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生态河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746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智能化生态河道,它包括河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生态护坡,所述生态护坡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所述绿化层(5)由斜向布置的混凝土构件(6)铺设而成,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6)的边缘之间形成台阶孔,台阶孔内插设锚杆(9),所述锚杆(9)的内端插设至基体(1)内,所述河道(10)的底部沿河道(10)长度方向设置有竖向的监测管(8)。智能化生态河道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抗风浪能力较高、防止出现滑坡,能够实时监测水文信息,景观效果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生态河道。
技术介绍
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是造成土地资源平衡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河道的护坡工程影响到河道畅通。植物的生长需要相对松软的空间,在松软的空间中才会有足够的水和空气保证植物存活。天然土质河岸带由于受坡内的渗流作用和坡前水流的冲刷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容易崩塌。另外在河道中的一些水文信息难以进行实时监测,使得对河道管理较为困难。因此,寻求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抗风浪能力较高、防止出现滑坡,能够实时监测水文信息的智能化生态河道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抗风浪能力较高、防止出现滑坡,能够实时监测水文信息的智能化生态河道。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化生态河道,它包括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生态护坡,所述生态护坡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碎石砂层、块石层以及绿化层,所述绿化层由斜向布置的混凝土构件铺设而成,所述混凝土构件包括矩形构件本体,所述矩形构件本体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植生孔,所述矩形构件本体的下半段的四个边缘中部开设有开口向外侧的第一半圆形槽,所述矩形构件本体的上半段的四个边缘中部开设有开口向外侧的第二半圆形槽,第二半圆形槽的直径比第一半圆形槽的直径大,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边缘之间形成台阶孔,台阶孔内插设锚杆,所述锚杆的内端插设至基体内,所述锚杆的外端的锚杆头搁置于第二半圆形槽上,所述河道的底部沿河道长度方向设置有竖向的监测管。第二半圆形槽的直径是第一半圆形槽的直径的两倍,第二半圆形槽的高度是第一半圆形槽的高度的一半。所述监测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封头,所述管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封头,所述管体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道竖向布置的轨道,所述管体的上半段的管壁上避开轨道均匀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管体内的下段设置有一个向上布置的伸缩缸,所述伸缩缸顶部的伸缩杆向上伸出,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外边缘嵌置于轨道内,所述升降台上设置有水质监测探头、水位监测探头和水温监测探头,所述升降台的底部外缘与伸缩缸的顶部外缘之间设置有一圈波纹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用于水利工程中,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好,适应性较广,不仅抗风浪能力较高,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内外水体能自由交换,利于水生物的繁衍,具有生态环保功能,整个智能化生态河道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抗风浪能力较高、防止出现滑坡,能够实时监测水文信息,景观效果佳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左侧生态护坡的示意图。图3为混凝土构件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监测管的示意图。其中:基体1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绿化层5混凝土构件6、矩形构件本体6.1、植生孔6.2、第一半圆形槽6.3、第二半圆形槽6.4花池7监测管8、管体8.1、顶部封头8.2、底部封头8.3、轨道8.4、小孔8.5、伸缩缸8.6、伸缩杆8.7、升降台8.8、水质监测探头8.9、水位监测探头8.10、波纹管8.11、调节座8.12、水温监测探头8.13锚杆9河道10。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5,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智能化生态河道,它包括河道10,所述河道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生态护坡,所述生态护坡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所述绿化层5由斜向布置的混凝土构件6铺设而成,所述基体1的顶部设置有花池7。所述混凝土构件6包括矩形构件本体6.1,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植生孔6.2,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下半段的四个边缘中部开设有开口向外侧的第一半圆形槽6.3,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上半段的四个边缘中部开设有开口向外侧的第二半圆形槽6.4,第二半圆形槽6.4的直径是第一半圆形槽6.3的直径的两倍,第二半圆形槽6.4的高度是第一半圆形槽6.3的高度的一半。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6的边缘之间形成台阶孔,在台阶孔内插设锚杆9,所述锚杆9的内端插设至基体1内,所述锚杆9的外端的锚杆头搁置于第二半圆形槽6.4上。所述河道10的底部沿河道10长度方向设置有竖向的监测管8,所述监测管8包括管体8.1,所述管体8.1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封头8.2,所述顶部封头8.2的顶面为平面,所述管体8.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封头8.3,所述底部封头8.3的底面为锥面,所述管体8.1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道竖向布置的轨道8.4,所述管体8.1的上半段的管壁上避开轨道8.4均匀设置有多个小孔8.5,小孔8.5处的管体1外壁设置有滤网,小孔8.5使得管体8.1外的地下水能够进入管体8.1内,滤网能够避免地下水的泥沙等大颗粒物质进入管体8.1内。所述管体8.1内的下段设置有一个向上布置的伸缩缸8.6,所述伸缩缸8.6顶部的伸缩杆8.7向上伸出,所述伸缩杆8.7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台8.8,所述升降台8.8的外边缘嵌置于轨道8.4内,轨道8.4对于升降台8.8的升降具有导向作用,所述升降台8.8上设置有水质监测探头8.9、水位监测探头8.10以及水温监测探头8.13,水质监测探头8.9、水位监测探头8.10以及水温监测探头8.13分别用于采集水质信号、水位信号以及水温信号,通过伸缩杆8.7的动作,使得升降台8.8进行升降,从而位于升降台8.8上的设置有水质监测探头8.9和水位监测探头8.10能够对该水位的地下水进行检测。所述升降台8.8的底部外缘与伸缩缸8.6的顶部外缘之间设置有一圈波纹管8.11,波纹管8.11可以有效避免地下水侵入伸缩缸8.6内,保证伸缩杆8.7的正常运行。所述管体8.1的下段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管体8.1下段内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个调节座8.12,所述调节座8.12的外缘设置有与管体8.1的下段内壁相匹配的螺纹,所述调节座8.12的顶面为中部下凹的承载台,所述伸缩缸8.6的底部搁置于该承载台上,所述调节座8.12的底面中心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孔,通过调节手柄旋入该高度调节孔,可以使得调节座8.12进行旋转,对调节座8.12的高度进行小量的调节,从而使得伸缩缸8.6的高度达到适当的工作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化生态河道,它包括河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生态护坡,所述生态护坡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所述绿化层(5)由斜向布置的混凝土构件(6)铺设而成,所述混凝土构件(6)包括矩形构件本体(6.1),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植生孔(6.2),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下半段的四个边缘中部开设有开口向外侧的第一半圆形槽(6.3),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上半段的四个边缘中部开设有开口向外侧的第二半圆形槽(6.4),第二半圆形槽(6.4)的直径比第一半圆形槽(6.3)的直径大,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6)的边缘之间形成台阶孔,台阶孔内插设锚杆(9),所述锚杆(9)的内端插设至基体(1)内,所述锚杆(9)的外端的锚杆头搁置于第二半圆形槽(6.4)上,所述河道(10)的底部沿河道(10)长度方向设置有竖向的监测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生态河道,它包括河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生态护坡,所述生态护坡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所述绿化层(5)由斜向布置的混凝土构件(6)铺设而成,所述混凝土构件(6)包括矩形构件本体(6.1),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植生孔(6.2),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下半段的四个边缘中部开设有开口向外侧的第一半圆形槽(6.3),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上半段的四个边缘中部开设有开口向外侧的第二半圆形槽(6.4),第二半圆形槽(6.4)的直径比第一半圆形槽(6.3)的直径大,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6)的边缘之间形成台阶孔,台阶孔内插设锚杆(9),所述锚杆(9)的内端插设至基体(1)内,所述锚杆(9)的外端的锚杆头搁置于第二半圆形槽(6.4)上,所述河道(10)的底部沿河道(10)长度方向设置有竖向的监测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佩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祝塘水利农机管理服务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