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前轮位置设有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又称为自行车前叉,不但能够控制前轮进行转向,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行车前叉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传统的自行车前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目前,自行车前叉在使用时,会在引导杆与引导筒之间存储一定空气,在引导杆向引导筒内部移动时,空气被压缩,内部的压力增大,阻止引导杆继续向下移动,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引导杆与引导筒之间存储的空气越多,引导杆在引导筒内部活动范围变小,当受到冲击时,所能缓解的力道减小,大部分冲击力传递给了使用者,如果引导杆与引导筒之间存储的空气较少,引导杆在引导筒内部的活动范围变大,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发生剧烈的晃动。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由于引导杆与引导筒之间的调节,需要使用者个人主观经验进行调节,因此使用者不但需要进行多次调节,同时调节还容易出现调节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包括立管(1),所述立管(1)的外表面靠近底端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对接筒(3),所述对接筒(3)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引导杆(4),且引导杆(4)的外表面套有引导筒(5),两个所述引导筒(5)之间靠近支撑架(2)的位置焊接有连接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筒(5)的内部靠近引导杆(4)的位置开设有伸缩槽(10),且伸缩槽(10)的内表面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分别焊接有正极电阻板(7)与负极电阻板(8),所述正极电阻板(7)位于负极电阻板(8)的上方,所述引导杆(4)的底端外表面焊接有铜片(9),所述引导筒(5)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包括立管(1),所述立管(1)的外表面靠近底端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对接筒(3),所述对接筒(3)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引导杆(4),且引导杆(4)的外表面套有引导筒(5),两个所述引导筒(5)之间靠近支撑架(2)的位置焊接有连接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筒(5)的内部靠近引导杆(4)的位置开设有伸缩槽(10),且伸缩槽(10)的内表面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分别焊接有正极电阻板(7)与负极电阻板(8),所述正极电阻板(7)位于负极电阻板(8)的上方,所述引导杆(4)的底端外表面焊接有铜片(9),所述引导筒(5)的内底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锂电池(11)与电流表(12),且锂电池(11)位于电流表(12)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6)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预留槽(14),且连接架(6)的内部靠近预留槽(14)的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3),所述压力传感器(13)的底端外表面通过弹簧活动安装有挤压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15)的底端外表面粘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延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延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