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振翔专利>正文

汽车用变速箱等压等量换油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08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用变速箱等压等量换油清洗机,包括一机体及位于机体前的缸体,缸体内设一活塞,机体上设有压力表、压力调节阀、手动阀、出油管接头、进油管接头、排油管接头及一接于空气压缩机的气压接头,再配合油路导管连结各元件,使变速箱油中的旧油以汽车外擎为动力,送入缸体下侧,该旧油推动缸体内的活塞,促使缸体内的新油,流至汽车变速箱中,作等量等压的新旧油更换,其操作简单、迅速。可使缸体内新油全部补入变速箱内。(*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变速箱等压等量换油清洗机。当汽车每行驶一段公里数(约5仟公里)后,通常就须对引擎作保养,促使引擎恢复原有性能。就变速器而言,为防止其磨损、油垢、腐蚀,以使变速器更清洁而达到运转顺畅、操控灵活的效果,还须更换变速箱油。为了使变速箱油的更换作业能更便利,现已设计出变速箱油更换机,其主要是在一机体内设有废油储存桶及新油容置桶,利用汽车本身动力将变速箱内的旧油抽入废油储存桶,并用泵将新油打入补充;关于这种变速箱油更换机的构造,在专利公报上已公开,有公告第232919号及259042号专利所揭示的。该结构虽具有更换变速箱油的功能,但其须利用泵作为动力,且抽出的旧油量与加入新油量并不相等,所以,须在更换作业后,作油量的测试(多要抽出,少须再补充);另有一种利用皮囊作成废油储存桶与新油容置桶的变速箱油更换机,其虽不用泵将新油打入变速箱中,但其软性的皮囊,并无法将新油完全挤压入变速箱,且其构造较复杂。针对习用汽车变速箱油更换机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变速箱等压等量换油清洗机,以能有效提高变速箱油更换处理的效率,且无须再借助泵作为动力,并兼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用变速箱等压等量换油清洗机,其包括有一机体,其是在一箱体顶部具有壳体,该壳体的面板上设有压力表、压力调节阀、手动阀、又于机体的箱体两侧边分别设有气压接头及排油管接头、进油管接头、出油管接头;缸体,其是位于机体的前方,呈圆柱中空状并密合于上、下板体之间,且于缸体内设有一活塞,并于上板体上适当处设有一进油口,又于缸体的顶、底部分别穿接有导管延伸出。将出油管接头、进油管接头外端分别以接管接至汽车变速箱与水箱冷却管间的管路上,打开手动阀,启动汽车引擎,则变速箱中的变速箱油借助引擎的动力,经缸体底部的导管进入缸体内,再借由缸体内的活塞推动缸体内的新油,从缸体顶部的导管送入变速箱中,以进行汽车变速箱油的更换。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进油管接头接有一导管至手动阀,该手动阀接有二导管分别至出油管接头及三通管接头,该三通管接头再接有二导管分别至缸体底部的导管及一极限开关,又由缸体顶部导管接有一导管至出油管接头,及从气压接头接有导管经压力调节阀至缸体顶部导管,另,排油管接头接有导管至缸体底部导管,以构成管路连接系统。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机体内部元件及导管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元件连接的油路系统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机体(1)、内设有活塞(21)的缸体(2)及若干管路等构成;其中机体(1)是在一箱体(11)顶部设有壳体(12),该壳体(12)的面板(120)上设有压力表(13)、压力调节阀(14)、手动阀(15);又于机体(1)的箱体(11)左、右二侧边分别设有气压接头(16)、排油管接头(17)及进油管接头(18)、出油管接头(19)(右侧边的设置,如图4所示)。缸体(2)是位于机体(1)的前方,其为圆柱中空状并密合于上、下板体(22)(23)间,且于缸体(2)内设有一活塞(21),又于上板体(22)上适当处设有一进油口(221),该进油口(221)的盖(222)上可设一泄压阀(22 3),缸体(2)的顶、底部分别穿接有导管(24)(25)而延伸出。关于本技术的管路连接,请配合图2、图3所示,其中进油管接头(18)接有导管(31)至手动阀(15),该手动阀(15)分别接有导管(32)(33)至出油管接头(19)及三通管接头(34)。该接头(34)接有导管(35)(36)分别至缸体(2)底部的一导管(25)及一极限开关(4),又由缸体(2)顶部导管(24)接有一导管(37)至出油管接头(19),及从气压接头(16)接有导管(38)经压力调节阀(14)至缸体(2)顶部导管(24),排油管接头(17)接有导管(39)至缸体(2)底部导管(25)。上述的极限开关(4)为一般的普通市售产品,故在此不再详述。有关本技术的操作,配合图3、图4所示,首先将汽车变速箱(5)与水箱(6)中冷却管间的接合管路(7)拆下,利用接管(8)(9)将该拆下的管路(7)分别接至本技术的进油管接头(18)、出油管接头(19)。在本技术的缸体(2)内添加入变速箱新油,并把手动阀(15)转到循环位置。发动引擎,则从变速箱(5)输出的油将从进油管接头(18)进入,经导管(32)流至出油管接头(19),再流至水箱(6)中的冷却管,此过程是为了测试管路有无漏油。然后将手动阀(15)转到换油位置,则从变速箱(5)输出的油将从进油管接头(18)进入,经导管(33)(35)、导管(25),进入缸体(2)底部,顶起活塞(21)进入缸体(2)内。而缸体(2)内的新油因活塞(21)的上顶,从导管(24)、导管(37)经出油管接头(19)进入水箱(6)中的冷却管,再流入变速箱(5)中的离合器处,以将离合器处的旧油下压,从变速箱(5)底部流出,再进入出油管接头(19),以进行新旧油的更换。本技术特点,是在于借由其特有的结构设置,能等压等量更换汽车变速箱油,且在更换后不须再测试,使变速箱油的更换操作简单、快速,且可对汽车的变速箱油作有效的更换。如图3、图4所示,当本技术的进、出油管接头(18)(19)外端以接管(8)(9)接至汽车变速箱进、出油的接口后,借助缸体(2)内活塞(21)的升降具有等压的特性,能使等量的新油自动流出,而进入变速箱内作混合更换,所以,变速箱内抽出油量,就相等于补充的油量,不必测试就可知道,而且,其不须利用泵将新油打入变速箱中,操作简单便利。一般汽车变速箱油的更换,并非是将旧油完全抽出再补入新油,而是在抽出旧油同时,就补充新油,以作混合更换,使大部分的旧油排出。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也是采用相同的混合更换,因此在新油补充完后,须有停止再供应的功能。本技术的缸体(2)内部新油全部补充后,活塞(21)将升至缸体(2)顶部,并触动极限开关(4),则从进油管接头(18)进入的循环油,将由导管(33)(36)直接回到出油管接头(19)(如图3所示),至此,变速箱油更换的作业完成。本技术要进行缸体(2)内部旧油的排除,是用接管锁接于排油管接头(17),此时,排油管接头(17)内的阀体就会打开(接管取下,排油管接头(17)内部阀体关闭,形成闭路),形成通路,再将气压接头(16)接至气压源,利用压力经导管(38)(24)从缸体(2)顶部压下,则活塞(21)压下,旧油从排油管接头(17)处排出。旧油排完后,就可从缸体(2)顶部补充新油。其操作情况是,将盖(222)上的泄压阀(223)打开,使缸体(2)内的气体排出,则盖可打开,以将新油补入缸体(2)内。本技术与习用同类产品相比较,不仅构造简单,且具有等压等量的更换功效,尤其是,本技术缸体(2)内的新油可完全提供使用,确实达到预期使用效果。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各元件间的导管连接,是可借一具有各导管接头的回路板来实施,即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变速箱等压等量换油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机体,其是在一箱体顶部具有壳体,该壳体的面板上设有压力表、压力调节阀、手动阀、又于机体的箱体两侧边分别设有气压接头及排油管接头、进油管接头、出油管接头;缸体,其是位于机体的 前方,呈圆柱中空状并密合于上、下板体之间,且于缸体内设有一活塞,并于上板体上适当处设有一进油口,又于缸体的顶、底部分别穿接有导管延伸出,上述的出油管接头、进油管接头外端分别以接管接至汽车变速箱与水箱冷却管间的管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翔
申请(专利权)人:林振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