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道永久护岸结构的高强度生态组合板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34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1:46
高强度生态塑钢组合板桩,基板(1)向两侧分别延伸连接折弯右侧板(2)和左侧板(3),右侧板(2)和左侧板(3)外侧部分分别与基板(1)中部平行,基板(1)中部有空腔(7),空腔(7)中满铺填充复合土工布(6),右侧板(2)和左侧板(3)的外侧边缘对应设置有凹卯固定装置(4)与凸榫固定装置(5)配合的嵌接锁定结构,基板(1)上开有贯穿的空洞;空腔(7)上端开放并卡嵌橡胶密封嵌条。采用搭配多个凹凸接头嵌锁的大惯性矩截面形式组合板桩,自身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强,截面抗弯性能优良,耐久年限长,排水和挡土效果均较为突出,外形美观,对水体和土壤无污染,代替钢筋混凝土挡墙或浆砌块石挡墙,在平原软基地区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河道永久护岸结构的高强度生态组合板桩
本专利技术属于IPC分类E02D5/00水利基础工程专用的板桩墙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代替钢筋混凝土挡墙或浆砌块石挡墙的建筑工程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永久护岸结构的高强度生态组合板桩。
技术介绍
在水利交通工程领域,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受广泛地关注,经常需要设置临时性隔离结构或永久性隔离结构,常用的隔离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挡墙和浆砌块石挡墙。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为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采用基础土方开挖,构件自重大,施工占用作业场地大,且在软弱堤基施工时,采用挖除、换土或振冲桩、搅拌桩,施工难度大,工期和养护时间较长,且工程成本造价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大,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用塑钢板桩挡墙改进技术也有所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201520611985.1公开带有管状结构的生态塑钢组合板桩,包括板桩,所述板桩一侧设有连接头,另一侧设有与连接头相匹配的凹槽,板桩上设有至少一个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中空处可插入木桩或钢管。本专利技术更节省能源成本和资源、使用寿命长,并免于日常维护,不生锈、不腐蚀,更健康安全,由于重量轻,易于材料回收,更高的运输效率,更少的排放,更环保,施工方便,易于切割,剔除了采用木桩或钢管打桩固定的作业工序,减少了对板桩埋藏深度的要求,且大大提高了板桩的刚度和强度。另外,板桩上的孔洞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板桩两侧的生态环境,避免了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尤其适用于水利工程中湖堤、河堤及有生态环境方面要求的护岸、挡土结构类工程。虽然这些塑钢板桩挡墙由于材料本身特性克服了部分上述缺点,但是挡土及排水效果差,往往存在渗入堤基土体的积水排不出去,进而造成板桩发生变形、倾斜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代替钢筋混凝土挡墙或浆砌块石挡墙的高强度生态塑钢组合板桩,达到了挡土排水的效果,极大地避免了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基板向两侧分别延伸连接折弯右侧板和左侧板,右侧板和左侧板外侧部分分别与基板中部平行,基板中部有空腔,空腔中满铺填充复合土工布。而且,右侧板和左侧板的外侧边缘对应设置有凹卯固定装置与凸榫固定装置配合的嵌接锁定结构,基板上开有贯穿的空洞;空腔上端开放并卡嵌橡胶密封嵌条。尤其是左侧板由左内侧板和左外侧板折弯连接构成,右侧板由右内侧板和右外侧板折弯连接构成;其中,左内侧板包括外层左内侧板和内层左内侧板;右内侧板包括外层右内侧板和内层右内侧板;基板包括外层基板和内层基板;所述外层基板和内层基板分别向两侧延伸经弯折对应连接外层右内侧板、内层右内侧板、外层左内侧板、内层左内侧板;外层右内侧板与内层右内侧板之间、外层左内侧板与内层左内侧板之间,以及外层基板和内层基板之间间隙连通构成空腔;所述左内侧板、所述右内侧板与基板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的左内侧板与所述左外侧板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的右内侧板与所述右外侧板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左外侧板、所述右外侧板均与基板平行;所述左外侧板、所述右外侧板在远离基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凸榫固定装置和凹卯固定装置;所述凸榫固定装置设置有水平凸榫固定装置;所述凹卯固定装置设置有水平凹卯固定装置。尤其是内层基板与外层基板相互平行,内层基板与外层基板中间形成空腔;所述内层左内侧板与外层左内侧板相互平行,所述内层右内侧板与外层右内侧板相互平行。尤其是所述空腔间隙厚度靠近底端部分逐渐缩小,空腔距离板桩底端1m的部位完全封闭,并呈锥状构造。尤其是右侧板和左侧板内侧部分上开有贯穿的空洞。尤其是空洞呈梅花形分布。尤其是复合土工布顶边长出空腔顶端1cm。尤其是板顶橡胶密封嵌条垂直截面呈T形,包括上部水平延伸的板顶密封嵌身和下侧中部向下方长条性突出的板顶密封嵌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效果:采用搭配多个凹凸接头嵌锁的大惯性矩截面形式组合板桩,创新了水利工程集成技术,引领了我国护岸水利工程向绿色、环保、节约、集约的方向发展,施工工艺较为简单,不仅具有重量轻、绿色环保、桩身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快捷、工程造价低等系列优点,同时具有截面抗弯性能优良、变形能力强等特点,特别适宜于承受水平荷载。其桩身质量可靠,自身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强,截面抗弯性能优良,耐久年限长,排水和挡土效果均较为突出,外形美观、与周围环境契合感强,对水体和土壤无污染,绿色环保,工程造价低,在平原软基地区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中高强度生态塑钢板桩的部分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高强度生态塑钢板桩的部分安装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高强度生态塑钢板桩的橡胶密封嵌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高强度生态塑钢板桩的截面尺寸和部分受力情况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基板1、右侧板2、左侧板3、外层基板1-1、内层基板1-2、外层右内侧板2-1、内层右内侧板2-2、右外侧板2-3、外层左内侧板3-1、内层左内侧板3-2、左外侧板3-3、凹卯固定装置4、凸榫固定装置5、复合土工布6、空腔7、板顶橡胶密封嵌条8、左内侧顶橡胶密封嵌条9、右内侧顶橡胶密封嵌条10、板顶密封嵌身8-1、板顶密封嵌板8-2、左内顶嵌板9-1、左内侧顶密封嵌身9-2、右内顶密封嵌板10-1、右内顶密封嵌身10-2、中板留置空洞11、左板留置空洞12、右板留置空洞13、板材厚度d、左、右侧内侧板与外侧板之间间隙厚度d′、心轴至外层基板外边缘的距离y1、心轴至内层基板外边缘的距离y2。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原理在于:组合板桩采用嵌锁形式紧密结合到一起,在内层左内侧板与外层左内侧板以及内层右内侧板与外层右内侧板之间形成空腔,并在空腔中对称设置梅花形分布的孔洞,复合土工布内嵌于空腔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挡土能力强,透水效果好的护岸挡墙结构。而且,组合板桩材料相对混凝土制品较为轻便,便于运输,从而减少施工人力损耗,可部分取代混凝土工程。本专利技术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挡墙、浆砌块石挡墙施工工艺相比,排水和挡土效果均较为突出,推动了我国水利交通工程轻质化、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材料相对混凝土制品较为轻便,便于运输,从而减少施工人力损耗,可部分取代混凝土工程。作为智慧水利建设,势必在水生态与水土保持管理系统、河湖长效保护与动态管控平台建设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基板1等板材是由高分子强化复合材料研制成的一种高强度新型材料,通过施工构筑组合成为连续性高强度高抗侧弯性的新型护岸结构,外形依据力学原理设计板桩护岸挡墙结构,采用大惯性矩截面设计,搭配多个凹凸接头,其护岸结构透水和挡土效果更好,自身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显著增强。参考以下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强度生态塑钢组合板桩,其特征在于:基板(1)向两侧分别延伸连接折弯右侧板(2)和左侧板(3),右侧板(2)和左侧板(3)外侧部分分别与基板(1)中部平行,基板(1)中部有空腔(7),空腔(7)中满铺填充复合土工布(6),而且右侧板(2)和左侧板(3)的外侧边缘对应设置有凹卯固定装置(4)与凸榫固定装置(5)配合的嵌接锁定结构,基板(1)上开有贯穿的空洞;空腔(7)上端开放并卡嵌橡胶密封嵌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度生态塑钢组合板桩,其特征在于:基板(1)向两侧分别延伸连接折弯右侧板(2)和左侧板(3),右侧板(2)和左侧板(3)外侧部分分别与基板(1)中部平行,基板(1)中部有空腔(7),空腔(7)中满铺填充复合土工布(6),而且右侧板(2)和左侧板(3)的外侧边缘对应设置有凹卯固定装置(4)与凸榫固定装置(5)配合的嵌接锁定结构,基板(1)上开有贯穿的空洞;空腔(7)上端开放并卡嵌橡胶密封嵌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生态塑钢组合板桩,其特征在于:左侧板(3)由左内侧板和左外侧板(3-3)折弯连接构成,右侧板(2)由右内侧板和右外侧板(2-3)折弯连接构成;其中,左内侧板包括外层左内侧板(3-1)和内层左内侧板(3-2);右内侧板包括外层右内侧板(2-1)和内层右内侧板(2-2);基板(1)包括外层基板(1-1)和内层基板(1-2);所述外层基板(1-1)和内层基板(1-2)分别向两侧延伸经弯折对应连接外层右内侧板(2-1)、内层右内侧板(2-2)、外层左内侧板(3-1)、内层左内侧板(3-2);外层右内侧板(2-1)与内层右内侧板(2-2)之间、外层左内侧板(3-1)与内层左内侧板(3-2)之间之间,以及外层基板(1-1)和内层基板(1-2)之间间隙连通构成空腔(7);所述左内侧板、所述右内侧板与基板(1)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的左内侧板与所述左外侧板(3-3)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的右内侧板与所述右外侧板(2-3)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左外侧板(3-3)、所述右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柏旺张根召沈达李年喜周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