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094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除油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除油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为方形框架结构;一级除油装置,所述钢棍除油装置装配于所述机架的前部,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油渍粗除油处理;二级除油装置,所述钢棍除油装置装配于所述机架的后部,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油渍精除油处理;吹扫装置,所述吹扫装置装配于所述二级除油装置的后方,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吹扫处理。优点: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粗级除油、精细除油以及吹扫三级处理,使得钢带表面钢带表面洁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除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板带的冷轧制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轧制油带走轧制时产生的大量轧制热,但在轧制完成后,板带上附带的轧制油会对其他设备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通常会在轧机前后布置除油装置,目前常用成对的刮油条或隔水辊作为除油装置,工作时挤压钢带表面达到除油效果,但这两种方式都有理论上的缺陷:刮油条与钢带挤压接触,工作为滑动摩擦,在此工况下,需选用软材料。如橡胶,无纺布等,但软性材料在钢带高速运动或者钢带不平整时的闭合除油效果不好,且损耗快;隔水辊挤压钢带,工作为滚动摩擦,允许采用金属材料,一般通过工作辊两端施加指向钢带的压力,使成对钢棍之闭合挤压除油,当板带运动速度高时,为保证钢带表面洁净,会增大两端施加的压力,但这种情况增加压力不仅会降低除油质量,还增加了轧制断带的风险,具体分析如下:由于工作辊两端有一个垂直于钢带的压力,延工作辊传递到钢带,钢带与工作辊中间部分接接触产生反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点不同,合并后等效于两个弯矩,是工作辊发生弯曲无法保证闭合,钢带边缘受力较大,不仅降低除油质量,还增加了轧制断带的风险。随着时代的发展,下游工艺对板带表面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一种复合除油装置被开发出来,该装置采用多级多面的清洁方式,极大的提高了钢带表面的处理效率,对多种速度、厚度、板型等工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除油装置,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除油装置,包括机架,上述机架为方形框架结构;一级除油装置,上述钢棍除油装置装配于上述机架的前部,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油渍粗除油处理;二级除油装置,上述钢棍除油装置装配于上述机架的后部,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油渍精除油处理;吹扫装置,上述吹扫装置装配于上述二级除油装置的后方,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吹扫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上述一级除油装置包括第一上支撑座、第一下支撑座、一对铜合金辊、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一标高调节支撑组件,上述第一上支撑座和第一下支撑座均为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条形座体,且上述第一上支撑座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上述机架左右两侧,并可相对于上述机架上下滑动,上述第一标高调节支撑组件安装于上述机架上,其高度可调,上述第一标高调节支撑组件位于上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下方,且与上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下端接触,用于支撑上述第一上支撑座和第一下支撑座,上述第一伸缩机构分别与上述第一上支撑座和第一下支撑座连接,其可驱使上述第一上支撑座和第一下支撑座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一对上述铜合金辊分别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于上述第一上支撑座的下端以及上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上端,且二者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上述铜合金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轴承组件安装于对应的上述第一上支撑座的下端以及上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上端,上述钢带经过一对上述铜合金辊之间,并在二者的挤压下对其表面油渍进行粗除油处理。进一步,上述第一标高调节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底盘、第一套筒、第一弹性件、第一顶杆、第一调节螺栓、第一法兰、第一预紧螺母和第一调节螺母,上述第一底盘固定于上述机架下部框架的上端,上述第一套筒竖直固定于上述第一底盘上端,其上下端均敞口,上述第一顶杆竖直穿过上述第一套筒,其下端贯穿上述机架的下部框架,并螺纹连接有上述第一调节螺母,上述第一顶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段,上述第一法兰中部设有竖直贯穿其的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套设于上述第一螺纹段外部,上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于上述第一法兰和上述第一底盘之间,上述第一预紧螺母螺纹连接于上述螺纹段外,并与上述第一法兰的上端相抵,上述第一调节螺栓的螺杆向下,并螺纹连接于上述第一顶杆上端中部的螺孔处,上述第一调节螺栓的螺帽与上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下端接触,外力作用下拧紧或拧松上述第一预紧螺母,以调节上述第一弹性件的压缩余量,外力拧紧或拧松上述第一调节螺栓以及第一调节螺母,以调节上述第一调节螺栓的螺帽的高度,从而调节上述第一下支撑座及第一上支撑座的标高高度。进一步,上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油缸,两个上述第一油缸分别竖直安装于上述第一上支撑座上端的两端,且二者的活塞杆均向下穿过上述第一上支撑座的两端,并分别通过竖直的第一连接件与上述第一下支撑座上端的两端连接,上述两个上述第一油缸同步伸缩,以驱使上述第一上支撑座和第一下支撑座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进一步,上述二级除油装置包括第二上支撑座、第二下支撑座、至少一对钢辊、第二伸缩机构、第二标高调节支撑组件、上钢棍平直保持装置和下钢棍平直保持装置,上述第二上支撑座和第二下支撑座均为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条形座体,且上述第二上支撑座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上述机架左右两侧,并可相对于上述机架上下滑动,上述第二标高调节支撑组件安装于上述机架上,其高度可调,上述第二标高调节支撑组件位于上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下方,且与上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下端接触,用于支撑上述第二上支撑座和第二下支撑座,上述第二伸缩机构分别与上述第二上支撑座和第二下支撑座连接,其可驱使上述第二上支撑座和第二下支撑座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至少一对上述钢辊分别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每对上述钢棍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于上述第二上支撑座的下端以及上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上端,且二者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上述钢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轴承组件安装于对应的上述第二上支撑座的下端以及上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上端,上述上钢棍平直保持装置和下钢棍平直保持装置分别对应的安装于上述第二上支撑座和第二下支撑座上,并分别对应的与位于上方以及下方的上述钢棍连接,用于分别挤压对应的位于上方或下方的上述钢棍并使其保持平直,上述钢带经过每对上述铜合金辊之间,并在二者的挤压下对其表面油渍进行精除油处理,上述钢辊的直径小于上述铜合金辊的直径。进一步,上述第二标高调节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底盘、第二套筒、第二弹性件、第二顶杆、第二调节螺栓、第二法兰、第二预紧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上述第二底盘固定于上述机架下部框架的上端,上述第二套筒竖直固定于上述第二底盘上端,其上下端均敞口,上述第二顶杆竖直穿过上述第二套筒,其下端贯穿上述机架的下部框架,并螺纹连接有上述第二调节螺母,上述第二顶杆的上端设有第二螺纹段,上述第二法兰中部设有竖直贯穿其的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套设于上述第二螺纹段外部,上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于上述第二法兰和上述第二底盘之间,上述第二预紧螺母螺纹连接于上述第二螺纹段外,并与上述第二法兰的上端相抵,上述第二调节螺栓的螺杆向下,并螺纹连接于上述第二顶杆上端中部的螺孔处,上述第二调节螺栓的螺帽与上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下端接触,外力作用下拧紧或拧松上述第二预紧螺母,以调节上述第二弹性件的压缩余量,外力拧紧或拧松上述第二调节螺栓以及第二调节螺母,以调节上述第二调节螺栓的螺帽的高度,从而调节上述第二下支撑座及第二上支撑座的标高高度。进一步,上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油缸,两个上述第二油缸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1),所述机架(1)为方形框架结构;/n一级除油装置(2),所述钢棍除油装置(2)装配于所述机架(1)的前部,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油渍粗除油处理;/n二级除油装置(3),所述钢棍除油装置(2)装配于所述机架(1)的后部,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油渍精除油处理;/n吹扫装置(4),所述吹扫装置(4)装配于所述二级除油装置(3)的后方,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吹扫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所述机架(1)为方形框架结构;
一级除油装置(2),所述钢棍除油装置(2)装配于所述机架(1)的前部,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油渍粗除油处理;
二级除油装置(3),所述钢棍除油装置(2)装配于所述机架(1)的后部,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油渍精除油处理;
吹扫装置(4),所述吹扫装置(4)装配于所述二级除油装置(3)的后方,用于对由前向后经过其的钢带表面吹扫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除油装置(2)包括第一上支撑座(21)、第一下支撑座(22)、一对铜合金辊(23)、第一伸缩机构(24)和第一标高调节支撑组件(25),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和第一下支撑座(22)均为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条形座体,且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所述机架(1)左右两侧,并可相对于所述机架(1)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标高调节支撑组件(25)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其高度可调,所述第一标高调节支撑组件(25)位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22)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22)的下端接触,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和第一下支撑座(22),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4)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和第一下支撑座(22)连接,其可驱使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和第一下支撑座(22)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一对所述铜合金辊(23)分别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一下支撑座(22)的上端,且二者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铜合金辊(23)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轴承组件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一下支撑座(22)的上端,所述钢带经过一对所述铜合金辊(23)之间,并在二者的挤压下对其表面油渍进行粗除油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高调节支撑组件(25)包括第一底盘(251)、第一套筒(252)、第一弹性件(253)、第一顶杆(254)、第一调节螺栓(255)、第一法兰(256)、第一预紧螺母(257)和第一调节螺母(258),所述第一底盘(251)固定于所述机架(1)下部框架的上端,所述第一套筒(252)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底盘(251)上端,其上下端均敞口,所述第一顶杆(254)竖直穿过所述第一套筒(252),其下端贯穿所述机架(1)的下部框架,并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调节螺母(258),所述第一顶杆(254)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法兰(256)中部设有竖直贯穿其的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一螺纹段外部,所述第一弹性件(253)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256)和所述第一底盘(251)之间,所述第一预紧螺母(257)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段外,并与所述第一法兰(256)的上端相抵,所述第一调节螺栓(255)的螺杆向下,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杆(254)上端中部的螺孔处,所述第一调节螺栓(255)的螺帽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22)的下端接触,外力作用下拧紧或拧松所述第一预紧螺母(257),以调节所述第一弹性件(253)的压缩余量,外力拧紧或拧松所述第一调节螺栓(255)以及第一调节螺母(258),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螺栓(255)的螺帽的高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一下支撑座(22)及第一上支撑座(21)的标高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4)包括两个第一油缸(241),两个所述第一油缸(241)分别竖直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上端的两端,且二者的活塞杆均向下穿过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的两端,并分别通过竖直的第一连接件(242)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22)上端的两端连接,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油缸(241)同步伸缩,以驱使所述第一上支撑座(21)和第一下支撑座(22)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除油装置(3)包括第二上支撑座(31)、第二下支撑座(32)、至少一对钢辊(33)、第二伸缩机构(34)、第二标高调节支撑组件(35)、上钢棍平直保持装置(36)和下钢棍平直保持装置(37),所述第二上支撑座(31)和第二下支撑座(32)均为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条形座体,且所述第二上支撑座(31)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所述机架(1)左右两侧,并可相对于所述机架(1)上下滑动,所述第二标高调节支撑组件(35)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其高度可调,所述第二标高调节支撑组件(35)位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32)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32)的下端接触,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上支撑座(31)和第二下支撑座(32),所述第二伸缩机构(34)分别与所述第二上支撑座(31)和第二下支撑座(32)连接,其可驱使所述第二上支撑座(31)和第二下支撑座(32)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至少一对所述钢辊(33)分别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每对所述钢棍(33)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支撑座(31)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二下支撑座(32)的上端,且二者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钢辊(33)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轴承组件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上支撑座(31)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二下支撑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天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乾冶众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