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1002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在河道的拦控水闸设置拦控水位系统;在主河道,将清淤的土方堆成沿河缓坡、河心岛屿,岸坡比为1∶2.5~1∶5,从河道堤坝往河道中央依次形成浅水区和深水阔水区;对所述沿河缓坡的坡面进行堆石型和插孔式混凝土块型底型改造;在河心岛屿、底型改造后的沿河缓坡构建堤岸带水生植物带,在沿堤岸带构建植物浮床生物带;在疏浚后的河道放流滤杂食性鱼类和贝类、虾类动物。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河道水质从IV~V类提高到III类以上水质,水域生物多样性增加2倍以上,河道的调蓄水、泄洪能力更加畅顺,水系的补充地下水、固碳释氧、调节气候、水源涵养等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水体修复
,具体设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体,运 些废水中携带大量营养盐。由于氮、憐等元素的排入,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引起藻类 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导致 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形成水华。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 把大量的氮、憐等营养物质释放排入水中,供新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 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采用适宜的技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但对保护环境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对 保证人民的健康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地表水具有水量大、分布广等特点。运些特点决 定了地表水污染处理不可能像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那样采用传统的混凝沉淀、吸附、萃取、 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集中处理,故给地表水污染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 度。 水体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使污染水体恢复到未污染状态所采用的技 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和堤坡等 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天然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根据其原理的不 同,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及自然净化法4类。 阳〇化]物理净化法是采用物理的、机械的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人工净化,其工艺设备简 单、易于操作;具体包括引水稀释和底泥疏竣。然而,引水稀释只是将污染物浓度稀释,污染 物依然存在,不是治本的办法。同时,引水稀释对引水水域和引入水水域又有一定的负面影 响,可能会导致两水域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底泥疏竣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常被采用,结合岸 边整治等一并实施,但要防止"过度疏竣",导致破坏水生生态状态。 化学净化法通过向污染水体投加化学药剂,使药剂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 而达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目的。如治理湖泊酸化可投加生石灰,抑制藻类大量繁殖可投 加杀藻剂,除憐可投加铁盐等。然而,化学净化法治理费用较高,沉积物较多,易造成二次污 染。 生物净化法利用天然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通过人工措施来创造更有 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从而可提高对污染水体有机物的降解效率。主要包含投菌 法、生物膜技术和曝气充氧技术等。其中,目前复氧曝气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曝气复氧船,但 曝气复氧船对水体曝气覆盖面不足,造成氧利用率相对较低,持续作用不足。运行管理比较 麻烦,对于较深的水体底部充氧很有限。生物膜技术只在中小河流污水治理方面发挥了一 定作用,并不适合大型河流的污染治理。 自然净化法是根据仿生学原理,并通过恢复水体自净功能降解污染物质的一种方 法,是一种生态、无害的治理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前期施工时间与物理、化学 方法相比较漫长,且见效慢。水生植物修复方法中大量的水生植死亡后如不及时清理掉易 堵塞河道,植物残体腐烂后会造成更大的河流污染。 综上所述,仅使用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受污染水体,处理效果有限,且每种 生态修复技术均各有利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富营养化河道生 态修复方法。本专利技术根据城市河道的状况,采取完善控水巧闽管理、设置拦鱼网、改造河道 底型、种植水生植物、放流滤食性鱼类等水生生物修复措施,实现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微生 物的有机禪合的全生态链构造。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W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设及一种,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疏竣河道,沟通水系;在主河道,将清渺的±方堆成沿河缓坡、河屯、岛蜗,岸坡 比为1 : 2.5~1 : 5,从河道堤巧往河道中央依次形成浅水区和深水阔水区; S2、在河道不同段位的拦控水闽设置拦控水位系统,使主河道内的常年水位控制 在1. 5~2. 5米,深水阔水区水位达到3~3. 5米; S3、对所述沿河缓坡的坡面进行堆石型和插孔式混凝±块型底型改造; S4、在河屯、岛蜗、底型改造后的沿河缓坡构建堤岸带水生植物带,在沿堤岸带构建 植物浮床生物带; S5、在疏竣后的河道放流滤杂食性鱼类和贝类、邮类动物。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底型改造具体为在坡面近岸处采用堆石型,在坡面其余 位置采用插孔式混凝±块型。 优选的,所述堆石型具体为:将由大小不同的石块组成的堆石置于±壤表面,再把 植物活体切枝插入石堆间的±壤中。 优选的,所述植物为挺水植物,如如尊尾和芦韦。 优选的,所述插孔式混凝±块型具体为:将预制的预留有孔桐的混凝±块铺设在 坡面,在混凝±块之间或是预留的孔桐中填充种植基,再将植物切枝或植株杆插于混凝± 块之间或是预留的孔桐中。 优选的,所述植物或植株均为挺水植物,如如尊尾和芦韦。 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构建堤岸带水生植物带具体为:由堤岸底部自岸边,依次 构建漂浮植物带、沉水植物带、挺水植物带和滨水植物带;所述沉水植物带、挺水植物带和 滨水植物带是沿坡面依次构建的。 优选的,所述沉水植物选自眼子菜、狐尾藻、金鱼藻、范草、黑藻、巧藻中的一种或 几种,栽培密度为2~3株/平米;所述浮叶、漂浮植物选自莲、苦草、水整、金鱼藻、菱、巧 实、狸藻中的一种或几种,栽种密度为1~2株/平米;所述挺水植物选自芋莽、蒲草、芦韦、 富蒲、西伯利亚尊尾中的一种或几种,栽培密度为2~3株/平米。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构建植物浮床生物带具体为:在深水阔水区打粧固定浮 床,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 优选的,步骤S4中还包括在部分常水位的支河道,在清渺整理后的河道浅水区种 植浮叶水生植物,构建景观区。 优选的,步骤S4中还包括沿主河道的浅水区至深水阔水区,依次种植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形成挺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和浮水植物带。 优选的,步骤S5中,在疏竣后的泄洪河道放流滤杂食性贝类动物,在疏竣后的主 河道和支河道放流滤杂食性鱼类和贝类、邮类动物。 阳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通过基于水系、生态种养综合措施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和水域生态环境, W生态修复区面积20000平米为例,每年转移总氮360吨,总憐4. 8吨,C0D540吨,实现了 河道的净化美化。 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河道水质从IV~V类提高到III类W上水质,水域生 物多样性增加2倍W上,河道的调蓄水、泄洪能力更加杨顺,水系的补充地下水、固碳释氧、 调节气候、水源涵养等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河道的城市景观功能得到充分体现。【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W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堤岸边坡形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W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W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W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运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 的保护范围。 阳的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0/CN105347494.html" title="城市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城市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疏浚河道,沟通水系;在主河道,将清淤的土方堆成沿河缓坡、河心岛屿,岸坡比为1∶2.5~1∶5,从河道堤坝往河道中央依次形成浅水区和深水阔水区;S2、在河道不同段位的拦控水闸设置拦控水位系统,使主河道内的常年水位控制在1.5~2.5米,深水阔水区水位达到3~3.5米;S3、对所述沿河缓坡的坡面进行堆石型和插孔式混凝土块型底型改造;S4、在河心岛屿、底型改造后的沿河缓坡构建堤岸带水生植物带,在沿堤岸带构建植物浮床生物带;S5、在疏浚后的河道放流滤杂食性鱼类和贝类、虾类动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浩刘兴国程果锋顾兆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