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级倍增极及光电倍增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88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3:48
第一级倍增极是用于光电倍增管的第一级倍增极,具备底壁部、从规定方向上的底壁部的两端部向一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从底壁部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保持部、从规定方向上的一对侧壁部的两端部向一侧的一对第二保持部,通过底壁部的一侧的底面及一对侧壁部的一侧的一对侧面构成与一个电子通过开口相对的电子放出面,底面是在垂直于规定方向的截面上弯曲成凹状的曲面,一对侧面的每一个是在平行于规定方向的截面上弯曲成凹状的曲面。

First stage multiplier and photomultipl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一级倍增极及光电倍增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第一级倍增极及光电倍增管。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光电倍增管的第一级倍增极,提案有呈现各种各样的形状的倍增极。例如,美国专利第4112325号说明书中作为以光电子的收集效率提高为目的的第一级倍增极,记载有呈现具有平坦的底面的茶杯型的形状的倍增极。在记载于美国专利第4112325号说明书的第一级倍增极中,通过茶杯型的形状的平坦的底面构成电子放出面。另外,在日本特公平8-12772号公报中作为以取得不依存于光电阴极的入射位置的信号电流为目的的第一级倍增极,记载有光电子入射的接收口呈现漏斗型的形状的倍增极。在记载于日本特公平8-12772号公报的第一级倍增极中,通过以弯曲成凹状的方式连接的三个平面及一个曲面构成电子放出面,以与电子放出面正交的方式在电子放出面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侧面。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美国专利第4112325号说明书记载的第一级倍增极中,由于通过茶杯型的形状的平坦的底面构成电子放出面,固而调整从第一级倍增极至第二级倍增极的二次电子的渡越时间变得困难,其结果是,在从第一级倍增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光电倍增管的第一级倍增极,其中,/n具备:/n底壁部;/n从规定方向上的所述底壁部的两端部向一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n从所述底壁部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保持部;以及/n从所述规定方向上的所述一对侧壁部的两端部向所述一侧延伸的一对第二保持部,/n通过所述底壁部的所述一侧的底面及所述一对侧壁部的所述一侧的一对侧面构成与一个电子通过开口相对的电子放出面,/n所述底面是在垂直于所述规定方向的截面上弯曲成凹状的曲面,/n所述一对侧面的各个是在平行于所述规定方向的截面上弯曲成凹状的曲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6 JP 2018-1086961.一种用于光电倍增管的第一级倍增极,其中,
具备:
底壁部;
从规定方向上的所述底壁部的两端部向一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
从所述底壁部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保持部;以及
从所述规定方向上的所述一对侧壁部的两端部向所述一侧延伸的一对第二保持部,
通过所述底壁部的所述一侧的底面及所述一对侧壁部的所述一侧的一对侧面构成与一个电子通过开口相对的电子放出面,
所述底面是在垂直于所述规定方向的截面上弯曲成凹状的曲面,
所述一对侧面的各个是在平行于所述规定方向的截面上弯曲成凹状的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级倍增极,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部呈平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第一级倍增极,其中,
所述一对第二保持部的各个呈平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级倍增极,其中,
所述底壁部、所述一对侧壁部、所述第一保持部及所述一对第二保持部由金属板一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级倍增极,其中,
所述一对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侑记小谷政弘一宫孝规
申请(专利权)人: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