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49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一实施方式包括马达、减速机构、输出轴、收容马达的第一壳体、位于第一壳体的轴向其中一侧的第二壳体、固定于第一壳体的轴承座、保持于轴承座的第一轴承、及相对于第二壳体而可旋转地支撑马达轴的第二轴承。第一壳体具有覆盖定子的轴向另一侧的壁部。壁部具有将壁部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轴承座具有保持第一轴承且插入贯穿孔的筒状的座筒部、及从座筒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座凸缘部。座凸缘部固定于壁部。贯穿孔的内径大于座筒部的外径。座筒部的径向外侧面中周向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面朝向径向内侧远离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具有能够提高马达轴的轴精度的结构。

Electric actuator

An embodiment of the electric actua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motor, a reduction mechanism, an output shaft, a first housing for receiving the motor, a second housing on one side of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housing, a bearing seat fixed on the first housing, a first bearing kept on the bearing seat, and a second bearing rotatably supporting the motor shaft relative to the second housing. The first housing has a wall portion covering the axial other side of the stator. The wall part has a through hole which penetrates the wall part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bearing pedestal has a barrel shaped seat barrel part which maintains the first bearing and is inserted into the through hole, and a seat flange part which extends from the seat barrel part to the radial outside. The seat flange part is fixed on the wall part.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through hole is larg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seat barrel. At least a part of the radial outward side of the seat barrel is located at a position far away from the radial inner side of the through hole toward the radial inner side. The electric actua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structure which can improve the shaft accuracy of the motor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致动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具备彼此固定的两个壳体的电动致动器已为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1的电动致动器具备固定有定子的后壳、与固定有减速机的前壳作为两个壳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092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述那样的电动致动器中,支撑输入轴的轴承分别支撑于各壳体。因此,有时若因例如壳体彼此的组装误差等导致各壳体内的轴承彼此的位置在径向上偏移,则输入轴倾斜。由此,有时由电动致动器产生的噪音及振动变大。鉴于所述情况,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致动器,此电动致动器具有能够提高马达轴(motorshaft)的轴精度的结构。[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一实施方式包括:马达,具有以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的马达轴、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转子本体、及与所述转子本体隔开间隙而在径向上相向的定子;减速机构,连结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其中一侧的部分;输出轴,在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其中一侧沿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延伸,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第一壳体,收容所述马达,具有在轴向其中一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其中一侧,具有在轴向另一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一轴承,保持于所述轴承座,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马达轴中较所述转子本体更靠轴向另一侧的部分;以及第二轴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而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马达轴中较所述转子本体更靠轴向其中一侧的部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以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在轴向上相向的状态而彼此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轴向另一侧的壁部。所述壁部具有将所述壁部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轴承座具有筒状的座筒部,保持所述第一轴承且插入所述贯穿孔、及座凸缘部,从所述座筒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座凸缘部固定于所述壁部。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座筒部的外径。所述座筒部的径向外侧面中周向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自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面朝向径向内侧远离的位置。[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能够在电动致动器中提高马达轴的轴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3是从上侧观看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座的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且是图1的IV-IV截面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座的立体图。[符号的说明]10:电动致动器12:马达壳体(第一壳体)12b:壁部12g:第一开口部12h:贯穿孔12i:壁部本体13:减速机构壳体(第二壳体)13h:第二开口部13i:减速机构壳体本体(第二壳体本体)16:圆筒构件20:马达21:马达轴21a:偏心轴部22:转子本体23:定子30:减速机构31:外齿轮32:突出部33:内齿轮41:输出轴41a:圆筒部42:输出凸缘部42a:孔部51:第一轴承52:第二轴承53:第三轴承100:轴承座101:座筒部101a:外侧筒部101b:内侧筒部102:座凸缘部102a:贯穿部110:金属构件111:内螺纹部120:螺钉构件121:螺钉本体部122:螺钉头部J1:中心轴J2:偏心轴Z:轴向具体实施方式各图中,Z轴方向为以正侧为上侧且以负侧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表示的中心轴J1的轴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Z”。而且,各图中适当表示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为与轴向Z正交的水平方向,且为彼此正交的方向。而且,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其中一侧。此外,所谓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上侧及下侧,仅为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为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具备壳体11、轴承座100、具有沿中心轴J1的轴向Z延伸的马达轴21的马达20、控制部70、连接器部80、减速机构30、输出部40、旋转检测装置60、配线构件90、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第三轴承53及衬套54。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及第三轴承53例如为滚珠轴承(ballbearing)。如图1所示,壳体11收容马达20及减速机构30。壳体11具有收容马达20的马达壳体12、及收容减速机构30的减速机构壳体13。马达壳体12相当于第一壳体。减速机构壳体13相当于第二壳体。即,电动致动器10具备作为第一壳体的马达壳体12、及作为第二壳体的减速机构壳体13。马达壳体12具有壳体筒部12a、壁部12b、控制基板收容部12f、上盖部12c、端子保持部12d及第一配线保持部14。马达壳体12的各部除了后述的金属构件110以外为树脂制。壳体筒部12a为以中心轴J1为中心沿轴向Z延伸的圆筒状。壳体筒部12a在轴向Z的两侧开口。壳体筒部12a具有在下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12g。即,马达壳体12具有第一开口部12g。壳体筒部12a包围马达20的径向外侧。壁部12b为从壳体筒部12a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壁部12b覆盖马达20的后述的定子23的上侧。壁部12b具有将壁部12b沿轴向Z贯穿的贯穿孔12h。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贯穿孔12h为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圆形状。贯穿孔12h的内径大于后述的座筒部101的外径D2。如图2所示,壁部12b具有树脂制的壁部本体12i、及金属制的金属构件110。壁部本体12i为从壳体筒部12a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的部分。金属构件110为圆环状,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111。金属构件110例如为螺帽。金属构件110埋入壁部本体12i。更详细而言,金属构件110埋入壁部本体12i中的径向内缘部。金属构件110位于较贯穿孔12h的径向内侧面更向径向外侧远离的位置。金属构件110的上侧的面位于较壁部本体12i的上侧的面更靠上侧。金属构件110的上侧的面为与轴向Z正交的平坦面。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构件110设有多个。多个金属构件110沿周向而等间隔地配置于一周。金属构件110例如设有三个。如图1所示,控制基板收容部12f为收容后述的控制基板71的部分。控制基板收容部12f构成于壳体筒部12a的上侧部分的径向内侧。控制基板收容部12f的底面为壁部12b的上表面。控制基板收容部12f在上侧开口。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马达,具有以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的马达轴、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转子本体、及与所述转子本体隔开间隙而在径向上相向的定子;/n减速机构,连结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其中一侧的部分;/n输出轴,在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其中一侧沿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延伸,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n第一壳体,收容所述马达,具有在轴向其中一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n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其中一侧,具有在轴向另一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n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n第一轴承,保持于所述轴承座,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马达轴中较所述转子本体更靠轴向另一侧的部分;以及/n第二轴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而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马达轴中较所述转子本体更靠轴向其中一侧的部分,/n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以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在轴向上相向的状态而彼此固定,/n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轴向另一侧的壁部,/n所述壁部具有将所述壁部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n所述轴承座具有:/n筒状的座筒部,保持所述第一轴承,插入所述贯穿孔;以及/n座凸缘部,从所述座筒部向径向外侧延伸,/n所述座凸缘部固定于所述壁部,/n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座筒部的外径,/n所述座筒部的径向外侧面中周向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面朝向径向内侧远离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9 JP 2018-123822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具有以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的马达轴、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转子本体、及与所述转子本体隔开间隙而在径向上相向的定子;
减速机构,连结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其中一侧的部分;
输出轴,在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其中一侧沿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延伸,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
第一壳体,收容所述马达,具有在轴向其中一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
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其中一侧,具有在轴向另一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
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
第一轴承,保持于所述轴承座,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马达轴中较所述转子本体更靠轴向另一侧的部分;以及
第二轴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而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马达轴中较所述转子本体更靠轴向其中一侧的部分,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以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在轴向上相向的状态而彼此固定,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轴向另一侧的壁部,
所述壁部具有将所述壁部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
所述轴承座具有:
筒状的座筒部,保持所述第一轴承,插入所述贯穿孔;以及
座凸缘部,从所述座筒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座凸缘部固定于所述壁部,
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座筒部的外径,
所述座筒部的径向外侧面中周向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面朝向径向内侧远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螺钉构件,沿轴向拧入所述壁部中而将所述座凸缘部固定于所述壁部,
所述座凸缘部具有将所述座凸缘部沿轴向贯穿的贯穿部,
所述螺钉构件具有:
螺钉本体部,穿过所述贯穿部;以及
螺钉头部,设于所述螺钉本体部的端部,
所述螺钉头部与所述贯穿部的周缘部接触,
所述贯穿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螺钉本体部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部沿径向延伸,且在径向外侧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部及所述螺钉构件沿周向而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井寛金城秀一斋藤一弘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