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逐渐恶化,许多河道甚至成为排污渠道。城市河道水质与景观的恶化已严重影响了周边民众的正常生活,亟需进行有效治理。然而由于污染物来源复杂,生态基流不足,自净能力低下,汛期水深流急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道治理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缓流硬化陡坡河道,如何治理是目前面临的技术难题。河道治理常用的技术包括清淤、调水、截污、人工增氧等工程措施;混凝沉淀、药 剂杀藻等物理和化学方法;恢复水生植被、布置人工浮岛、放养滤食性水生动物等生态修复方法。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城市河道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污染治理技术,较之传统的市政工程措施以及物理、化学方法,生态修复技术具有费用省、效果好、对外界干扰少、以及没有或很少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目前生态修复技术大多集中在河滨带开展,主要手段有生态护坡改造、水生植被重建,植物浮床布置等。对于某些硬化坡岸河道,考虑到河道防洪安全,部分生态修复技术是否适用仍然存在一定争议,重点防洪区段河岸硬质护坡生态改造和两岸高杆挺水植物种植可能影响防洪安全,另外,直立硬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流再生水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选取一段直立陡坡的三面光城市硬质缓流河道,对该段河道进行截污整治;(2)在缓流河道上游区域构建仿生填料区,所述仿生填料区采用的仿生填料直径为100?150mm,所述仿生填料在缓流河道中多组串联垂直于河岸布置,每组仿生填料通过缆绳固定,缆绳两端分别系于河岸与位于缓流河道中心的桩杆上,桩杆通过螺栓与缓流河道底部的桩基相连;通过桩基的设置,缓流河道中预留蛇形无仿生填料布置的航道;在垂直于河岸方向,控制仿生填料间距为100?150mm,在平行于河岸方向,控制仿生填料间距为5?10m;(3)紧临仿生填料区设置沉水植物区,该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水平,钟非,吴娟,向东方,严媛媛,周琪,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