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制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76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制动机,属于手制动机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壳,外壳中转动连接有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外壳中设置有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储油管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储油管滑动连接,所述储油管位于外壳中的端面上设置有补油管和注油管,所述补油管伸出外壳,所述注油管指向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啮合处,这种手制动机的优点在于带有自润滑的结构,降低齿轮之间摩擦阻力,方便工作人员转动手轮。

A hand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制动机
本技术涉及手制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制动机。
技术介绍
手制动机是指装在车辆制动装置上,以人力作为制动原动力的机构,主要应用于铁路货车上。当铁路货车进行调车作业或车辆停放时,以人力为制动原动力,操作手制动机,手制动机将产生制动力,这一制动力通过基础制动装置传递至闸瓦,使闸瓦贴靠车轮,产生制动作用。普遍采用的手制动机一般包括手轮、链条、箱壳以及设置在箱壳内的主动轴组成、大齿轮和底座,手轮与主动轴组成相连,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在大齿轮上,另一端则通过手制动拉杆与设置在制动车辆底部的定滑轮相连。制动时,手轮通过主动轴带动小齿轮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大齿轮逆时针旋转,棘轮与棘舌相对转动。随着大齿轮的转动,链条缠绕在大齿轮的主轴上,以此向基础制动装置中的拉杆施加制动力。该手制动机工作时,小齿轮通过离合器与主动轴相连,此时转动手轮,主动轴随之转动,当操作人员放开手轮时,由于链条受到的重力作用,棘轮具有反向转动的趋势,但由于棘舌的阻挡作用,棘轮将无法转动,也就促使链条无法移动,以此保持制动作用。当需要进行缓解时,操作离合器,使得小齿轮与主动轴分离,此时链条受到重力后运动,其通过大齿轮带动小齿轮相对于主动轴转动,进而实现缓解操作。公告号为CN2038192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制动机,包括手轮、链条、箱壳以及设置在箱壳内的主动轴组成、大齿轮和底座组成,手轮与主动轴组成相连,链条的一端通过铆钉固定在大齿轮上,大齿轮的主轴为卷链轴。手制动机设置在大齿轮和底座之间的卷链轴上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轴承I、扭簧、导板和导板座,扭簧套在轴承I的外侧。扭簧座面向扭簧的一侧固定设有挡柱III,导板面向扭簧的一侧固定设有挡柱I,底座面向导板座的一侧固定设有挡柱II。挡柱II通过所述孔贯穿导板座后在所述圆弧状凹槽中旋转。这种手制动机虽然拉动钢链完成制动的工作,但是在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齿轮之间摩擦阻力增大,需要工作人员使用更大的力去转动手轮驱动手制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制动机,有优点在于带有自润滑的结构,降低齿轮之间摩擦阻力,方便工作人员转动手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手制动机,包括外壳,外壳中转动连接有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外壳中设置有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储油管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储油管滑动连接,所述储油管位于外壳中的端面上设置有补油管和注油管,所述补油管伸出外壳,所述注油管指向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啮合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的时候,大齿轮和小齿轮啮合并且转动,每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要补充润滑油,通过补油管向储油管注入润滑油,工作人员手动推动活塞杆,将其中的储油管润滑油挤出,润滑油通过注油管滴入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啮合处,降低齿轮之间摩擦阻力,方便工作人员转动手轮驱动制动机工作。进一步的,所述注油管的端部设置注油嘴,所述注油嘴呈圆锥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润滑的时候,润滑油流过注油管,最后通过注油嘴滴入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啮合处。进一步的,所述注油管呈“L”形设置,所述注油管中设置有呈球形的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有钢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珠进一步限制润滑油在注油管中的流速,使润滑油可以一滴一滴注入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啮合处,避免出现一次注入太多润滑油的情况,保证润滑效果的同时避免润滑油过度浪费。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位于储油管中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头,所述橡胶头与储油管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杆通过橡胶头将储油管中的润滑油压出,由于橡胶头与储油管过盈配合,并且橡胶头就有良好的弹性,橡胶头可以紧密与储油管贴合,增加密封性能,防止出现润滑油泄漏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伸出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呈圆形的推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推板控制活塞杆的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推板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增加了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与手之间的摩擦阻力,防止出现打滑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补油管的端部设置有进油嘴,所述进油嘴上螺纹连接有迫紧螺帽,所述补油管上设置有截止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油嘴主要用于和外界的油源相连,迫紧螺帽通过螺纹与进油嘴紧密连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能。进一步的,所述迫紧螺帽与进油嘴之间设置有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垫片进一步填补迫紧螺帽与进油嘴之间的间隙,提高进油嘴的密封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管通过支架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管水平布置,所述支架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储油管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与储油管套接配合,使支架可以更加稳定固定储油管。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储油管和活塞杆的设置,将润滑油注入到齿轮的啮合处,降低齿轮之间摩擦阻力,方便工作人员转动手轮;2.通过注油管和注油嘴的设置,使润滑油可以一滴一滴注入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啮合处,避免出现一次注入太多润滑油的情况,保证润滑效果的同时避免润滑油过度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手制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手制动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润滑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大齿轮;111、钢链;112、棘舌;12、主动轴;121、棘轮;122、小齿轮;123、手轮;13、离合器;2、润滑装置;21、储油管;22、活塞杆;221、橡胶头;222、推板;223、防滑纹;23、补油管;231、进油嘴;232、迫紧螺帽;233、垫片;234、截止阀;24、注油管;241、空腔;242、钢珠;25、注油嘴;26、支架;261、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手制动机,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中转动连接有大齿轮11和主动轴12,主动轴12上设置有与大齿轮11啮合的小齿轮122,大齿轮1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制动的钢链111,主动轴12伸出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手轮123,工作人员转动手轮123带动大齿轮11转动。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主动轴12的主轴上安装有棘轮121,外壳1上安装有棘舌112,棘轮121和棘舌112相互配合。制动时,棘轮121随大齿轮11一同转动,当操作人员放开手轮123时,由于链条受到的重力作用,棘轮121具有反向转动的趋势,但由于棘舌112的阻挡作用,棘轮121将无法转动,也就促使链条无法移动,以此保持制动作用。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主动轴12上设置有离合器13,当需要进行缓解时,操作离合器13,使得小齿轮122与主动轴12分离,此时钢链111受到重力后运动,大齿轮11带动小齿轮122相对于主动轴12转动,进而实现缓解操作。结合图2和图3所示,这种还包括润滑装置2,润滑装置2包括储油管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制动机,包括外壳(1),外壳(1)中转动连接有大齿轮(11)和小齿轮(122),大齿轮(11)和小齿轮(122)相互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中设置有润滑装置(2),所述润滑装置(2)包括储油管(21)和活塞杆(22),所述活塞杆(22)与储油管(21)滑动连接,所述储油管(21)位于外壳(1)中的端面上设置有补油管(23)和注油管(24),所述补油管(23)伸出外壳(1),所述注油管(24)指向大齿轮(11)和小齿轮(122)的啮合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制动机,包括外壳(1),外壳(1)中转动连接有大齿轮(11)和小齿轮(122),大齿轮(11)和小齿轮(122)相互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中设置有润滑装置(2),所述润滑装置(2)包括储油管(21)和活塞杆(22),所述活塞杆(22)与储油管(21)滑动连接,所述储油管(21)位于外壳(1)中的端面上设置有补油管(23)和注油管(24),所述补油管(23)伸出外壳(1),所述注油管(24)指向大齿轮(11)和小齿轮(122)的啮合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制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24)的端部设置注油嘴(25),所述注油嘴(25)呈圆锥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制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24)呈“L”形设置,所述注油管(24)中设置有呈球形的空腔(241),所述空腔(241)中设置有钢珠(2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制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2)位于储油管(21)中的端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克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联翔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