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制造技术_技高网

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496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管线及相关设备的模型,进行检查优化,生成深化模型并出施工所需的节点详图,结合模型的可视化,来指导现场工人施工,并利用大象云、鲁班等平台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处理后的模型导入到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里,来辅助管理人员检查和核对现场;通过基于BIM的管线预埋技术,把管线预埋中的问题前置化,提前解决管线与管线、管线与构件之间的碰撞问题,以及预埋管线与设备位置不吻合的情况,减少了返工,提高了施工进度和现场施工质量,并为后续泵站运维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特别是涉及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


技术介绍

1、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型、复杂的建筑物不断增多,建筑物内外部功能需求越来越高,建筑物中的各种设备和管线数量也越来越多,相应机电工程的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

2、水泵闸机电工程设计与建筑结构设计图纸上尺寸标注的都很明确不同,一般深化设计,机电图纸上除了设备、配电箱位置能够确定外,管道、线管等在图纸上都是示意,由于具体位置不明确,要么在安装时出现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要么在安装后出现安全空间和操作空间不合理以及预埋管管口与设备位置偏差较大的问题,预埋管在混凝土内的路由和转弯半径都无法提前确定,实际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传统的施工深化方法是通过二维软件(如cad)将各专业图纸叠加来调整和优化布置,并辅以局部的剖面图的方式来解决机电各专业之间相互干涉的问题,对于大型、复杂项目该传统方法存在局限性,很难保证设备和管线布局的合理性、准确性。目前水利泵闸工程已引入了bim技术,利用强大的bim技术将整个泵闸工程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模型,对机电工程进行深入的管线碰撞检查、三维管线综合和竖向净空进行优化,提前解决了施工中的碰撞和不合理的地方,但由于设备模型建的不够精细,模型上预埋管管口与设备接线盒的位置无法准确的深化,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只能凭经验进行安装,预留孔洞、预埋管件位置偏差大的问题仍得不到彻底的解决,也成了泵闸工程机电安装的质量通病,因为一旦管路末端预埋位置偏差较大,会导致穿线缆与设备连接困难,需要重新钻孔或者开槽再预埋管或用软管来弥补,费时费力,影响美观,也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包括:施工准备、设备模型搭建、结构模型搭建、各专业管线模型搭建、模型检查优化、生成深化模型、模型设计确认、生成最终模型、施工图纸制作、模型轻量化处理、技术交底、指导现场施工、bim模型共享和泵站运管模型载体。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施工准备包括设计图纸收集、厂家设备深化图纸收集和组建建模团队,并配备建模所用的计算机和bentley软件或其他建模软件。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设备模型搭建是根据施工准备阶段收集的厂家的设备图纸对设备进行精细化建模,确保模型与厂家制造出来的实物一样;所述结构模型搭建是根据收集的结构施工图纸对结构进行建模。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管线模型搭建是根据收集的设计图纸对工程中的电气管线、水泵技术供排水管线、给排水管线、暖通管线和消防管线进行三维建模。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模型检查优化是将搭建的所有模型合并到一起,根据设计图纸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安排技术人员对模型进行查缺补漏,并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后续运维操作的便利性和管线布置的美观性等方面对设计进行优化。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深化模型是将碰撞修改后的模型、缺少部分的模型和优化的模型替换掉初始模型中的相应部分,生成深化模型及深化报告,报告中写明存在的问题和做的改动。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模型设计确认是将生成的深化模型及深化报告给到设计来审核,并根据设计意见来修改和完善模型,直到设计完全同意。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最终模型是根据设计意见修改后的模型替换掉深化模型中的相应部分,生成最终模型。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施工图纸制作是根据最终模型导出现场需要的管线节点详图和施工图,所述模型轻量化处理是利用大象云和鲁班等平台对bim模型进行几何转换和渲染处理的过程;几何转换就是对bim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和压缩存储,将bim中的几何数据转换为大多数软件支持的三角面格式,以构件为粒度融合属性数据,达到缩小bim模型体量的目的;渲染处理就是对模型进行渲染优化,实现在硬件资源不足的条件下,模型能够流畅查看。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技术交底是利用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施工详图节点和施工图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使施工人员更直观地了解现场施工情况、施工要点和质量要求。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指导现场施工是通过深化后的模型对施工进行指导,明确预埋管线具体出口位置、标高及路由,所述bim模型共享是将模型放到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供施工进度展示和各参建单位查看。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泵站运管模型载体添加的有管线和设备等属性,以供后续泵站运维操作的便利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专利技术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提前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碰撞和不合理的地方,以及预留孔洞、预埋管件位置偏差大的问题,大大缩短了工期,提高了管线的预埋质量和美观度,并为后续运维操作提供便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准备、设备模型搭建、结构模型搭建、各专业管线模型搭建、模型检查优化、生成深化模型、模型设计确认、生成最终模型、施工图纸制作、模型轻量化处理、技术交底、指导现场施工、BIM模型共享和泵站运管模型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准备包括设计图纸收集、厂家设备深化图纸收集和组建建模团队,并配备建模所用的计算机和Bentley软件或其他建模软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模型搭建是根据施工准备阶段收集的厂家的设备图纸对设备进行精细化建模,确保模型与厂家制造出来的实物一致;所述结构模型搭建是根据收集的结构施工图纸对结构进行建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专业管线模型搭建是根据收集的设计图纸对工程中的电气管线、水泵技术供排水管线、给排水管线、暖通管线和消防管线进行三维建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检查优化是将搭建的所有模型合并到一起,根据设计图纸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安排技术人员对模型进行查缺补漏,并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后续运维操作的便利性和管线布置的美观性等方面对设计进行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化模型是将碰撞修改后的模型、缺少部分的模型和优化的模型替换掉初始模型中的相应部分,生成深化模型及深化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设计确认是将生成的深化模型及深化报告给到设计来审核,并根据设计意见来修改和完善模型,直到设计完全同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模型是根据设计意见修改后的模型替换掉深化模型中的相应部分,生成最终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图纸制作是根据最终模型导出现场需要的管线节点详图和施工图,所述模型轻量化处理是利用大象云和鲁班等平台对BIM模型进行几何转换和渲染处理的过程;几何转换就是对BIM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和压缩存储,将BIM中的几何数据转换为大多数软件支持的三角面格式,以构件为粒度融合属性数据,达到缩小BIM模型体量的目的;渲染处理就是对模型进行渲染优化,实现在硬件资源不足的条件下,模型能够流畅查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交底是利用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施工详图节点和施工图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使施工人员更直观地了解现场施工情况、施工要点和质量要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导现场施工是通过深化后的模型对施工进行指导,明确预埋管线具体出口位置、标高及路由,所述BIM模型共享是将模型放到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供施工进度展示和各参建单位查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运管模型载体添加的有管线和设备等属性,以供后续泵站运维操作的便利性。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准备、设备模型搭建、结构模型搭建、各专业管线模型搭建、模型检查优化、生成深化模型、模型设计确认、生成最终模型、施工图纸制作、模型轻量化处理、技术交底、指导现场施工、bim模型共享和泵站运管模型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准备包括设计图纸收集、厂家设备深化图纸收集和组建建模团队,并配备建模所用的计算机和bentley软件或其他建模软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模型搭建是根据施工准备阶段收集的厂家的设备图纸对设备进行精细化建模,确保模型与厂家制造出来的实物一致;所述结构模型搭建是根据收集的结构施工图纸对结构进行建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专业管线模型搭建是根据收集的设计图纸对工程中的电气管线、水泵技术供排水管线、给排水管线、暖通管线和消防管线进行三维建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检查优化是将搭建的所有模型合并到一起,根据设计图纸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安排技术人员对模型进行查缺补漏,并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后续运维操作的便利性和管线布置的美观性等方面对设计进行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管线预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化模型是将碰撞修改后的模型、缺少部分的模型和优化的模型替换掉初始模型中的相应部分,生成深化模型及深化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华超方旭东陈建峰徐燚秦孟楠卞袁金刘康姚丽俊叶海焯邢怡君赵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