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深智专利>正文

管接头的气密垫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348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接头的气密垫片,该气密垫片专供嵌入管接头的承接槽而结合组成,主要为一外部呈双阶级状的中空弹性体,于较大阶级部的内壁开设一凹环槽的压力腔,并使较大阶级部的外壁上端部形成圆弧状,而下端部则呈直角状,令气密垫片与管接头的承接槽可省力快速地嵌入结合,且两个管接头于对接组合后,其不论是高压或低压的流体通过,均能确保具有极佳的气密与防漏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接头的气密垫片设计,为专供与管接头的承接槽嵌入结合,其嵌入结合时可具有省力快速的优点,而外观更具明显的辨识性,且能确保高压或低压的流体通过时可获极佳气密与防漏的效果。
技术介绍
已知气密管接头,例如常见使用于消防器材、空压机或其它特定设备器具提供气体或液体输送的延伸管体,管接头即是一不可或缺的构件,其主要是利用两个呈相向对应的管接头旋转接合所组成,各管接头于开口承接槽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呈凸出状的卡合部,以及一体成形于管壁上的相对钩持部,且承接槽内壁并预先塞植结合一气密垫片,使气密垫片的局部被塞入管接头,而局部则露出于开口,当两个管接头相向旋合后,即可由两个面对面的气密垫片紧紧压迫而达到气密接合状态。上述已知气密管接头所采用的已知气密垫片,通常是一呈双阶级状的实心状橡胶弹性体,其较大阶级部必须匹配迫入而结合管接头承接槽的内凹壁,而较小阶级部则会露出于管接头的开口,由于已知气密垫片均采全部实心的橡胶材质制成,因此可知,当较大阶级部要迫入结合于管接头承接槽的内凹壁时,当然必须以强大外力强迫较大阶级部完全塞填于承接槽的内凹壁,才能嵌固合,故此项塞填组合工作即显得非常困难,不但特别费时费力,也根本无法满足省力、迅速与简便的期望;且已知气密管接头在高压流体通过时并无法提供良好的气密性,而低压流体通过时则也容易发生渗漏,故整体的气密与防漏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接头的气密垫片,该气密垫片可省力快速的嵌入结合于管接头的承接槽,达到容易组配效果,当两个管接头对接组合后,不论是在高压或低压的流体通过时,均能确保具有极佳的气密与防漏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接头的气密垫片,使现场施工人员可容易辨识使用该气密垫片,确保不会取用错误而发生流体渗漏的情形。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接头的气密垫片,该气密垫片专供嵌入管接头开口端的承接槽而结合,且气密垫片是由一较大阶级部及一较小阶级部而构成的一双阶级中空弹性体,该较大阶级部的内壁开设一凹环槽以构成一压力腔,较大阶级部的外壁上端部形成圆弧状,而下端部则呈直角状。该气密垫片的较小阶级部,其环端面呈弯弧面。由上所述,本技术管接头的气密垫片,是由一较大阶级部及一较小阶级部所构成的双阶级中空弹性体,于较大阶级部的内壁开设一凹环槽而构成一压力腔,且较大阶级部的外壁上端部呈圆弧状,下端部呈直角状,因此,当流体通过时,即可利用外壁上端的圆弧部与下端的直角部与管接头的承接槽形成极佳密合,且利用圆弧状的外壁上端部,使气密垫片塞填于管接头的承接槽时更为省力,可达到快速及容易组配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密垫片与管接头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气密垫片呈截断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气密垫片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将气密垫片组配于管接头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将两管接头对接结合的组合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管接头的气密垫片1,是专供嵌入管接头2或3开口端的承接槽21或31而结合组成,其主要是由一较大阶级部11及一较小阶级部12所构成的双阶级中空弹性体(如图2、3),于较大阶级部11的内壁开设一凹环槽111以形成一压力腔,并使较大阶级部11的外壁上端部112形成圆弧状,而下端部113则呈直角状,令所述气密垫片1的较大阶级部11与管接头2或3开口端的承接槽21或31可省力快速的嵌入结合(如图4),且两个管接头2、3于对接组合后(如图5),不论是在高压或低压的流体通过时,均能提供极佳的气密性与防漏效果。上述管接头2或3均为已知构件,并呈相向对应的组合形态,其开口端均设有相互匹配的卡合部22或32以及卡合片23或33,而开口端的承接槽21或31即专供气密垫片1的塞入结合。上述气密垫片1,以设于较大阶级部11内壁的凹环槽111而构成一压力腔,当流体通过时,即可对该压力腔产生施压,形成向外扩张的压力腔效应,使所述较大阶级部11的外壁上端部112(圆弧状)与下端部113(直角状)与管接头2或3的承接槽21或31可形成极佳密合。且利用圆弧状的外壁上端部112,使气密垫片1塞填于管接头2或3的承接槽21或31时更为省力,可达到快速及容易组配的效果。本案所为气密垫片1,其整体外观与已知气密垫片已具有显著不同的辨识性,故现场施工人员于组配使用时,可容易辨识该气密垫片1并正确取用,确保不会发生取用错误而导致流体渗漏。如实施例所示,所述气密垫片1的较小阶级部12,其环端面121并具有适当的弯弧面,使管接头2或3对接结合时,可由较小阶级部12的弯弧状环端面121形成紧密的相互挤压,进而产生良好的密合(如图5)。上述管接头2或3因是已知构件,故其构造形态可视实际需求而任意改变,故管接头2或3的结构并无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管接头的气密垫片,该气密垫片专供嵌入管接头开口端的承接槽而结合,且气密垫片是由一较大阶级部及一较小阶级部而构成的一双阶级中空弹性体,其特征在于该较大阶级部的内壁开设一凹环槽以构成一压力腔,较大阶级部的外壁上端部形成圆弧状,而下端部则呈直角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的气密垫片,其特征在于该气密垫片的较小阶级部,其环端面呈弯弧面。专利摘要一种管接头的气密垫片,该气密垫片专供嵌入管接头的承接槽而结合组成,主要为一外部呈双阶级状的中空弹性体,于较大阶级部的内壁开设一凹环槽的压力腔,并使较大阶级部的外壁上端部形成圆弧状,而下端部则呈直角状,令气密垫片与管接头的承接槽可省力快速地嵌入结合,且两个管接头于对接组合后,其不论是高压或低压的流体通过,均能确保具有极佳的气密与防漏效果。文档编号F16L37/24GK2846964SQ20052012739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深智 申请人:李深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接头的气密垫片,该气密垫片专供嵌入管接头开口端的承接槽而结合,且气密垫片是由一较大阶级部及一较小阶级部而构成的一双阶级中空弹性体,其特征在于:该较大阶级部的内壁开设一凹环槽以构成一压力腔,较大阶级部的外壁上端部形成圆弧状,而下端部则呈直角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深智
申请(专利权)人:李深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