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48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包括内侧复合材料模具,内侧复合材料模具外安装有外壳体,外壳体外安装有围体,外壳体内设有加热层,围体内设有冷却腔,内侧复合材料模具上可拆卸连接有盖体,盖体上设有方条形长孔,支架底座上端安装有液压气缸一,液压气缸一的活塞杆上端固定的支撑板右侧安装有液压气缸二,液压气缸二左侧的支撑板上设有滑槽,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浇包,液压气缸二活塞杆的左端与浇包右端固定连接,浇包左侧连通有倒“L”形的浇注管,浇注管贯穿方条形长孔。可对于内侧复合材料模具进行有效地预热以及冷却,并使导出的金属熔液均匀的平铺于金属板上,从而制得组织均匀,性能优异的金属复合材料。

Metal composite for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复合材料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复合材料,是指利用复合技术或多种、化学、力学性能不同的金属在界面上实现冶金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极大地改善单一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性、强度、断裂韧性、冲击韧性、耐磨损性、电性能、磁性能等诸多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到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冶金、矿山、机械制造、电力、水利、交通、环保、压力容器制造、食品、酿造、制药等工业领域。现有的层状金属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有爆炸复合法、离心铸造复合法、电磁连铸法等,其中,电磁连铸法结构复杂,成本高;爆炸法不能连续生产,且工艺过程不易控制,存在效率低、复合结构性能不稳定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可对于内侧复合材料模具进行有效地预热以及冷却,并使导出的金属熔液均匀的平铺于制备好的熔点更高的金属板上,从而制得组织均匀,性能优异的金属复合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包括内侧复合材料模具、外壳体、围体,所述内侧复合材料模具外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外安装有围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加热层,所述围体内设有冷却腔,所述围体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围体固定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内侧复合材料模具上可拆卸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条形长孔,所述底座一侧设有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上端安装有液压气缸一,所述液压气缸一的活塞杆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右侧安装有液压气缸二,所述液压气缸二左侧的支撑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浇包,所述液压气缸二活塞杆的左端与浇包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浇包左侧连通有倒“L”形的浇注管,所述浇注管的竖直段贯穿方条形长孔。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内均铺设有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电阻丝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腔连通有冷却水进管、冷却水出管。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腔上端连通有两根有冷却水进管,下端连通有两根冷却水出管,所述冷却水进管、冷却水出管上均设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围体外两侧安装有超声波振动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前侧固定有控制器,所述液压气缸一、液压气缸二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与复合材料模具螺纹连接或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壳体中设置加热层,围体中设置冷却腔,可对于内侧复合材料模具进行有效地预热以及冷却。通过调控液压气缸一、液压气缸二,从而使从浇注管边上升边左右来回运动,使导出的金属熔液均匀的平铺于制备好的熔点更高的金属板上,从而制得组织均匀,性能优异的金属复合材料。因为内侧复合材料模具、外壳体、围体之间可拆卸,因此在制备不同尺寸的金属复合材料时,外壳体内可以配合不同的内侧复合材料模具,只需能与外壳体进行固定安装即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盖体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侧复合材料模具;2、外壳体;3、围体;4、加热层;5、冷却腔;6、底座;7、盖体;8、方条形长孔;9、支架底座;10、液压气缸一;11、支撑板;12、液压气缸二;13、滑槽;14、浇包;15、浇注管;16、冷却水进管;17、冷却水出管;18、超声波振动器;19、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3所示,一种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包括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外壳体2、围体3,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外安装有外壳体2,外壳体2外安装有围体3,外壳体内设有加热层4,加热层4内均铺设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电阻丝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通过电热层,可对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进行预热,并使其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围体3内设有冷却腔5,冷却腔5连通有冷却水进管16、冷却水出管17,冷却水从冷却水进管16进入至冷却腔5,再从冷却水出管17出,可对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进行冷却,同时可通过调节水流速度调节冷却速度。进一步地,冷却腔5上端连通有两根有冷却水进管16,下端连通有两根冷却水出管17,在需要较快的冷却速度时。可同时开启两根冷却水进管16和冷却水出管17。冷却水进管16、冷却水出管17上均设有阀门。围体3下端设有底座6,围体3固定安装于底座6上,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上可拆卸连接有盖体7(盖体7与复合材料模具1螺纹连接或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盖体7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条形长孔8,底座一侧设有支架底座9,支架底座9上端安装有液压气缸一10,液压气缸一10的活塞杆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右侧安装有液压气缸二12,液压气缸二12左侧的支撑板11上设有滑槽13,滑槽13上滑动连接有浇包14,液压气缸二12活塞杆的左端与浇包14右端固定连接,浇包14左侧连通有倒“L”形的浇注管15,浇注管15的竖直段贯穿方条形长孔8。支撑板11前侧固定有控制器19,所述液压气缸一10、液压气缸二12均与控制器19电连接。本技术制备金属复合材料时,先将制备好的熔点更高的金属板置于包括内侧复合材料模具底部,四周均与金属复合材料模具1四周相贴合,然后调节液压气缸一10,使浇注管15置于金属复合材料模具1内,其出口略高于熔点更高的金属板,并通过加热层将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预热至一定稳定,并保持稳定。然后进行浇注,浇注的同时通过控制器调控压液压气缸一10、液压气缸二12,使控压气缸一10的活塞杆缓慢上升,使液压气缸二12的活塞杆缓慢向前推进,从而使从浇注管15中导出的金属熔液均匀的平铺于制备好的熔点更高的金属板上,从而制得组织均匀,性能优异的金属复合材料。因为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外壳体2、围体3之间可拆卸,因此在制备不同尺寸的金属复合材料时,外壳体2内可以配合不同的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只需能与外壳体2进行固定安装即可。本实施例还在围体3外两侧安装有超声波振动器18,浇注时开启超声波振动器18,进一步促使金属板的金相组织更加均匀。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外壳体(2)、围体(3),所述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外安装有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外安装有围体(3),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加热层(4),所述围体(3)内设有冷却腔(5),所述围体(3)下端设有底座(6),所述围体(3)固定安装于底座(6)上,所述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上可拆卸连接有盖体(7),所述盖体(7)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条形长孔(8),所述底座一侧设有支架底座(9),所述支架底座(9)上端安装有液压气缸一(10),所述液压气缸一(10)的活塞杆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右侧安装有液压气缸二(12),所述液压气缸二(12)左侧的支撑板(11)上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上滑动连接有浇包(14),所述液压气缸二(12)活塞杆的左端与浇包(14)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浇包(14)左侧连通有倒“L”形的浇注管(15),所述浇注管(15)的竖直段贯穿方条形长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外壳体(2)、围体(3),所述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外安装有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外安装有围体(3),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加热层(4),所述围体(3)内设有冷却腔(5),所述围体(3)下端设有底座(6),所述围体(3)固定安装于底座(6)上,所述内侧复合材料模具(1)上可拆卸连接有盖体(7),所述盖体(7)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条形长孔(8),所述底座一侧设有支架底座(9),所述支架底座(9)上端安装有液压气缸一(10),所述液压气缸一(10)的活塞杆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右侧安装有液压气缸二(12),所述液压气缸二(12)左侧的支撑板(11)上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上滑动连接有浇包(14),所述液压气缸二(12)活塞杆的左端与浇包(14)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浇包(14)左侧连通有倒“L”形的浇注管(15),所述浇注管(15)的竖直段贯穿方条形长孔(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安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易创光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