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68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置于灶面一侧、可限制地滑动的滑移组件、设置于所述滑移组件上的红外测温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红外测温探头、变送器以及可调管,所述变送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滑移组件上,所述红外测温探头通过可调管支撑在变送器的上方,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的光纤内置于所述可调管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方便对多头电磁灶上不同位置的任意一个电磁炉进行油温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的品质。烹饪过程中,厨师对于油温的把握十分重要,当油温超过了200°时,不仅油脂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而且其中人体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坏,因而降低了油的营养价值。其次,油温过高,油脂被氧化聚合,可产生过氧化物和高聚物等,不仅使食物中的维生素遭到破坏,阻碍和干扰了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而且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此外,油在这种温度下很容易在锅内起火,发生危险。在对于餐饮品质要求较高的餐厅中,烹饪时的油温更需要得到精确的控制。现如今人们在烹饪时,通常有两种方式来判断油温:一是凭靠经验来判断,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有丰富的烹饪经验的人,而且对温度的判断并不精确;二是使用温度检测仪器来判断,这种方式能够准确的判断油温,但餐厅中灶台的工位较多,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能够方便对多头电磁灶上的任意位置的电磁炉进行油温监控。一种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包括设置于灶面一侧、可限制地滑动的滑移组件、设置于所述滑移组件上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红外测温探头、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以及可调管,所述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滑移组件上,所述红外测温探头通过可调管支撑在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的上方,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的光纤内置于所述可调管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滑移组件能够大范围地调节温控组件的位置,配合可随意弯折定型的可调管,可以改变温控组件的方向,二者的结合能够对多头电磁灶上的任意一个位置的电磁炉上的油锅进行油温检测,并且进行温度显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调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上,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的尾部套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调管为金属定型软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可调管在立体空间中任意弯曲成一定形状并能保持其形状的软管,弯曲后软管本身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可以支撑起红外测温探头,其支撑力在一定范围内可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的外部螺纹连接有防护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套呈圆筒状,所述防护套的长度长于所述红外测温探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防护尘土、水渍以及飞溅的油滴对红外测温探头的镜头的污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套为聚四氟乙烯防护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护防护套在进行测温时,不会被油锅的高温灼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开设于灶面上的安装槽、固设于安装槽内的导轨,以及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的滑块,所述变送器设置于所述滑块上;所述变送器通过支架支撑在滑块的正上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为中空状,所述滑块内开设有呈L形的光纤孔,所述光纤孔的一端位于滑块的上表面,光纤孔的另一端位于滑块的侧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在滑块滑移过程中,光纤能够跟随滑块移动,避免光纤发生弯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限制地滑动是通过设置于所述滑块上的弹簧销在竖直方向上对滑块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滑动限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块不容易轻易移动,进而使控温组件在检测油温时不容易因轻微碰撞而偏离检测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弹簧销的销轴始终弹性抵触在导轨的上表面;当需要对滑块限位时,所述销轴弹性插入限位孔中;当需要对滑块移动时,所述销轴受外力拉起与限位孔脱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滑块实现自动限位,并且能够手动解除限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调节温控组件的位置以及配合可随意弯折定型的可调管,能够对多头电磁灶上的任意一个位置的电磁炉上的油锅进行油温检测,并且进行温度显示;2.保护套能够有效防护尘土、水渍以及飞溅的油滴对红外测温探头的镜头的污染,并且在进行测温时,不会被油锅的高温灼伤;3.光纤孔能够保证在滑块滑移过程中,光纤能够跟随滑块移动,避免光纤发生弯折;4.弹簧销能够使滑块实现自动限位,并且能够手动解除限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温控组件;11、红外测温探头;12、光纤;13、变送器;14、温度显示器;15、防护套;2、可调管;3、支架;4、滑移组件;41、滑块;42、导轨;43、弹簧销;431、销轴;432、弹簧;433、挡片;434、外壳;44、限位孔;45、安装槽;5、光纤孔;6、灶面;7、油锅;8、电磁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包括滑移组件4和温控组件1,该滑移组件4设置在多头电磁灶的灶面6的一侧,温控组件1设置于该滑移组件4上并通过该滑移组件4在灶面6的一侧水平直线滑动,从而能够对多头电磁灶上的不同位置的任意一个电磁炉8进行温控检测。在一个实例中,多头电磁灶上设置有多个并排的电磁炉8,当油锅7在电磁炉8上加热时,该温控组件1能够通过实时地检测油锅7内油温,当油温超过200°C时,能够对出厨师进行提醒。参考图2,具体的,温控组件1包括红外测温探头11、光纤12(参考图4)和变送器13。红外测温探头11发射出红外线照射到油锅7中检测油温,变送器13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温度通过设置在变送器13的壳体表面的温度显示器14显示出来。参考图3和图4,为了使红外探头能够调整方向以便于照射到不同的位置,红外测温探头11上设置有可调管2,该可调管2可以采用金属定型软管,其一端固定在变送器13的壳体上方,另一端插接在红外测温探头11的尾部;红外测温探头11尾部的光纤12内置于金属定型软管内部。该金属定型软管是由金属弹簧钢线和镀锌铁丝或者其它金属线材旋绕包覆而成的复合型金属管,可以在立体空间中任意弯曲成一定形状并能保持其形状的软管,弯曲后软管本身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可以支撑起红外测温探头11,其支撑力在一定范围内可控。参考图4,红外测温探头11上设置有形状为圆筒状的防护套15,防护套15通过内壁上设置的内螺纹与红外测温探头11的外壁上的外螺纹螺纹配合,从而可拆卸地安装在红外测温探头11上。防护套15的长度要长于红外测温探头11的前端面,从而能够有效防护尘土、水渍以及飞溅的油滴对红外测温探头11的镜头的污染。另外,防护套15可以选用耐高温材料制成,例如:聚四氟乙烯防护套15,可以保护防护套15在进行测温时,不会被油锅7的高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灶面(6)一侧、可限制地滑动的滑移组件(4)、设置于所述滑移组件(4)上的温控组件(1),所述温控组件(1)包括红外测温探头(11)、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13)以及可调管(2),所述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13)固定连接在所述滑移组件(4)上,所述红外测温探头(11)通过可调管(2)支撑在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13)的上方,所述红外测温探头(11)的光纤(12)内置于所述可调管(2)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灶面(6)一侧、可限制地滑动的滑移组件(4)、设置于所述滑移组件(4)上的温控组件(1),所述温控组件(1)包括红外测温探头(11)、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13)以及可调管(2),所述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13)固定连接在所述滑移组件(4)上,所述红外测温探头(11)通过可调管(2)支撑在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13)的上方,所述红外测温探头(11)的光纤(12)内置于所述可调管(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带温度显示的变送器(13)上,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测温探头(11)的尾部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管(2)为金属定型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探头(11)的外部螺纹连接有防护套(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5)呈圆筒状,所述防护套(15)的长度长于所述红外测温探头(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多头电磁灶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西贝一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