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69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通道、第一轨道、第二输送通道及第二轨道,其依次首尾交叉形成一方形的循环生产线,其用于循环传动底模;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渡工位、清理工位、划线工位、第二过渡工位;所述第二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一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的交叉处;所述第一轨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过渡工位、检查工位、第三过渡工位;所述第三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一轨道与第二输送通道的交叉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循环生产、较少吊装设备的有点,可广泛应用于短线匹配节段梁的预制技术领域。

A short line matching segmental beam circulation flow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短线匹配节段梁的预制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
技术介绍
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是桥梁工程装配化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的建造进度和成本。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施工技术具有快速灵活的预制进度安排、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安装、可大量节省人力和物力等优点。目前短线匹配梁构件一般采用固定模台工艺进行生产,即现在模台上组模后,使用吊装设备将绑扎后的钢筋骨架吊至组装后的模具中,然后再将混凝土料斗吊至模具上方进行浇筑,构件成型拆模后再将成品构件吊至修整区进行修补处理,上述吊装过程中各工序存在大量的交叉作业。同时由于桥梁构件具有尺寸大,重量重的特点,往往需要庞大的吊装设备,设备昂贵,而且在构件、模具以及其他物料的吊装转移过程中,存在操作困难、工作量大,危险性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建造技术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循环生产、较少吊装设备的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通道、第一轨道、第二输送通道及第二轨道,其依次首尾交叉形成一方形的循环生产线,其用于循环传动底模;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渡工位、清理工位、划线工位、第二过渡工位;所述第二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一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的交叉处;所述第一轨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过渡工位、检查工位、第三过渡工位;所述第三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一轨道与第二输送通道的交叉处;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三过渡工位、预埋件安装工位、第四过渡工位;所述第四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二输送通道与第二轨道的交叉处;所述第二轨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四过渡工位、横移工位、所述第一过渡工位;所述第一轨道沿流水线方向的尾端向外继续延伸,并连接钢筋绑扎工位;所述第二轨道的沿流水线方向的头端和尾端分别向外延伸,并分别连接操作工位和堆存工位;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均包括一对沿着流水线方向设置的传动道,其均包括多个可正反转动的驱动轮;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其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可升降的台车;其中,当所述底模沿着流水线方向或逆着流水线方向传送至任意一过渡工位时,一台车能驶入该过渡工位,并将所述底模顶起或放下,从而将其从所在的轨道或输送通道切换移动至相邻的输送通道或轨道去;所述底模包括水平横向设置的方形框架,固定于方形框架上的水平的面板,所述方形框架的四角均设置有一可伸缩的支腿;所述操作工位设置有组模系统、布料设施、振捣设施及养护棚,以用于浇筑形成节段梁;所述组模系统包括固定端模,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的沿流水线方向的头端的外侧;内膜系统,其顶模及伸缩侧膜设置在所述固定端模内侧;一对外模的侧膜,相对设置于内膜系统的两侧;所述组模系统与所述底模的面板、一已成型的匹配梁拼接形成新的节段梁的浇筑空间。优选地,所述驱动轮包括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一底座固定于地面;所述从动轮通过一固定座可转动的设置。优选地,所述养护棚包括:骨架,其包括一方形框及四根竖直的支撑腿,所述方形框通过固定在其四角的四根所述支撑腿水平设置在地面上方;每个支撑腿上端均固定有一竖直的电动伸缩杆的非伸缩端;毡布罩,其为下端敞口的方形壳体状,所述毡布罩恰好套设在所述骨架外部并形成与外界隔绝的蒸汽内腔;支撑框,其为方形框状,其恰好套设在所述骨架外围,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贴合固定在所述毡布罩的下端一圈;所述支撑框的下表面贴合设置一层弹性橡胶,所述支撑框与所有的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其中,所述支撑框对应轨道处内弯形成用于容纳轨道的倒U型槽。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还包括通气装置,其包括:通气管,其竖直且可圆周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方形框的中心,所述通气管的上端穿出毡布罩,并通过一软管与蒸汽发生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通气管的下端连通多根布气管,其下端向外倾斜,所述布气管上设置有多个与其内腔相通的出气口;从动齿轮,其中心通孔穿设并固定有所述通气管;第二电机,其竖直固定在方形框上且其位于所述通气管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并固定有一主动齿轮,其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包括一对子轨道,其上均设置一沿其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具有升降功能可升降的台车。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中的底模和预制件均通过驱动轮或台车沿生产线方向顺序行走,经各工位的工序加工,可生产制造出各种型号、规格的短线匹配梁。本技术的生产线布局合理,所有工序均通过地面输送通道衔接,无吊装作业,增加了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且有效地减少吊装设备的数量;同时通过设置清理设备、划线设备等自动化设备,大大降低了人工干预程度,提高短线匹配梁的自动化生产程度与精度,该生产线安全、高效、经济,具有巨大的优势以及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底模的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底模的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组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向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组模系统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主动轮与第一电机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主动轮与第一电机的连接关系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从动轮与固定座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从动轮与固定座的连接关系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所述一对台车位于任意一过渡工位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所述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毡布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输送通道,2、第一轨道,3、第二输送通道,4、第二轨道,5、第一过渡工位,6、清理岗位,7、划线工位,8、第二过渡工位,9、检查工位,10、第三过渡工位,11、预埋件安装工位,12、第四过渡工位,13、横移工位,14、钢筋绑扎工位,15、操作工位,16、堆存工位,17、台车,18、方形框架,19、面板,20、支腿,21、固定端模,22、内膜系统,23、侧膜,24、已成型的匹配梁,25、主动轮,26、从动轮,27、第一电机,28、底座,29、固定座,30、方形框,31、支撑腿,32、支撑框,33、倒U型槽,34、通气管,35、主动齿轮,36、第二电机,37、从动齿轮,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输送通道、第一轨道、第二输送通道及第二轨道,其依次首尾交叉形成一方形的循环生产线,其用于循环传动底模;/n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渡工位、清理工位、划线工位、第二过渡工位;所述第二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一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的交叉处;/n所述第一轨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过渡工位、检查工位、第三过渡工位;所述第三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一轨道与第二输送通道的交叉处;/n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三过渡工位、预埋件安装工位、第四过渡工位;所述第四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二输送通道与第二轨道的交叉处;/n所述第二轨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四过渡工位、横移工位、所述第一过渡工位;/n所述第一轨道沿流水线方向的尾端向外继续延伸,并连接钢筋绑扎工位;所述第二轨道的沿流水线方向的头端和尾端分别向外延伸,并分别连接操作工位和堆存工位;/n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均包括一对沿着流水线方向设置的传动道,其均包括多个可正反转动的驱动轮;/n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其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可升降的台车;/n其中,当所述底模沿着流水线方向或逆着流水线方向传送至任意一过渡工位时,一台车能驶入该过渡工位,并将所述底模顶起或放下,从而将其从所在的轨道或输送通道切换移动至相邻的输送通道或轨道去;/n所述底模包括水平横向设置的方形框架,固定于方形框架上的水平的面板,所述方形框架的四角均设置有一可伸缩的支腿;/n所述操作工位设置有组模系统、布料设施、振捣设施及养护棚,以用于浇筑形成节段梁;/n所述组模系统包括固定端模,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的沿流水线方向的头端的外侧;/n内膜系统,其顶模及伸缩侧膜设置在所述固定端模内侧;/n一对外模的侧膜,相对设置于内膜系统的两侧;/n所述组模系统与所述底模的面板、一已成型的匹配梁拼接形成新的节段梁的浇筑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通道、第一轨道、第二输送通道及第二轨道,其依次首尾交叉形成一方形的循环生产线,其用于循环传动底模;
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渡工位、清理工位、划线工位、第二过渡工位;所述第二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一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的交叉处;
所述第一轨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过渡工位、检查工位、第三过渡工位;所述第三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一轨道与第二输送通道的交叉处;
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三过渡工位、预埋件安装工位、第四过渡工位;所述第四过渡工位设置于第二输送通道与第二轨道的交叉处;
所述第二轨道上沿流水线生产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四过渡工位、横移工位、所述第一过渡工位;
所述第一轨道沿流水线方向的尾端向外继续延伸,并连接钢筋绑扎工位;所述第二轨道的沿流水线方向的头端和尾端分别向外延伸,并分别连接操作工位和堆存工位;
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均包括一对沿着流水线方向设置的传动道,其均包括多个可正反转动的驱动轮;
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其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可升降的台车;
其中,当所述底模沿着流水线方向或逆着流水线方向传送至任意一过渡工位时,一台车能驶入该过渡工位,并将所述底模顶起或放下,从而将其从所在的轨道或输送通道切换移动至相邻的输送通道或轨道去;
所述底模包括水平横向设置的方形框架,固定于方形框架上的水平的面板,所述方形框架的四角均设置有一可伸缩的支腿;
所述操作工位设置有组模系统、布料设施、振捣设施及养护棚,以用于浇筑形成节段梁;
所述组模系统包括固定端模,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的沿流水线方向的头端的外侧;
内膜系统,其顶模及伸缩侧膜设置在所述固定端模内侧;
一对外模的侧膜,相对设置于内膜系统的两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建国王留洋张光伟齐同钦黄学进郭志伟覃晴陈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