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吊具技术领域的一种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用连接吊具,包括挂钩和第一吊环,所述挂钩包括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所述第一钩体用于与第一起吊设备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钩体用于与被起吊件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的开口方向反向设置,以使所述钩体呈S型;所述第一吊环设置于第一钩体靠近第二钩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吊环与第二钩体的开口之间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吊环用于与第二起吊设备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吊装过程简单可靠,不仅便于立柱千斤顶的取下,还不损坏喷涂后的漆面,具有结构简单、吊装便捷、安全可靠的优点。可靠的优点。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用连接吊具
[0001]本技术涉及吊具
,具体涉及一种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用连接吊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对液压支架立柱千斤顶表面进行喷涂作业时,需要使用吊装工具对立柱千斤顶进行起吊。现有吊装方式都是通过吊装平台上的起吊钩直接钩住立柱千斤顶上的吊环来实现的,该吊装方式存在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那就是立柱千斤顶完成喷涂并到达存放区域时,立柱千斤顶不易从吊装平台上取下,而且在取下过程中极易造成立柱千斤顶喷涂表面损坏,费时费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用连接吊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立柱千斤顶不易从吊装平台上取下,以及在取下过程中极易造成立柱千斤顶喷涂表面损坏,费时费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并达到吊装便捷、安全可靠的效果。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设计一种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用连接吊具,包括:
[0006]挂钩,所述挂钩包括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所述第一钩体用于与第一起吊设备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钩体用于与被起吊件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的开口方向反向设置,以使所述钩体呈S型;
[0007]第一吊环,所述第一吊环设置于第一钩体靠近第二钩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吊环与第二钩体的开口之间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吊环用于与第二起吊设备配合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均为U型状,所述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的两端均为连接端和颈缩端,所述第一钩体的连接端与第二钩体的连接端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挂钩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钩体的连接端、第二钩体的连接端固定连接,以延长所述第一避让空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吊具还包括第二吊环,所述第二吊环设置于第二钩体靠近第一钩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吊环与第一钩体的开口之间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吊具还包括防脱钩组件,所述防脱钩组件包括:
[0012]套筒,所述套筒沿倾斜方向固定设置于连接段上;
[0013]挡杆,所述挡杆沿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套筒内;
[0014]挡头,所述挡头设置于挡杆的两端,所述挡头的径向尺寸大于套筒内孔的径向尺寸,以阻碍挡杆与套筒脱离。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吊环与第一钩体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吊环与第二钩体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7]1、本技术的第一钩体可挂于吊装平台的起吊钩上,第二钩体可钩住立柱千斤
顶上的起吊环,以实现立柱千斤顶的起吊;在立柱千斤顶表面完成喷涂并到达存放区域时,可直接使用存放架上的起吊设备钩住第一吊环,以将立柱千斤顶从吊装平台的起吊钩上取下,完成喷涂后立柱千斤顶的吊装。整个吊装过程简单可靠,不损坏喷涂后的漆面,保障了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质量,并极大缩短了装卸时间;具有结构简单、吊装便捷、安全可靠的优点。
[0018]2、本技术在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上分别对应焊接有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均可与存放架上的起吊设备的挂钩连接,提高了连接吊具的实用性。
[0019]3、本技术在挂钩的连接段上设有防脱钩组件,该防脱钩组件中的挡杆可在重力作用下封堵第一钩体或第二钩体的开口,以杜绝脱钩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100为挂钩,110为第一钩体,120为第二钩体,130为第一避让空间,140为连接端,150为颈缩端,160为连接段,170为第二避让空间,200为第一吊环,300为第二吊环,400为防脱钩组件,410为套筒,420为挡杆,430为挡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用连接吊具,包括:挂钩100和第一吊环200;挂钩100包括第一钩体110和第二钩体120,第一钩体110用于与第一起吊设备(例如:吊装平台上的起吊钩)配合连接,第二钩体120用于与被起吊件(例如:立柱千斤顶上的吊环)配合连接,第一钩体110和第二钩体120的开口方向反向设置,以使钩体100呈S型。第一吊环200设置于第一钩体110靠近第二钩体120的一侧,第一吊环200与第二钩体120的开口之间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130,第一吊环200用于与第二起吊设备(例如:存放架上的起吊设备)配合连接,第一避让空间130便于第二钩体120与被起吊件的连接,从而避免被起吊件与第一吊环200发生干涉。
[0025]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钩体110和第二钩体120均为U型状,且第一钩体110和第二钩体120的两端均为连接端140和颈缩端150,第一钩体110的连接端140与第二钩体120的连接端14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连接的优点。
[0026]可选的,如图2所示,挂钩100还包括连接段160,连接段160的一端与第一钩体110的连接端14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钩体120的连接端140固定连接,以延长第一避让空间130。如此设置,可以延长第一避让空间130,便于第二钩体120与被起吊件连接,从而避免被起吊件与第一吊环200发生干涉。
[0027]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吊具还包括第二吊环300,第二吊环300设置于第二钩体120靠近第一钩体110的一侧,第二吊环300与第一钩体110的开口之
间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170。如此设置,可以提高连接吊具的实用性。
[0028]可选的,如图2所示,连接吊具还包括防脱钩组件400。
[0029]具体的,防脱钩组件400包括:套筒410、挡杆420和挡头430;套筒410沿倾斜方向固定设置于连接段160上,套筒410的一端朝向第一钩体110的颈缩端150,另一端朝向第二钩体120的颈缩端150。挡杆420沿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套筒410内,挡杆420于重力作用下在套筒410内滑动时,挡杆420的一端可向第一钩体110的颈缩端150或第二钩体120的颈缩端150移动,以封堵第一钩体110或第二钩体120的开口。挡头430设置于挡杆420的两端,挡头430的径向尺寸大于套筒410内孔的径向尺寸,以阻碍挡杆420与套筒410脱离,挡头430同时起配重作用。如此设置,挡杆420可在重力作用下封堵第一钩体110或第二钩体120的开口,以杜绝脱钩现象的发生,提高安全性。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用连接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100),所述挂钩(100)包括第一钩体(110)和第二钩体(120),所述第一钩体(110)用于与第一起吊设备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钩体(120)用于与被起吊件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钩体(110)和第二钩体(120)的开口方向反向设置,以使所述挂钩(100)呈S型;第一吊环(200),所述第一吊环(200)设置于第一钩体(110)靠近第二钩体(120)的一侧,所述第一吊环(200)与第二钩体(120)的开口之间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130),所述第一吊环(200)用于与第二起吊设备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用连接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体(110)和第二钩体(120)均为U型状,所述第一钩体(110)和第二钩体(120)的两端均为连接端(140)和颈缩端(150),所述第一钩体(110)的连接端(140)与第二钩体(120)的连接端(14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千斤顶表面喷涂用连接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100)还包括连接段(160),所述连接段(16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钩体(110)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泥鲁江,刘照辉,马龙龙,程雪飞,谭琳,高倩,
申请(专利权)人: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团河南矿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