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3098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包括弹射器、无人机机库、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无人机机库包括基架以及若干无人机支撑平台,无人机支撑平台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在基架上具有竖向移动的行程;无人机支撑平台上沿横向间隔设有若干适配器,适配器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在无人机支撑平台上具有横向移动的行程;弹射器的发射端设有无人机弹射平台,无人机弹射平台位于适配器的移动路径的末端;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无人机弹射平台均与驱动模块传动相连。满足高机动性要求并且能适应不同的发射环境,实现无人机连续批量弹射起飞;基本实现自动化无人干涉,节省了战时的人员调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无人机弹射领域。

A kind of UAV 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ej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弹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化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近两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无人机作战样式由“单打独斗”向“集群智能”发展,无人机集群必将成为战场中的重要作战样式。伴随着无人机集群技术的发展,固定翼无人机的集群发射起飞技术的研究也凸显其迫切性。目前无人机集群发射起飞的方法有:空中投放、多弹射器同时弹射多架无人机、多管火箭助推;空中投放对空军基地依赖性高,且发射成本较高;多弹射器发射受场地的制约,隐蔽性极差;多管火箭助推只适用于小型折叠翼无人机、受火工品的制约,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人机集群发射难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该系统具备轻便、紧凑的特点,有效的解决了固定翼无人机集群发射起飞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包括弹射器、无人机机库、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所述无人机机库包括基架以及若干沿竖向间隔设在基架上的无人机支撑平台,所述无人机支撑平台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在基架上具有竖向移动的行程;所述无人机支撑平台上沿横向间隔设有若干能够固定连接无人机的适配器,所述适配器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在无人机支撑平台上具有横向移动的行程;所述弹射器的发射端设有无人机弹射平台,所述无人机弹射平台位于适配器的移动路径的末端;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无人机弹射平台均与驱动模块传动相连,所述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之间两两电性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人机支撑平台包括输送架,所述输送架竖向滑动连接在基架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水平的第一传动杆以及设在基架两端且竖向的升降齿条,所述第一传动杆两端均设有升降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两端的升降齿轮分别与基架两端的升降齿条啮合;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固定设在输送架上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配合形成涡轮蜗杆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输送架的四个角部均设有导向轮,所述基架上设有竖向的且与导向轮一一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向轮滚动设在对应的导向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沿纵向转动连接在输送架上,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两端均设有链轮;两个第二传动杆上两个对应端的链轮均通过承载链条传动相连,两个第二传动杆与两个承载链条围成水平的长方形结构,所述适配器跨设在两个承载链条之间;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设在任意一个第二传动杆上的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二传动杆配合形成涡轮蜗杆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器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两个承重链条啮合的固定齿条,所述适配器通过两个固定齿条设在两个承载链条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器上朝向无人机弹射平台的一侧设有挂钩,所述无人机弹射平台上设有与挂钩对应的挂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架上对应无人机弹射平台的高度位置设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射器上对应弹射器发射端的位置设有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基架与若干滑动连接在基架上的无人机支撑平台组成无人机机库,并通过驱动模块驱动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与无人机弹射平台运动,使得无人机机库上的无人机能够连续的被弹射器发射出去,具备轻便、紧凑的特点,满足高机动性要求并且能适应不同的发射环境,充分发挥弹射器的性能,在面对不同的任务需求,实现无人机连续批量弹射起飞;基本实现自动化无人干涉,节省了战时的人员调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轴侧图;图2是本实施例正视图;图3是弹射器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无人机机库结构示意图;图5是无人机机库正视图;图6是无人机支撑平台轴侧图;图7是第一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无人机支撑平台与适配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技术的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9所示的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包括弹射器1、无人机机库2、驱动模块、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驱动模块、电源模块5、控制模块6之间两两电性相连。其中,弹射器1、无人机机库2、驱动模块、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均可以直接安装固定在小吨位卡车或其他运输设备或与拖车拖挂连接来实现快速运输。本实施例中,横向与纵向为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竖向为垂直于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无人机机库2包括基架21以及若干无人机支撑平台22,基架21是由若干方形或圆形管材焊接或螺栓连接形成的长发体框架结构,若干无人机支撑平台22沿竖向间隔设在基架21上,每一个无人机支撑平台22都能在基架21上沿竖向上自由滑动;每一无人机支撑平台22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驱动模块相连,每一无人机支撑平台22在驱动模块与第一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在基架21上的升降与固定。具体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水平的第一传动杆235以及设在基架21两端且竖向的升降齿条231,第一传动杆235两端均设有升降齿轮233,第一传动杆235两端的升降齿轮233分别与基架21两端的升降齿条231啮合;驱动模块包括固定设在无人机支撑平台22上的升降电机232,升降电机232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235配合形成涡轮蜗杆结构,升降电机232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无人机支撑平台22上。其中,每一个无人机支撑平台22上均配套设置一组第一传动杆235与升降电机232,各无人机支撑平台22共用一组升降齿条231。本实施例中无人机支撑平台22的数量为三个。其中,升降电机232上配套安装有升降减速器234,升降减速器234的输入端与升降电机232的输出端传动相连,位于升降减速器234内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第一传动杆235上设有第一传动齿,第一传动杆235在穿过升降减速器234的过程中实现第一输出齿轮与第一传动齿的啮合,使得第一传动杆235能够在升降电机232的驱动下转动;由于第一传动杆235两端的升降齿轮233与位于基架21上的升降齿条231啮合,因此随着第一传动杆235的转动,第一传动杆235也能随着升降齿轮233在竖向上做升降运动,由于升级电机固定安装在无人机支撑平台22上,即能实现无人机支撑平台22的升降与固定。无人机支撑平台22包括由方形或圆形管材焊接或螺栓连接形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的输送架221,输送架221的四个角部均设有导向轮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射器、无人机机库、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n所述无人机机库包括基架以及若干沿竖向间隔设在基架上的无人机支撑平台,所述无人机支撑平台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在基架上具有竖向移动的行程;/n所述无人机支撑平台上沿横向间隔设有若干能够固定连接无人机的适配器,所述适配器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在无人机支撑平台上具有横向移动的行程;/n所述弹射器的发射端设有无人机弹射平台,所述无人机弹射平台位于适配器的移动路径的末端;/n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无人机弹射平台均与驱动模块传动相连,所述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之间两两电性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射器、无人机机库、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
所述无人机机库包括基架以及若干沿竖向间隔设在基架上的无人机支撑平台,所述无人机支撑平台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在基架上具有竖向移动的行程;
所述无人机支撑平台上沿横向间隔设有若干能够固定连接无人机的适配器,所述适配器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在无人机支撑平台上具有横向移动的行程;
所述弹射器的发射端设有无人机弹射平台,所述无人机弹射平台位于适配器的移动路径的末端;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无人机弹射平台均与驱动模块传动相连,所述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之间两两电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支撑平台包括输送架,所述输送架竖向滑动连接在基架上;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水平的第一传动杆以及设在基架两端且竖向的升降齿条,所述第一传动杆两端均设有升降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两端的升降齿轮分别与基架两端的升降齿条啮合;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固定设在输送架上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配合形成涡轮蜗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人机连发型电磁弹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输送架的四个角部均设有导向轮,所述基架上设有竖向的且与导向轮一一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向轮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峻王湘谢广磊方聿飞李洪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