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盖结构及跨骑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02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57
抑制油箱盖的大型化、配置浮力充分的浮子的油箱盖结构及跨骑型车辆。油箱盖结构(41)具备盖主体(42)、把持部(45)、阀装置(47)及棘轮机构(55),阀装置具备呈以螺合轴(C1)为中心的筒状且收容浮子(49)的阀壳体(48)和呈比阀壳体细的前端变细的锥形状且朝向开口(47a)延伸的阀芯(49a),盖主体(42)具备呈以螺合轴为中心的筒状的筒状承接部(44a),在筒状承接部的外周面设有对保持于盖主体(42)与供油口部(37)之间的密封构件(70)进行承接的密封件承接部(78),在筒状承接部(44a)的内周面设有对插入筒状承接部(44a)的内周的阀装置(47)进行承接的阀承接部(7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箱盖结构及跨骑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箱盖结构及跨骑型车辆。
技术介绍
在日本国实开平3-40977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对燃料箱的供油口进行封闭的盖上形成空气孔,并且在燃料箱内配设浮子,在浮子的上升位置时对盖的空气孔进行封闭的阀与浮子连结(带浮子阀的盖)。在日本国特开平6-4046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作为树脂制的燃料箱的油箱盖(树脂箱用盖),在外盖与内盖之间设有允许向一方向转动的棘轮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使带浮子阀的盖及树脂箱用盖一体化的情况下,存在油箱盖容易大型化这样的课题。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在具备浮子和棘轮机构的油箱盖结构中,抑制油箱盖的大型化,并且配置浮力充分的浮子。(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油箱盖结构具备:盖主体42,其螺合于燃料箱31的供油口部37而封闭供油口38a;把持部45,其设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盖主体42绕螺合轴C1进行相对旋转;阀装置47,其使浮子49根据燃料液面位置进行工作,来对限制燃料的流出的开口47a进行开闭;以及棘轮机构55,其设于所述把持部45与所述盖主体42之间,用于管理所述盖主体42的拧入转矩,所述阀装置47具备:阀壳体48,其呈以所述螺合轴C1为中心的筒状,用于收容所述浮子49;以及阀芯49a,其呈比所述阀壳体48细的前端变细的锥形状,且朝向所述开口47a延伸,所述盖主体42具备呈以所述螺合轴C1为中心的筒状的筒状承接部44a,在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外周面设有密封件承接部78,该密封件承接部78对保持于所述盖主体42与所述供油口部37之间的密封构件70进行承接,在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内周面设有阀承接部77,该阀承接部77对插入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内周的所述阀装置47进行承接。(2)在上述油箱盖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阀装置47具备朝向所述浮子49的工作方向对所述浮子49施力的施力构件52。(3)在上述油箱盖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盖主体42具备呈筒状的主体延伸部44e,该主体延伸部44e从所述筒状承接部44a沿着所述螺合轴C1向下方延伸,所述阀壳体48具备呈筒状的壳体延伸部48k,该壳体延伸部48k以与所述主体延伸部44e在径向上重叠的方式沿着所述螺合轴C1向上方延伸,所述油箱盖结构还具备紧缚构件90,该紧缚构件90从径向外侧紧缚所述主体延伸部44e与所述壳体延伸部48k的在径向上的重叠部89。(4)在上述油箱盖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盖主体42包括具有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第一构件81和具有所述主体延伸部44e的第二构件82这两个构件。(5)在上述油箱盖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盖主体42具备螺纹筒43,该螺纹筒43位于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径向外侧,且在该螺纹筒(43)的内周形成有螺合于所述供油口部37的螺纹牙,所述筒状承接部44a超过所述供油口部37的上端并位于所述供油口38a的内部。(6)在上述油箱盖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供油口部37是树脂制品,所述螺纹牙由呈梯形形状的梯形螺纹部43j形成。(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的跨骑型车辆具备所述油箱盖结构41。根据上述(1)的结构,通过在筒状承接部的外周面设有对保持于盖主体与供油口部之间的密封构件进行承接的密封件承接部,能够由密封件承接部确保密封构件的气密性,并且抑制油箱盖的高度方向的大型化。此外,通过在筒状承接部的内周面设有对插入筒状承接部的内周的阀装置进行承接的阀承接部,能够得到能够由阀承接部对阀装置进行定位的优点,且能够抑制油箱盖的高度方向的大型化。即,能够由筒状承接部的内外周来进行密封构件的气密性确保和阀装置的定位,并且能够抑制油箱盖的高度方向的大型化。因此,能够抑制油箱盖的大型化,并且配置浮力充分的浮子。根据上述(2)的结构,通过阀装置具备朝向浮子的工作方向对浮子施力的施力构件,能够防止在燃料箱的倾斜时燃料从所述开口漏出。根据上述(3)的结构,通过上述油箱盖结构还具备从径向外侧紧缚主体延伸部与壳体延伸部的在径向上的重叠部的紧缚构件,从而油箱盖的振动耐久性提高。根据上述(4)的结构,通过盖主体包括具有筒状承接部的第一构件和具有主体延伸部的第二构件这两个构件,从而带来以下的效果。实现兼顾油箱盖的制作容易度和尺寸精度的提高(防止树脂厚壁部的缩退),提高生产率。根据上述(5)的结构,通过盖主体具备位于筒状承接部的径向外侧且在内周形成有螺合于供油口部的螺纹牙的螺纹筒,筒状承接部超过供油口部的上端并位于供油口的内部,从而带来以下的效果。盖主体的筒状承接部成为插入到供油口的里侧的结构,能够提高盖主体与供油口部的螺合部的紧固连结力,并且能够确保密封件承接部的宽度。因此,能够兼顾盖主体的安装强度和密封性。根据上述(6)的结构,通过供油口部是树脂制品,螺纹牙由呈梯形形状的梯形螺纹部形成,从而带来以下的效果。对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尺寸变化大的树脂制的供油口部,能够得到充分的安装强度和密封性。根据上述(7)的结构,通过跨骑型车辆具备上述油箱盖结构,能够抑制油箱盖的大型化,并且能够配置浮力充分的浮子。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的供油口周边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棘轮机构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油箱盖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的油箱盖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盖主体的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X-X剖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的紧缚构件的立体图。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燃料箱的供油口周边的剖视图。图13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燃料箱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若无特别记载,则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朝向与以下说明的对于车辆而言的朝向相同。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了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及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车辆整体>图1示出作为跨骑型车辆的一例的越野型的机动二轮车1。机动二轮车1的前轮2枢轴支承于左右前叉3的下端部。左右前叉3的上部经由转向柱4而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于车架5的头管6。在转向柱4的上部安装有杆式的车把7。车架5具备头管6、左右一对主管8、左右一对枢轴框架9、单一的下行框架11、左右一对底部框架12、以及座椅框架13。在侧视下,头管6以越靠后侧则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左右主管8从头管6的后上部向后下地朝向后方延伸。右主管8的后端部在车身前后中间部与右枢轴框架9的上端部相连。左主管8的后端部在车身前后中间部与左枢轴框架9的上端部相连。单一的下行框架11从头管6的后下部比左右主管8更急倾斜地向斜后下方延伸。右底部框架12从下行框架11的下端部向右分支而向斜后下方延伸。左底部框架12从下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箱盖结构,其中,/n所述油箱盖结构具备:/n盖主体(42),其螺合于燃料箱(31)的供油口部(37)而封闭供油口(38a);/n把持部(45),其设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盖主体(42)绕螺合轴(C1)进行相对旋转;/n阀装置(47),其使浮子(49)根据燃料液面位置进行工作,来对限制燃料的流出的开口(47a)进行开闭;以及/n棘轮机构(55),其设于所述把持部(45)与所述盖主体(42)之间,用于管理所述盖主体(42)的拧入转矩,/n所述阀装置(47)具备:/n阀壳体(48),其呈以所述螺合轴(C1)为中心的筒状,用于收容所述浮子(49);以及/n阀芯(49a),其呈比所述阀壳体(48)细的前端变细的锥形状,且朝向所述开口(47a)延伸,/n所述盖主体(42)具备呈以所述螺合轴(C1)为中心的筒状的筒状承接部(44a),/n在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外周面设有密封件承接部(78),该密封件承接部(78)对保持于所述盖主体(42)与所述供油口部(37)之间的密封构件(70)进行承接,/n在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内周面设有阀承接部(77),该阀承接部(77)对插入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内周的所述阀装置(47)进行承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5 JP 2018-1149391.一种油箱盖结构,其中,
所述油箱盖结构具备:
盖主体(42),其螺合于燃料箱(31)的供油口部(37)而封闭供油口(38a);
把持部(45),其设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盖主体(42)绕螺合轴(C1)进行相对旋转;
阀装置(47),其使浮子(49)根据燃料液面位置进行工作,来对限制燃料的流出的开口(47a)进行开闭;以及
棘轮机构(55),其设于所述把持部(45)与所述盖主体(42)之间,用于管理所述盖主体(42)的拧入转矩,
所述阀装置(47)具备:
阀壳体(48),其呈以所述螺合轴(C1)为中心的筒状,用于收容所述浮子(49);以及
阀芯(49a),其呈比所述阀壳体(48)细的前端变细的锥形状,且朝向所述开口(47a)延伸,
所述盖主体(42)具备呈以所述螺合轴(C1)为中心的筒状的筒状承接部(44a),
在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外周面设有密封件承接部(78),该密封件承接部(78)对保持于所述盖主体(42)与所述供油口部(37)之间的密封构件(70)进行承接,
在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内周面设有阀承接部(77),该阀承接部(77)对插入所述筒状承接部(44a)的内周的所述阀装置(47)进行承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盖结构,其中,
所述阀装置(47)具备朝向所述浮子(49)的工作方向对所述浮子(49)施力的施力构件(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山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