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工艺及编织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编织成型工艺及编织机械。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目前复合材料层间结构容器的成型工艺主要为手糊成型和缠绕成型。手糊成型存在劳动强度大、制品强度低、生产效率低、产品同一性差等不足。而缠绕成型目前虽然已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但缠绕成型制品的形状有局限性,不太适宜于方形、带凹曲线表面容器的制造和有连续拐角表面容器的制造。纱线无论施加多大张力都无法紧密箍紧在方形平面上,所以方形容器缠绕效果不理想;带凹曲线表面容器的制造和有连续拐角表面容器无论从模具的运动轨迹还是丝嘴得路径不能适应其均匀缠绕的参数设定。同时为了连接配件常常需要对制品进行切割、钻孔或开槽等,在制品的开孔周围因为存在高度的应力集中而层间剪切强度很低,缠绕结构的强度也大大降低,局部补强也很难实现强度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编织成型工艺及编织机械,通过编织机和机械手的复合运动实现复合材料容器的编织成型,几乎适用于各种形状容器,尤其方形、带凹曲线表面复合材料容器的连续制造和有连续拐角表面复合材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编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编织机,在编织机大圆(101)上沿圆周规律性布置着至少两种类型的纱线锭子(102),各种纱线锭子(102)在编织机大圆(101)上按照设定的轨迹公转,且交叉运行,使各种纱线之间能够相互交织;在编织机大圆(101)的内侧,固定着两个同样大小且并列的圆环,两个圆环之间留有夹缝,在两个圆环内侧由一机械手(301)夹持着芯模(201),所述机械手(301)带动芯模(201)在编织机大圆(101)中轴线上前后移动,或辅以一定倾斜角度的移动;所述纱线锭子(102)上的纱线从纱线锭子(102)上引出,穿过所述夹缝,纱线端头部分固定到芯模(20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宇,彭青宁,蔺庚立,王辉,李继红,武凯,王栋,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