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输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33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输送支架,包括纺锤状主体,所述纺锤状主体具有两侧边设有凸起侧缘的缠绕部,以及自缠绕部的第一端沿第一侧缘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引部和自缠绕部的第二端沿第二侧缘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的末端设有第一导引凹槽,所述第二导引部的末端设有第二导引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管输送支架,解决了把长的导管输送至腹腔内的问题。

A pipe conveying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输送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腔镜手术中的导管输送支架。
技术介绍
在腔镜手术中,常常需要把比较长的导管输送到腹腔内。现有的输送方式是:先把待输送导管折成几折,然后两端用缝合线绑住;送入腹腔后,再用腹腔镜剪刀剪开缝合线。但因为缝合线很细,而且需要绑的比较紧,而腹腔镜剪刀因为臂长,对于远端的操作不太方便,也不太好用力,又怕把导管剪破,因此操作起来非常费事费力,很耽误手术时间,影响手术效率,且存在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输送支架,以解决把长的导管输送至腹腔内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管输送支架,包括纺锤状主体,所述纺锤状主体具有两侧边设有凸起侧缘的缠绕部,以及自缠绕部的第一端沿第一侧缘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引部和自缠绕部的第二端沿第二侧缘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的末端设有第一导引凹槽,所述第二导引部的末端设有第二导引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缠绕部呈长条形,并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端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的外侧面均设置为弧心位于缠绕部一侧的弧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引部和第二导引部外侧面设置为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一体式连接的弧面,所述第一导引部的末端经第一平滑锥面向第一导引凹槽收束,所述第二导引部的末端经第二平滑锥面向第二导引凹槽收束。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引部于靠近缠绕部第一面的侧边部分设有超出第一侧缘边缘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导引部同样于靠近缠绕部第一面的侧边部分设有超出第二侧缘边缘的第二延伸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引凹槽和第二导引凹槽均设置为截面内缘为半圆或优弧的圆弧形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引凹槽和第二导引凹槽的轴线与缠绕部的长轴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引部的内侧设有自缠绕部边缘延伸出的第一支撑窄台,所述第二导引部的内侧设有自缠绕部边缘延伸出的第二支撑窄台。本技术的导管输送支架,可将待输送导管缠绕于纺锤状主体的缠绕部上,并通过两端的导引部进行引导,使之可整体送入腹腔后再通过腔镜夹把导管从支架上脱开,之后单独将支架通过腔镜套管取出,从而可实现导管的便捷输入,相比现有的输入方式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和难度,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潜在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导管输送支架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实施例从中间横向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管输送支架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管输送支架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导管输送支架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输送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其包括纺锤状主体,该纺锤状主体具有两侧边设有凸起侧缘的缠绕部10,以及自缠绕部10的第一端沿第一侧缘101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引部11和自缠绕部10的第二端沿第二侧缘102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引部12。其中,第一导引部11的末端设有第一导引凹槽111,第二导引部12的末端设有第二导引凹槽121。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把长的导管输送至腹腔内的问题。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导管输送支架,待输送的导管可缠绕于纺锤状主体的缠绕部10上,并由第一侧缘101、第二侧缘102和缠绕部10的两个面共同形成的长槽型空间105和106进行限位;而纺锤状主体两端的第一导引部11和第二导引部12可起到进一步的引导和限位作用,使导管不会在输送过程中脱离该输送支架。在将导管输送至腹腔内后,又可以通过腔镜夹较为容易地使之脱离支架,从而克服了现有的输送方式操作复杂、风险高的缺陷。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缠绕部10呈长条形,并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端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凹槽103,104。需要说明的是,缠绕部10两端的限位凹槽的个数可根据导管缠绕圈数灵活设置,附图1和2中的实施例并不构成具体限制。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第一侧缘101和第二侧缘102的外侧面均设置为弧心位于缠绕部10一侧的弧面。采用弧面设计,一是使两个侧缘的内侧呈弧形,更加匹配圆形的导管;二是两个侧缘的外侧呈弧形,使之更容易进入手术切口或腔镜套管,且不会在穿入的过程中造成额外的阻挡,使操作更加便利。作为相应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一导引部11和第二导引部12外侧面设置为分别与第一侧缘101和第二侧缘102一体式连接的弧面,且第一导引部11的末端经第一平滑锥面113向第一导引凹槽111收束,第二导引部12的末端经第二平滑锥面123向第二导引凹槽121收束。如此设计可使整个纺锤状主体的末端更容易进入手术切口或腔镜套管,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一导引部11于靠近缠绕部第一面的侧边部分设有超出第一侧缘边缘的第一延伸部112,第二导引部12同样于靠近缠绕部第一面的侧边部分设有超出第二侧缘边缘的第二延伸部122。两个延伸部可对位于导引部内的导管起到进一步的包裹和限位作用,使之不易脱开且输送更加便利。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第一导引凹槽111和第二导引凹槽121均设置为截面内缘为半圆或优弧的圆弧形凹槽,从而与圆形截面的导管相匹配,起到更好的限位固定效果。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一导引凹槽111和第二导引凹槽121的轴线与缠绕部10的长轴重合,从而使两个导引部以及缠绕于支架上的导管的两端部分与支架纺锤状主体自身的中心线一致,使之便于穿过手术切口或腔镜套管。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第一导引部11的内侧设有自缠绕部10边缘延伸出的第一支撑窄台107,第二导引部12的内侧设有自缠绕部10边缘延伸出的第二支撑窄台108。该支撑窄台可对伸至两个导引部内的导管起到支撑作用,以避免其在导引部内弯曲,且能配合前述的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共同形成了导管在导引部内的支撑通道,使导管在导引部内更加稳定,不易脱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纺锤状主体上还设有至少一处夹持部,从而在将导管输送至腹腔并脱开后,可以方便地使用腔镜夹将支架从腔镜套管中取出。如图3所示,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夹持部包括由第一导引部11上的开口及设于开口内的隔梁一114形成的第一夹持部,以及由第二导引部12上的开口及设于开口内的隔梁二124形成的第二夹持部。如图4所示,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夹持部包括由第一导引部11上的开口及设于开口内的舌片一115形成的第一夹持部,以及由第二导引部12上的开口及设于开口内的舌片二125形成的第二夹持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隔梁一114、隔梁二124、舌片一115和舌片二125的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输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纺锤状主体,所述纺锤状主体具有两侧边设有凸起侧缘的缠绕部(10),以及自缠绕部(10)的第一端沿第一侧缘(101)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引部(11)和自缠绕部(10)的第二端沿第二侧缘(102)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引部(12),所述第一导引部(11)的末端设有第一导引凹槽(111),所述第二导引部(12)的末端设有第二导引凹槽(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输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纺锤状主体,所述纺锤状主体具有两侧边设有凸起侧缘的缠绕部(10),以及自缠绕部(10)的第一端沿第一侧缘(101)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引部(11)和自缠绕部(10)的第二端沿第二侧缘(102)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引部(12),所述第一导引部(11)的末端设有第一导引凹槽(111),所述第二导引部(12)的末端设有第二导引凹槽(1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输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部(10)呈长条形,并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端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凹槽(103,10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输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缘(101)和第二侧缘(102)的外侧面均设置为弧心位于缠绕部(10)一侧的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输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部(11)和第二导引部(12)外侧面设置为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缘(101)和第二侧缘(102)一体式连接的弧面,所述第一导引部(11)的末端经第一平滑锥面(113)向第一导引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闻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