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800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包括履带运输车,履带运输车包括车架,车架四角处对称设有撑顶撑底油缸;车架顶面中部设有双向侧移升降装置,双向侧移升降装置的连接座中部左、右对称固定有竖直的左、右支撑柱,左、右支撑柱顶端间固定有支撑柱横梁,左、右支撑柱与支撑柱横梁形成中支撑框架,中支撑框架正前侧、正后侧对称设有前、后支撑框架,中、前支撑框架之间设有前剪叉伸缩部件,中、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后剪叉伸缩部件;前支撑框架左、右端对称设有前左、前右垂直升降部件;后支撑框架左、右端对称设有后左、后右垂直升降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低垛式超前液压支架移架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移架效率和移架过程的安全性。

A crawler type stacker type advance hydraulic support hand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山机械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但随着工作面埋深的增加、条件的恶化,20m范围内的超前支护已不能保证有效的巷道断面尺寸,目前超前支护的距离已达100m以上。目前,采用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已成为综采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特点是,采用顺巷方向支护,支架之间无连接,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安装,方便灵活,能够有效减少支架对顶板的反复支撑。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是单组存在的,支架安装时,支架被轨道平板车运输到巷道需支护的位置,将支架对称布置在巷道前后两侧,前后两侧各一组;移架时,需将巷道前后两侧的支架移动到巷道中间的运输轨道平板车,然后被轨道平板车运输到巷道需支护的下一位置,轮番交替使用。整个过程中,只能靠人工采用手拉葫芦,通过肩扛拉吊的方式来移动垛式超前液压支架,一次只能移一架,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不能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的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该搬运装置能满足煤矿井下高热、高湿、高尘、防爆等要求,适用于综采工作面巷道内垛式超前液压支架的搬运工作,能降低垛式超前液压支架移架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移架效率和移架过程的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包括履带运输车,履带运输车包括顶面水平的车架,车架前后部对称设有前、后履带底盘,车架四角处对称设有撑顶撑底油缸,撑顶撑底油缸包括竖直且与车架固定连接的油缸体,油缸体上、下部分别连有竖直撑顶、撑底活塞杆,履带运输车还包括液压马达、电动机、油泵、油箱、液控单向阀、液控双向锁、手动换向阀、防爆电磁启动器、矿用防爆照明灯、矿用漏电保护装置、手动液控系统,车架前后端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巷道内前、后侧相应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内侧之间的水平间距,以使履带运输车于巷道内前、后排垛式超前液压支架之间行走;车架顶面中部设有双向侧移升降装置,双向侧移升降装置包括与车架顶面中部固定相连的连接座,连接座中部左、右对称固定有竖直的左、右支撑柱,左、右支撑柱顶端间固定有支撑柱横梁,左、右支撑柱与支撑柱横梁形成中支撑框架,中支撑框架正前侧、正后侧对称设有前、后支撑框架,中、前支撑框架之间设有沿前后伸缩的前剪叉伸缩部件,中、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沿前后伸缩的后剪叉伸缩部件,前、后剪叉伸缩部件前后对称且反向伸缩;前支撑框架左、右端对称设有前左、前右垂直升降部件,前左垂直升降部件包括与前支撑框架左端下部固定连接且水平的前左下卡臂,前左下卡臂正上方设有水平前左上卡臂,前左下卡臂与前左上卡臂之间设有前左升降千斤顶,前左上卡臂在前左升降千斤顶带动下相对前左下卡臂上下升降,前右垂直升降部件包括前右下卡臂、前右上卡臂与前右升降千斤顶,前左、前右上卡臂同时升降且升降幅度一致,前左、前右上卡臂共同用于卡住并搬运巷道内前排的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后支撑框架左、右端对称设有后左、后右垂直升降部件,后左垂直升降部件包括后左下卡臂、后左上卡臂与后左升降千斤顶,后右垂直升降部件包括后右下卡臂、后右上卡臂与后右升降千斤顶,后左、后右上卡臂同时升降且升降幅度一致,后左、后右上卡臂共同用于卡住并搬运巷道内后排的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前左、后左上卡臂同时升降且升降幅度一致。进一步地,连接座呈“工字形”,连接座包括左、右对称且水平并且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左、右连接板,左、右连接板中部之间一体连有水平且沿左右方向布置的中连接板,左、右支撑柱分别固定于中连接板左、右部处,左、右支撑柱中部之间固定有水平中横梁。进一步地,中连接板顶面在左、右支撑柱之间左右对称固定有中左、中右耳板部件,中左耳板部件包括竖直且左右对称并且均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第二耳板,中右耳板部件包括第三、第四耳板;前剪叉伸缩部件包括左、右对称且均沿前上方倾斜的第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后底部处于第一、第二耳板之间的前部处,第一连杆后底部与第一、第二耳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后底部处于第三、第四耳板之间的前部处,第二连杆后底部与第三、第四耳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前支撑框架包括水平前支撑底板,前支撑底板处于车架顶面上方处且前支撑底板底面与车架顶面之间的竖直高度保持不变,前支撑底板左、右端对称固定有竖直的前左、前右支撑立柱,前左、前右支撑立柱顶端之间固定有水平前横梁,前支撑底板顶面在前左、前右支撑立柱之间左、右对称固定有前左、前右耳板部件,前左耳板部件包括竖直且左右对称并且均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五、第六耳板,前右耳板部件包括第七、第八耳板,第一连杆前顶部左侧通过转轴连有向前下方倾斜的第三连杆,第二连杆前顶部右侧通过转轴连有向前下方倾斜的第四连杆,第三连杆前底部处于第五、第六耳板之间,第三连杆前底部与第五、第六耳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四连杆前底部处于第七、第八耳板之间,第四连杆前底部与第七、第八耳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中部左侧通过转轴与向后上方倾斜的第五连杆中部连接,第五连杆后顶部通过水平滑杆沿左支撑柱右侧面上前部上下滑动,第二连杆中部右侧通过转轴与向后上方倾斜的第六连杆中部连接,第六连杆后顶部通过水平滑杆沿右支撑柱左侧面上前部上下滑动,第三连杆中部右侧通过转轴与向前上方倾斜的第七连杆中部连接,第七连杆前顶部通过水平滑杆沿前左支撑立柱右侧面上部上下滑动,第四连杆中部左侧通过转轴与向前上方倾斜的第八连杆中部连接,第八连杆前顶部通过水平滑杆沿前右支撑立柱左侧面上部上下滑动,第五、第七连杆底部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六、第八连杆底部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部之间、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下部之间、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上部之间、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下部之间分别固定连有水平横杆;第一、第二连杆下部之间固定有水平下连接梁,第七、第八连杆上部之间固定有水平上连接梁,下连接梁与上连接梁之间左、右对称固定有向前上方倾斜的前左、前右伸缩千斤顶。进一步地,前左支撑立柱下部向左延伸并形成前左支撑平台,前左下卡臂后部固定于前左支撑平台上,前左下卡臂右后部与前左支撑立柱左侧面紧贴且固定连接,前左上卡臂顶面前、后部分别向上固定设有前、后卡座,前左升降千斤顶的缸体顶端与前左上卡臂底面固定连接,前左下卡臂上设有用于前左升降千斤顶的活塞杆下部穿过的第一通孔,前左支撑平台上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且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前左升降千斤顶的活塞杆下端穿过第一通孔且处于第二凹槽内,前左升降千斤顶的活塞杆下端与第二凹槽底面固定连接,前左升降千斤顶的缸体右侧面固定有前左滑块,前左支撑立柱左侧面上设有与前左滑块相适配的前左滑槽,前左滑块滑动连接于前左滑槽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该搬运装置能满足煤矿井下高热、高湿、高尘、防爆等要求,适用于综采工作面巷道内垛式超前液压支架的搬运工作,利用前剪叉伸缩部件、前左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运输车,履带运输车包括顶面水平的车架,车架前后部对称设有前、后履带底盘,车架四角处对称设有撑顶撑底油缸,撑顶撑底油缸包括竖直且与车架固定连接的油缸体,油缸体上、下部分别连有竖直撑顶、撑底活塞杆,履带运输车还包括液压马达、电动机、油泵、油箱、液控单向阀、液控双向锁、手动换向阀、防爆电磁启动器、矿用防爆照明灯、矿用漏电保护装置、手动液控系统,车架前后端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巷道内前、后侧相应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内侧之间的水平间距,以使履带运输车于巷道内前、后排垛式超前液压支架之间行走;车架顶面中部设有双向侧移升降装置,双向侧移升降装置包括与车架顶面中部固定相连的连接座,连接座中部左、右对称固定有竖直的左、右支撑柱,左、右支撑柱顶端间固定有支撑柱横梁,左、右支撑柱与支撑柱横梁形成中支撑框架,中支撑框架正前侧、正后侧对称设有前、后支撑框架,中、前支撑框架之间设有沿前后伸缩的前剪叉伸缩部件,中、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沿前后伸缩的后剪叉伸缩部件,前、后剪叉伸缩部件前后对称且反向伸缩;前支撑框架左、右端对称设有前左、前右垂直升降部件,前左垂直升降部件包括与前支撑框架左端下部固定连接且水平的前左下卡臂,前左下卡臂正上方设有水平前左上卡臂,前左下卡臂与前左上卡臂之间设有前左升降千斤顶,前左上卡臂在前左升降千斤顶带动下相对前左下卡臂上下升降,前右垂直升降部件包括前右下卡臂、前右上卡臂与前右升降千斤顶,前左、前右上卡臂同时升降且升降幅度一致,前左、前右上卡臂共同用于卡住并搬运巷道内前排的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后支撑框架左、右端对称设有后左、后右垂直升降部件,后左垂直升降部件包括后左下卡臂、后左上卡臂与后左升降千斤顶,后右垂直升降部件包括后右下卡臂、后右上卡臂与后右升降千斤顶,后左、后右上卡臂同时升降且升降幅度一致,后左、后右上卡臂共同用于卡住并搬运巷道内后排的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前左、后左上卡臂同时升降且升降幅度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运输车,履带运输车包括顶面水平的车架,车架前后部对称设有前、后履带底盘,车架四角处对称设有撑顶撑底油缸,撑顶撑底油缸包括竖直且与车架固定连接的油缸体,油缸体上、下部分别连有竖直撑顶、撑底活塞杆,履带运输车还包括液压马达、电动机、油泵、油箱、液控单向阀、液控双向锁、手动换向阀、防爆电磁启动器、矿用防爆照明灯、矿用漏电保护装置、手动液控系统,车架前后端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巷道内前、后侧相应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内侧之间的水平间距,以使履带运输车于巷道内前、后排垛式超前液压支架之间行走;车架顶面中部设有双向侧移升降装置,双向侧移升降装置包括与车架顶面中部固定相连的连接座,连接座中部左、右对称固定有竖直的左、右支撑柱,左、右支撑柱顶端间固定有支撑柱横梁,左、右支撑柱与支撑柱横梁形成中支撑框架,中支撑框架正前侧、正后侧对称设有前、后支撑框架,中、前支撑框架之间设有沿前后伸缩的前剪叉伸缩部件,中、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沿前后伸缩的后剪叉伸缩部件,前、后剪叉伸缩部件前后对称且反向伸缩;前支撑框架左、右端对称设有前左、前右垂直升降部件,前左垂直升降部件包括与前支撑框架左端下部固定连接且水平的前左下卡臂,前左下卡臂正上方设有水平前左上卡臂,前左下卡臂与前左上卡臂之间设有前左升降千斤顶,前左上卡臂在前左升降千斤顶带动下相对前左下卡臂上下升降,前右垂直升降部件包括前右下卡臂、前右上卡臂与前右升降千斤顶,前左、前右上卡臂同时升降且升降幅度一致,前左、前右上卡臂共同用于卡住并搬运巷道内前排的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后支撑框架左、右端对称设有后左、后右垂直升降部件,后左垂直升降部件包括后左下卡臂、后左上卡臂与后左升降千斤顶,后右垂直升降部件包括后右下卡臂、后右上卡臂与后右升降千斤顶,后左、后右上卡臂同时升降且升降幅度一致,后左、后右上卡臂共同用于卡住并搬运巷道内后排的垛式超前液压支架,前左、后左上卡臂同时升降且升降幅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座呈“工字形”,连接座包括左、右对称且水平并且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左、右连接板,左、右连接板中部之间一体连有水平且沿左右方向布置的中连接板,左、右支撑柱分别固定于中连接板左、右部处,左、右支撑柱中部之间固定有水平中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式垛式超前液压支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中连接板顶面在左、右支撑柱之间左右对称固定有中左、中右耳板部件,中左耳板部件包括竖直且左右对称并且均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第二耳板,中右耳板部件包括第三、第四耳板;
前剪叉伸缩部件包括左、右对称且均沿前上方倾斜的第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后底部处于第一、第二耳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程宏图宁伟文王伟峰于水亮张宇李世玺付转张新永宋海洋高倩
申请(专利权)人: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团河南矿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