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02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包括方舱、运输车辆以及弹射架。其中,弹射架内置于方舱内,且整体固定于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上。方舱包括依序连接的前置板、盖板以及后置板。其中,前置板固定于载物平台上。盖板为分段式结构,包括前置盖板和后置盖板。前置盖板的前端部与前置板固定连接,且其后端部与后置盖板相铰接。后置板的上端部与后置盖板相扣合连接,且其下端部与载物平台相铰接。弹射架固定于后置盖板的底壁。这样一来,在无人机实际发射过程中,后置盖板和弹射架同步进行倾斜,从而降低了车载无人机发射装置的设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另外,还有效地降低了无人机发射的辅助时间,大大地缩短了发射周期。

A launch equipment of vehicle mounted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无人机发射
,尤其是一种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
技术介绍
目前,无人机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围绕着无人机的各种技术层出不穷。随着国内低空领域的全面开放,曾经被封存于军事领域的无人机高科技成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民用领域,其在航拍、环境监测、侦查巡逻、植保、娱乐、组件网络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已知,某些特定的无人机发射时需要与地面形成一个特定的角度,即需要方舱相对于底面形成一定的角度,而后通过弹射系统将无人机发射出去。然而,在上述过程中,出于为方舱的倾斜提供足够空间方面考虑,需要借助于动力装置将布置于方舱的盖板进行翻转或折叠。由此,大大地增加了设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操作的繁琐性,且延长了无人机发射所需时间。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操作便捷,有利于缩短发射周期的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包括方舱、运输车辆以及弹射架。其中,弹射架内置于方舱内,且整体置放于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上。方舱包括依序连接的前置板、盖板以及后置板。其中,前置板固定于载物平台上。盖板为分段式结构,包括前置盖板和后置盖板。前置盖板的前端部与前置板固定连接,且其后端部与后置盖板相铰接。后置板的上端部与后置盖板相扣合连接,且其下端部与载物平台相铰接。弹射架固定于后置盖板的底壁。弹射架包括用来对其发射角度进行调整的直线伸缩部。上述直线伸缩部的一端铰接于载物平台,另一端铰接于弹射架的底壁。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方舱内设置有舱门启闭装置,其包括连杆机构和动力部。连杆机构布置于方舱内,其在所述动力部的驱动下进行运动,以拖动后置板相对于载物平台的相对夹角进行改变。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动力部固定于载物平台上,且为液压马达或旋转电机。连杆机构连接于动力部和后置板之间。连杆机构包括依序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动力部的动力输出轴相连,以进行摆动运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舱门启闭装置的数量设置为2套,对称地布置于方舱的左、右侧。当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型设计,舱门启闭装置亦可以参照如下方式进行设置:除了上述连杆机构和动力部,舱门启闭装置还包括传动轴,其横置于方舱内。连杆机构的数量设置为2套,对称地布置于方舱的左、右侧,且同时由传动轴进行驱动。动力部固定于载物平台上,且亦为液压马达或旋转电机,为传动轴的旋转运动提供动力。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舱还包括限位装置,其设置于前置盖板和后置盖板的对接处。限位装置包括公卡合件和母卡合件。公卡合件设置有限位凸起,且可拆卸地固定于后置盖板上;母卡合件设置有与上述限位凸起相适配的限位凹槽,且可拆卸固定于前置盖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直线伸缩部包括一级高速液压缸和二级低速液压缸。一级高速液压缸和二级低速液压缸并排布置、且固定连接,且两者的活塞杆伸出方向相反。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还包括水平仪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其中,水平仪传感器固定于弹射架上。控制器同时连接水平仪传感器和一级高速液压缸。水平仪传感器实时检测弹射架的水平度,并将数据即时反馈至控制器,经与控制器内的预设定倾斜角度标准值做出对比、分析后,及时发生执行信号至一级高速液压缸确定其外伸长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还包括倾角传感器,其连接于上述控制器和二级低速液压缸之间。当一级高速液压缸外伸运动停止后,倾角传感器复核弹射架的水平度,并再次与控制器内的预设定倾斜角度标准值做出对比、分析后,及时发生执行信号至二级低速液压缸确定其外伸长度。当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型,直线伸缩部亦可以由一级管状直线电机和二极管状直线电机构成。一级管状直线电机和二极管状直线电机亦并排布置、且固定连接,且两者的输出轴的伸出方向相反。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布置于弹射架正上方的盖板设计为分段式结构,且其中最末一段与弹射架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倾斜,从而省去了传统意义上驱动盖板进行角度倾斜的动力机构,降低了车载无人机发射装置的设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另外,还有效地降低了无人机发射的辅助时间,大大地缩短了发射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的结构示意图(发射架水平状态)。图2是图1的I局部放大。图3是图1的II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III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的IV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的V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1的VI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1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VII局部放大图(即舱门舱门启闭装置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的后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的结构示意图(发射架倾斜状态)。图12是图11的后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中公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中母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中舱门舱门启闭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运输车辆;11-载物平台;2-方舱;21-前置板;22-盖板;221-前置盖板;222-后置盖板;23-后置板;24-限位装置;241-公卡合件;2411-限位凸起;242-母卡合件;2421-限位凹槽;3-弹射架;31-直线伸缩部;311-一级高速液压缸;312-二级低速液压缸;4-舱门启闭装置;41-连杆机构;411-第一连杆;412-第二连杆;42-动力部;43-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车长方向,将汽车前进的方向设为前方,将后退的方向设为后方。左右方向是指车宽方向,将驾驶员朝向前方时的左侧以及右侧的方向分别设为左方以及右方。上下方向是指车高方向,相对于汽车,将地面侧的方向设为下方,将其相反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图1、图8、图10分别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的主视图、俯视图以及后视图,可以明确看出,此时发射架处于水平状态。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主要由运输车辆1、方舱2以及弹射架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用来发射无人机的弹射架3内置、固定于方舱2内,且随后作为一个整体置放于运输车辆1的载物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包括方舱、运输车辆以及弹射架;其中,所述弹射架内置于所述方舱内,且整体置放于所述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包括依序连接的前置板、盖板以及后置板;其中,所述前置板固定于所述载物平台上;所述盖板为分段式结构,包括前置盖板和后置盖板;所述前置盖板的前端部与所述前置板固定连接,且其后端部与所述后置盖板相铰接;所述后置板的上端部与所述后置盖板相扣合连接,且其下端部与所述载物平台相铰接;所述弹射架固定于所述后置盖板的底壁;所述弹射架包括用来对其发射角度进行调整的直线伸缩部;所述直线伸缩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载物平台,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弹射架的底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包括方舱、运输车辆以及弹射架;其中,所述弹射架内置于所述方舱内,且整体置放于所述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包括依序连接的前置板、盖板以及后置板;其中,所述前置板固定于所述载物平台上;所述盖板为分段式结构,包括前置盖板和后置盖板;所述前置盖板的前端部与所述前置板固定连接,且其后端部与所述后置盖板相铰接;所述后置板的上端部与所述后置盖板相扣合连接,且其下端部与所述载物平台相铰接;所述弹射架固定于所述后置盖板的底壁;所述弹射架包括用来对其发射角度进行调整的直线伸缩部;所述直线伸缩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载物平台,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弹射架的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舱内设置有舱门启闭装置,其包括连杆机构和动力部;所述连杆机构布置于所述方舱内,其在所述动力部的驱动下进行运动,以拖动所述后置板相对于所述载物平台的相对夹角进行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固定于所述载物平台上,且为液压马达或旋转电机;所述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动力部和所述后置板之间;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依序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动力部的动力输出轴相连,以进行摆动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启闭装置的数量设置为2套,对称地布置于所述方舱的左、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人机发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启闭装置还包括传动轴,其横置于所述方舱内;所述连杆机构的数量设置为2套,对称地布置于所述方舱的左、右侧,且同时由所述传动轴进行驱动;所述动力部固定于所述载物平台上,且为液压马达或旋转电机,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晧吴忠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