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型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78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叉型针,包括依次相连的针杆、过渡段及针头工作段,所述针头工作段包括针体及位于针体端部的预导入针尖,所述针体的侧部开有纤维导入口,针体上开有与所述纤维导入口相连的U型叉口,所述叉口由纤维导入面延伸部、小导入针尖、叉口底部形成,所述叉口底部两侧向后方过渡段延伸方向设有喉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两个导入针尖,可使叉口和针体带动纤维顺利穿透织物和纤维网进入底部毛刷的刷毛中,从而减轻对刷毛的冲击力;叉口底部两端的喉槽,可使叉口叉到的纤维藏在喉槽中,随针体穿透织物网和纤维网,极大减轻纤维和纤维之间因直接摩擦而造成的损伤与断裂。

A fork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型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服装面料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专门用来生产地毯,加工圈状表面的叉型针。
技术介绍
无论汽车用毯还是民用地毯,都要形成一层圈状表面,作用是耐磨、有弹性、掉毛少。生产地毯时,首先要用三角针、锥形针等通过针刺,将纤维网形成一定的抱合力,然后,采用叉型针来加工圈状表面。传统的叉型针针头为圆柱形工作段,即在工作段顶端沿工作段中心轴线开启对称的叉口,且叉口的两直边平行,叉口顶端为两个等高的半球形针头。上述叉型针存在如下缺陷:1、半球形针头,一方面,在针刺布料和纤维网时,会对底部毛刷状拖网板的刷毛产生很强的冲击力,每冲击一次,刷毛便会弯曲一次,高频次的冲击下,会使刷毛折断、倒伏甚至失效;另一方面,针刺阻力较大,设备功率提高,增加设备运行负荷,极大浪费设备制造的材料和生产过程中的能耗。2、传统叉型针的叉口沿工作段中心轴线等分形成,只能垂直作用于织物,产生相对于织物表面的垂直立绒或直立的圈状纤维结构,当直视织物时,会产生漏底现象影响观感;另外,对织物垂直冲击,产生类似金属加工中的冲裁效应,对织物的各向强度和牵引增大,导致织物经线和纬线断裂、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叉型针存在的针刺阻力大,针刺过程容易损伤纤维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节能刺针,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型针,包括依次相连的针杆、过渡段及针头工作段,所述针头工作段包括针体及位于针体端部的预导入针尖,所述针体的侧部开有纤维导入口,针体上开有与所述纤维导入口相连的U型叉口,所述叉口由纤维导入面延伸部、小导入针尖、叉口底部形成,所述叉口底部两侧向后方过渡段延伸方向设有喉槽。为了减小面料上的针孔大小,所述小导入针尖内侧边线与所述针体中心轴线平行。为了避免织物漏底,所述喉槽与所述针体中心轴线之间呈1°-35°夹角。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导入面与所述针体中心轴线之间呈15°-30°夹角。进一步地,所述叉口底部与两端喉槽及小导入针尖之间均通过C形面过渡。进一步地,所述叉口的宽度与所述喉槽宽度一致,均为所述针体直径的三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预导入针尖夹角为25°-35°。进一步地,所述喉槽中心轴线与所述针体中心轴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喉槽深度为所述针体直径的15-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叉型针的针头工作段包括两个导入针尖,可以使叉口和针体带动纤维顺利穿透织物和纤维网进入底部毛刷的刷毛中,从而减轻对刷毛的冲击力,避免刷毛产生因不断弯曲而折断倒伏。由于冲击力的减少,主轴电机的功率减小,噪音减少,生产过程既减少了能耗又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叉口底部两端的喉槽,可使叉口叉到的纤维藏在喉槽中,随针体穿透织物网和纤维网,极大减轻纤维和纤维之间因直接摩擦而造成的损伤与断裂,使叉口叉到的纤维最大程度得到保护,并使其更有效的在织物表面形成圈状纤维结构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针头工作段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针头工作段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叉型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叉型针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针体;2、针体中心轴线;3、喉槽中心轴线;4、纤维导入面;5、预导入针尖;6、小倒入针尖;7、喉槽;8、纤维导入口;9、叉口底部;10、叉口;11、针杆;12、过渡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专门用来生产地毯,加工圈状表面的双导入叉型针,参考图1及图4,包括依次相连的针杆11、过渡段12及针头工作段,过渡段12为两段式,本实施例采用针杆、过渡段、工作段依次减细的结构。针头工作段包括圆柱形针体1,针体上设有两个导入针尖:预导入针尖5和小导入针尖6,针体的侧部开有纤维导入口8,针体上开有U型叉口10,叉口底部9两侧向后方过渡段延伸方向设有喉槽7。预导入针尖5位于针头最前端,整体呈锋锐的流线型,本实施预导入针尖5夹角两边沿针体中心轴线对称,本实施例夹角为25°-35°,在确保针头强度的同时,极大减轻了工作时针头对刷毛的冲击力。小导入针尖6不同于现有刺针上的刺钩仅起到带纤维的作用,本实施例小导入针尖6内侧边线与针体中心轴线平行,可有效减小面料钻孔大小,使得面料表面更加平整。参考图2,喉槽7位于叉口底部9两侧,对称设置,整体呈长条形凹槽,喉槽7与针体中心轴线2平行,即喉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3与针体中心轴线2重合。本实施例喉槽7的宽度为针体直径的四分之一,喉槽深度为针体直径的15-20%,既确保针体强度,又能将叉口抓取的纤维纱线完全藏住,极大减少了纱线的损伤。本实施例U型叉口10由纤维导入面4延伸部、小导入针尖6、叉口底部9形成。叉口宽度h2为与喉槽宽度一致,叉口深度h1为针体1直径的25%到30%,叉口底部9与两喉槽7、维导入面4延伸部及小导入针尖6之间均通过C形面过渡,各面圆滑过渡可以更好地保护纱线。叉口底部9中心位于针体中心轴线2上,以此确保叉型针在工作时受力稳定,且不会因为高频受力而弯曲。实施例二参考图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喉槽中心轴线3与所述针体中心轴线2呈一定的夹角α,喉槽中心轴线3与针体中心轴线夹角α等同纤维导入面4和针体中心轴线夹角β,α为30°,可使叉出的纤维产生同一方向的斜度,以此产生顺滑的感觉,同时能更好地遮盖底网,消除漏底、透胶等缺陷。实施例三参考图5,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过渡段12为锥形结构,可使叉型针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挠度和回弹性。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型针,包括依次相连的针杆、过渡段及针头工作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工作段包括针体及位于针体端部的预导入针尖,所述针体的侧部开有纤维导入口,针体上开有与所述纤维导入口相连的U型叉口,所述叉口由纤维导入面延伸部、小导入针尖、叉口底部形成,所述叉口底部两侧向后方过渡段延伸方向设有喉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型针,包括依次相连的针杆、过渡段及针头工作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工作段包括针体及位于针体端部的预导入针尖,所述针体的侧部开有纤维导入口,针体上开有与所述纤维导入口相连的U型叉口,所述叉口由纤维导入面延伸部、小导入针尖、叉口底部形成,所述叉口底部两侧向后方过渡段延伸方向设有喉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导入针尖内侧边线与所述针体中心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喉槽与所述针体中心轴线之间呈1°-35°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导入面与所述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扬薛淞薛同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锦钻针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