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876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包括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和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所述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包括D触发器U1A和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D触发器U1A包括CIK端、D端、S端、R端、Q端和Q‑端,所述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包括三态缓冲门U2A和第三电阻R3,所述三态缓冲门U2A包括输出端和控制端,所述D触发器U1A的CIK端依次连接有编码器A和第二电阻R2,所述D触发器U1A的D端依次连接有编码器B和第一电阻R1,所述D触发器UIA的S端和R端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实用性强,通过编码器A、B相位差的判断即可对实时控制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的转向或进退。

A control circuit of encoder output le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一般旋转编码器是用来测量转速或位置控制系统的检测元件装置,双路呼出的旋转编码器输出两组相位差90度的脉冲,通过这两组脉冲不仅可以测量转速,还可以判断旋转的方向。这种工作方式只局限于系统参数的被动检测和一些简单的被动控制,但在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领域中更多的是主动控制,更确切地说在步进电机等控制系统中还能对编码器自身的脉冲输出和方向判断功能进行充分利用,使旋转编码器的应用领域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拓展。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实用性强,通过编码器A、B相位差的判断即可对实时控制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的转向或进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包括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和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所述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包括D触发器U1A和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D触发器U1A包括CIK端、D端、S端、R端、Q端和Q-端,所述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包括三态缓冲门U2A和第三电阻R3,所述三态缓冲门U2A包括输出端和控制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D触发器U1A的CIK端依次连接有编码器A和第二电阻R2,所述D触发器U1A的D端依次连接有编码器B和第一电阻R1,所述D触发器UIA的S端和R端接地,所述D触发器UIA的Q端与三态缓冲门U2A输入端连接,所述D触发器UIA的Q-端悬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态缓冲门U2A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U1A的Q端连接,所述三态缓冲门U2A输出端与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三态缓冲门U2A的控制端接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电源VCC连接,构成上拉电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实用性强,通过编码器A、B相位差的判断即可对实时控制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的转向或进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本文使用的例如“左”、“右”、“左侧”、“右侧”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右侧”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左侧”。因此,示例性术语“右侧”可以囊括左侧和右侧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包括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和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所述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包括D触发器U1A和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D触发器U1A包括CIK端、D端、S端、R端、Q端和Q-端,D触发器U1A的CIK端依次连接有编码器A和第二电阻R2,所述D触发器U1A的D端依次连接有编码器B和第一电阻R1,所述D触发器UIA的S端和R端接地,所述D触发器UIA的Q端与三态缓冲门U2A输入端连接,所述D触发器UIA的Q-端悬空。所述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包括三态缓冲门U2A和第三电阻R3,所述三态缓冲门U2A包括输出端和控制端,三态缓冲门U2A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U1A的Q端连接,所述三态缓冲门U2A输出端与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三态缓冲门U2A的控制端接地。其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电源VCC连接,构成上拉电阻。工作时,当编码器手动顺时针旋转是,编码器A相脉冲超前编码器B相脉冲90度,三态缓冲门U2A输出高电平1;当编码器手动逆时针旋转时,编码器A相脉冲滞后编码器B相脉冲90度,三态缓冲门U2A输出低电平0,以此可以作为控制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的方向控制电平,实时控制其转向或进退。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实用性强,通过编码器A、B相位差的判断即可对实时控制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的转向或进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和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所述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包括D触发器U1A和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D触发器U1A包括CIK端、D端、S端、R端、Q端和Q-端,所述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包括三态缓冲门U2A和第三电阻R3,所述三态缓冲门U2A包括输出端和控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和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所述编码器电平控制电路包括D触发器U1A和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D触发器U1A包括CIK端、D端、S端、R端、Q端和Q-端,所述电平隔离缓冲输出电路包括三态缓冲门U2A和第三电阻R3,所述三态缓冲门U2A包括输出端和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码器输出电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触发器U1A的CIK端依次连接有编码器A和第二电阻R2,所述D触发器U1A的D端依次连接有编码器B和第一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宏李绍华齐东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祺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