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376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制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包括基体框架和其前侧的活动框架,所述基体框架和活动框架之间设置有阻尼转轴,所述基体框架的背侧设置有悬挂肩带,所述活动框架的前侧设置有转轮机,所述转轮机的前侧设置有若干突触并与手制动机手轮的轮辐通孔相匹配;所述转轮机包括设置在活动框架中心的转动器,所述转动器的前侧设置有中心距调节盘,所述中心距调节盘连接突触并控制其向内靠拢或向外分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手制动机适配度高、效率高、安全性高且便于携带,通过设置中心距调节盘,使其能适应不同规格的手制动器手轮,继而通过突触传递转动器的扭矩,拧动手轮,实现电动化,提高了制动速度以及节省了人力。了人力。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手制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依靠用人力制动的手制动机,很早就被专利技术出并用于火车列车的制动,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乔治
·
韦斯汀豪斯从空气钻岩机得到启发,专利技术了用压力空气操纵并以压力空气作为动力来源的制动机——直通空气制动机,虽然在非人力制动机产生后,渐渐成为主要制动机,手制动机退居次要位置,成了辅助备用的制动机。但是由于手制动机相比非人力制动机具有某些优势,各国的机车和车辆上至今仍保留着一部分手制动机。
[0003]现今的手制动机的作用很多,例如:在车辆运行途中,如在坡道上停留时间较长时,使用空气制动机停车后,可通过拧紧手制动机,防止空气制动机因制动缸的漏泄发生自然缓解失去制动作用;在车辆运行途中,当空气制动机发生故障失去作用时,可用手制动机代替空气制动机施行制动与缓解
……
[0004]同时明显的,需人力转动手轮的手制动机,往往存在着费时费力和动作缓慢的缺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手轮制动机助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手制动机适配度高、效率高、安全性高且便于携带的手制动机助力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是:
[0007]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包括基体框架和其前侧的活动框架,所述基体框架和活动框架之间设置有阻尼转轴,所述基体框架的背侧设置有悬挂肩带,所述活动框架的前侧设置有转轮机,所述转轮机的前侧设置有若干突触并与手制动机手轮的轮辐通孔相匹配。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轮机包括设置在活动框架中心的转动器,所述转动器内置有减速装置,所述转动器的后端突出活动框架的背侧,所述基体框架的中心设置有可容纳转动器的空穴,所述转动器的前侧设置有中心距调节盘,所述中心距调节盘连接突触并控制其向内靠拢或向外分散。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距调节盘包括外盘体,所述外盘体内部同轴心设置有螺纹盘,所述螺纹盘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的矩形螺纹,所述外盘体的前侧面设置有活动块以及供其沿外盘体径向直线同步滑动的槽,所述活动块的背侧面设置有凸起的矩形螺纹并与螺纹盘匹配相接,所述活动块的前侧面连接突触,所述螺纹盘的背面设置有同轴的大锥齿轮,所述大锥齿轮连接有小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与外盘体旋转连接,所述小锥齿轮的外端设置有内方孔或内六角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突触的数量为3

6个并环绕中心距调节盘的轴心均匀设置,所述突触的外围罩有耐磨罩。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基体框架的背侧面设置有减震垫,所述悬挂肩带的数量为2根且对
称设置于基体框架的两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悬挂肩带为尼龙绳编织扁形带,所述悬挂肩带的宽度不小于45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基体框架和活动框架之间的可变夹角范围为0
°‑
90
°
,所述活动框架的两侧设置有握把。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器由锂电池供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与手制动机适配度高、效率高、安全性高且便于携带,通过设置中心距调节盘,使其能适应不同规格的手制动器手轮,继而通过突触传递转动器的扭矩,拧动手轮,实现电动化,提高了制动速度以及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中心距调节盘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基体框架;1a、空穴;1b、减震垫;2、活动框架;3、阻尼转轴;4、悬挂肩带;5、转轮机;5a、转动器;5b、中心距调节盘;501b、外盘体;502b、螺纹盘;503b、活动块;504b、槽;505b、大锥齿轮;506b、小锥齿轮;6、突触;6a、耐磨罩;7、手轮;8、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一,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包括竖置的基体框架1和其前侧的活动框架2,基体框架1和活动框架2之间设置有阻尼转轴3,阻尼转轴3能够让围绕其进行的旋转运动变得平缓;基体框架1的背侧设置有悬挂肩带4,用于悬挂人身进行手轮7助力旋动作业;活动框架2的前侧设置有转轮机5,转轮机5的前侧设置有若干突触6并与手制动机手轮7的轮辐通孔相匹配,突触6塞入手轮7的轮辐通孔内,传输转轮机5的扭矩至手轮7。
[0023]转轮机5包括设置在活动框架2中心的转动器5a,转动器5a由锂电池供电,锂电池质量轻且能量密度大,转动器5a内置有减速装置,通过降低转速提高扭矩,确保拧动手轮7;转动器5a的后端突出活动框架2的背侧,基体框架1的中心设置有可容纳转动器5a的空穴1a,转动器5a的前侧设置有中心距调节盘5b,中心距调节盘5b连接突触6并控制其向内靠拢或向外分散,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手轮7。
[0024]中心距调节盘5b包括外盘体501b,外盘体501b内部同轴心设置有螺纹盘502b,螺纹盘502b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的矩形螺纹,外盘体501b的前侧面设置有活动块503b以及供其沿外盘体501b径向直线同步滑动的槽504b,活动块503b的背侧面设置有凸起的矩形螺纹并与螺纹盘502b匹配相接,所述活动块503b的前侧面连接突触6,螺纹盘502b的背面设置有同轴的大锥齿轮505b,所述大锥齿轮505b连接有小锥齿轮506b,小锥齿轮506b与外盘体501b旋转连接,小锥齿轮506b的外端设置有内方孔或内六角孔,因为平面矩形螺纹的螺距相等,所以活动块503b的运动距离相等,当用扳手拧动小锥齿轮506b时,大锥齿轮505b便随之转动,其上的平面螺纹就使活动块503b同时向中心靠近或退出。
[0025]突触6的数量为3

6个并环绕中心距调节盘5b的轴心均匀设置,突触6的外围罩有耐磨罩6a,因为其长期与表面粗糙的手轮7发生碰撞,因此这样设置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6]基体框架1的背侧面设置有减震垫1b,操作人员携带舒适;悬挂肩带4的数量为2根且对称设置于基体框架1的两端,两边受力均匀,符合人体工程设计,悬挂肩带4为尼龙绳编织扁形带,悬挂肩带4的宽度不小于45mm,强度高,不易断裂。
[0027]基体框架1和活动框架2之间的可变夹角范围为0
°‑
90
°
,活动框架2的两侧设置有握把8,握把8用于操控活动框架2基于阻尼转轴3旋转所需角度。
[0028]实施例二,因为现有的手制动机的操作手轮7有立式的以及卧式的,此外还有极少数斜置式的,所以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活动框架2旋转所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框架(1)和其前侧的活动框架(2),所述基体框架(1)和活动框架(2)之间设置有阻尼转轴(3),所述基体框架(1)的背侧设置有悬挂肩带(4),所述活动框架(2)的前侧设置有转轮机(5),所述转轮机(5)的前侧设置有若干突触(6)并与手制动机手轮(7)的轮辐通孔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机(5)包括设置在活动框架(2)中心的转动器(5a),所述转动器(5a)内置有减速装置,所述转动器(5a)的后端突出活动框架(2)的背侧,所述基体框架(1)的中心设置有可容纳转动器(5a)的空穴(1a),所述转动器(5a)的前侧设置有中心距调节盘(5b),所述中心距调节盘(5b)连接突触(6)并控制其向内靠拢或向外分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制动机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距调节盘(5b)包括外盘体(501b),所述外盘体(501b)内部同轴心设置有螺纹盘(502b),所述螺纹盘(502b)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的矩形螺纹,所述外盘体(501b)的前侧面设置有活动块(503b)以及供其沿外盘体(501b)径向直线同步滑动的槽(504b),所述活动块(503b)的背侧面设置有凸起的矩形螺纹并与螺纹盘(502b)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蒋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联翔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