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819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测试领域,尤其是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包括底板、刮砂器、砂盘和砂盘运动机构,砂盘通过砂盘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砂盘内设有刮砂器,刮砂器通过刮砂器支架与底板连接,所述砂盘内填充有测试用的砂;所述刮砂器的底部低于砂层的上表面,刮砂器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均向内凹陷。其模拟针在使用中造成的磨损和破坏性,实现了快捷、准确的得出针的各种耐磨数据。

Needle wear resistance tes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耐磨性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测试领域,尤其是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针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中,使用领域广泛,历史悠久,针的耐磨损性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更换新针的周期性。但是至今尚无一种专业的对针尖、针钩等磨损部位的检测器具和快速科学的检测手段,无法对各种针的寿命及耐磨性预先得出结果和评测,因此带来了以下问题:1、针的使用者只有通过实际应用、且经过相当长的使用时间,方能得出各种类型的针的耐磨损性数据,因此无法预先制定出最科学的、最合理的、最经济的换针周期和生产工艺。2、由于无法预知针的耐磨性,在用针生产一些航天航空部件、磨量极高的碳纤维和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时,一旦针因磨损过快失效而造成频繁更换新针,必将使复合材料的内部密度产生很大差异,且还会造成表面平整度差、厚度均匀性差、产品报废等后果。3、当生产航空航天用的碳/碳、碳/陶复合材料时,一旦使用了耐磨损性差的针,在实际生产中针的磨损过快,大量的被磨损下来的金属微粒残留在复合材料体中,当碳纤维复合材料在30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碳化时,过多的金属微粒会产生“气化效应”,从而造成制成的碳纤维材料体中留下较多的“空洞”,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和各种性能指标。4、因为不能预先得知针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不能科学地制定出换针周期,在进行一些生产过程不能中止的产品加工时(如长丝纺粘针刺法),往往措手不及,造成大量的原材料浪费和不合格品。5、当采购方和供货方在耐磨损及使用寿命上产生争议时,不能在短时间内拿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数据资料,快速解决争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模拟针在使用中造成的磨损和破坏性,实现了快捷、准确的得出针的各种耐磨数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其中,包括底板、刮砂器、砂盘和砂盘运动机构,砂盘通过砂盘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砂盘内设有刮砂器,刮砂器通过刮砂器支架与底板连接,所述砂盘内填充有测试用的砂;所述刮砂器的底部低于砂层的上表面,刮砂器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均向内凹陷。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砂盘内设有中隔板,砂设置在中隔板上,中隔板的下方设有超声波振子。所述刮砂器支架包括横向支架和与横向支架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竖向支架,横向支架位于砂盘的上方,竖向支架位于砂盘的侧面,竖向支架的底部通过吸盘与底板连接,所述刮砂器设置在刮砂器支架的横向支架上。所述刮砂器与刮砂器支架的横向支架之间可以滑动连接,也可以固定连接。所述砂盘运动机构包括X向运动机构和Y向运动机构,所述Y向运动机构包括Y向滑板、Y向滚珠丝杠、Y向滑轨和Y向滑块,X向运动机构包括X向滑板、X向滚珠丝杠、X向滑轨和X向滑块;所述Y向滑板的底部中部设有Y向滚珠丝杠,Y向滚珠丝杠与伺服电机连接,Y向滑板沿Y向滚珠丝杠的轴向往复移动,Y向滑板的底部固定有Y向滑块,Y向滑块套在Y向滑轨上,Y向滑块沿Y向滑轨滑动;所述X向滑板的底部中部设有X向滚珠丝杠,X向滚珠丝杠与伺服电机连接,X向滑板沿X向滚珠丝杠的轴向往复移动,X向滑板的底部固定有X向滑块,X向滑块套在X向滑轨上,X向滑块沿X向滑轨滑动;所述Y向滑板与砂盘的底部固定连接,Y向滑轨与X向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X向滑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砂盘运动机构包括底座和回转盘,回转盘与底座的上表面连接,砂盘与回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回转盘转动带动砂盘转动。所述吸盘采用磁性吸盘,磁性吸盘通过磁力与底板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可以准确测试针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实现了快捷、准确的得出针的各种耐磨数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刮砂器;3刮砂器支架;4砂盘;5砂;6Y向滑板;7X向滑板;8X向滑块;9X向滑轨;10X向滚珠丝杠;11中隔板;12超声波振子;13Y向滚珠丝杠;14吸盘;15Y向滑轨;16Y向滑块;17底座;18回转盘;19针板;20支架;21电子影像测量仪;22放置板;23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包括底板1、刮砂器2、砂盘4和砂盘运动机构,砂盘运动机构设置在砂盘4的下方,砂盘4通过砂盘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1上。砂盘4内设有刮砂器2,刮砂器2通过刮砂器支架3与底板1连接。砂盘4内填充有测试用的砂5,砂5可以采用人造金刚石、碳化硼、碳化硅、金属、塑料、木材、陶瓷、玻璃等颗粒状磨料,测试用砂不仅可以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砂土,还包括其它各种可以实现磨损的不同目数的颗粒状、粉状、膏状、砂浆状物质。刮砂器支架3包括横向支架和与横向支架的两端固定连接的竖向支架,横向支架位于砂盘4的上方,竖向支架分别位于砂盘4的两侧,竖向支架的底部通过吸盘14与底板1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吸盘采用磁性吸盘,磁性吸盘通过磁力与底板1连接。刮砂器支架3也可以通螺栓或夹紧装置直接与底板1连接。刮砂器2中部设有通孔,刮砂器2通过通孔套在刮砂器支架3的横向支架上,刮砂器2与刮砂器支架3之间呈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刮砂器2与刮砂器支架3之间也可以采用其它能够实现滑动连接的结构。刮砂器2设置在砂盘4内,刮砂器2的底部低于砂层的上表面。刮砂器2的两侧面的中部均向内凹陷,本实施例中的刮砂器由两个对称的楔形体固定连接而成,其侧面由两个长方形面连接而成,其连接处向内凹陷,刮砂器的侧面也可以为向中部凹陷的弧形面,该侧面的形状不限定,只要能够使砂向砂盘的中部收拢,保证砂层上表面的平整度即可。另外为了保证砂能够自动复位和砂的密实度的一致性,本实施例中,砂盘4内设有中隔板11,砂设置在中隔板11上,中隔板11的下方设有数个超声波振子12,在超声波振子12的振动作用下,中隔板11振动,从而带动砂振动,实现了砂的自动复位,将测试针抽出时留下的砂坑自动填满。本专利技术利用刮砂器2和超声波振子12,实现了针磨损检测过程后砂的自动复位,保证砂的密实度、砂层表面的平整度、以及砂层表面高度的一致性。本实施例中的砂盘运动机构包括X向运动机构和Y向运动机构,Y向运动机构设置在X向运动机构的上方,当然Y向运动机构也可以位于X向运动机构的下方,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灵活设置。Y向运动机构包括Y向滑板6、Y向滚珠丝杠12、Y向滑轨15和Y向滑块16,X向运动机构包括X向滑板7、X向滚珠丝杠10、X向滑轨9和X向滑块8。Y向滑板6与砂盘4的底部固定连接,Y向滑板6的底部中部设有Y向滚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刮砂器(2)、砂盘(4)和砂盘运动机构,砂盘(4)通过砂盘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砂盘(4)内设有刮砂器(2),刮砂器(2)通过刮砂器支架(3)与底板(1)连接,所述砂盘(4)内填充有测试用的砂(5);所述刮砂器(2)的底部低于砂层的上表面,刮砂器(2)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均向内凹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刮砂器(2)、砂盘(4)和砂盘运动机构,砂盘(4)通过砂盘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砂盘(4)内设有刮砂器(2),刮砂器(2)通过刮砂器支架(3)与底板(1)连接,所述砂盘(4)内填充有测试用的砂(5);所述刮砂器(2)的底部低于砂层的上表面,刮砂器(2)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均向内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盘(4)内设有中隔板(11),砂设置在中隔板(11)上,中隔板(11)的下方设有超声波振子(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砂器支架(3)包括横向支架和与横向支架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竖向支架,横向支架位于砂盘(4)的上方,竖向支架位于砂盘(4)的侧面,竖向支架的底部通过吸盘(14)与底板(1)连接,所述刮砂器(2)设置在刮砂器支架(3)的横向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砂器(2)与刮砂器支架(3)的横向支架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砂器(2)与刮砂器支架(3)的横向支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盘运动机构包括X向运动机构和Y向运动机构,所述Y向运动机构包括Y向滑板(6)、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同乐宋扬薛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锦钻针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