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插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97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避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插避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倒插避震器的避震效果差的问题,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筒,液压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底座上设置有内筒,内筒上设置有进油口,内筒内可滑动地设置有外筒,其一端穿过封口盖延伸到液压筒外且设置有安装座,外筒上位于内筒与封口盖之间设置有出油口,液压筒、内筒和外筒所围成一储油腔,内筒与外筒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器和第二导向器,底座上位于外筒内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上位于外筒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活塞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筒被活塞隔断的两侧空间的流通道,外筒内位于活塞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An inverted shock absorb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hock absorbers, in particular to an inverted shock absorber, which mai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of the inverted shock absorber in the prior art, including a base, a hydraulic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 sealing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 inner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 oil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cylinder, an outer cylinder is slidably arranged in the inner cylinder, one end of which passes through The sealing cap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d is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base. The outer cylind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sealing cap and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outlet.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are surrounded by an oil storage cavity. The first guide and the second guid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The piston rod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outer cylinder. The piston rod is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outer cylinder A flow passage for communicating the two sides of the outer cylinder which are separated by the piston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cylinder, and a first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iston and the mounting base in the outer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插避震器
本技术涉及避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插避震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倒插避震器一般包括外筒、内筒、第一导向器、第二导向器、活塞杆以及活塞。其中,第一导向器和第二导向器均过盈配合于外筒的内壁上,内筒通过第一导向器和第二导向器滑动连接于外筒内部。第一导向器和第二导向器之间间隔一段距离,为了实现双点导向,这段距离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导致避震器的行程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第一导向器和第二导向器之间的距离的固定的,因此随着内筒的压缩,内筒位于外筒内的一端会逐渐远离两个导向器,从而导致支撑稳定性降低。中国专利号:201520098632.6公开了一种倒插避震器,包括外筒、内筒和活塞杆,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底座,所述内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外筒供所述内筒穿过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器,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器,所述第二导向器间隙配合于所述外筒内部。该倒插避震器将第二导向器设置于内筒上,且第二导向器与外筒的内壁间隙配合,以便让第二导向器能随着内筒的压缩而移动,这样,第二导向器和第一导向器就可以相互接近而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间距,相应地,现有的倒插避震器的两个导向器之间的距离就得到释放,不会再限制内筒在外筒内的有效行程,从而大大增大内筒的有效行程;但是,该避震器内的阻尼油在减震过程中通过内筒压缩,使得内筒与活塞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阻尼油通过活塞流通形成减震,阻尼油的流动性较小,造成避震的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倒插避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倒插避震器的避震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倒插避震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筒,所述液压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所述底座上位于液压筒内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靠近底座处设置有进油口,所述液压筒的长度大于内筒的长度,所述内筒内可滑动地设置有外筒,其一端穿过封口盖延伸到液压筒外且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外筒上位于内筒与封口盖之间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液压筒、内筒和外筒均同轴设置,所述液压筒、内筒和外筒所围成一储油腔,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器和第二导向器,所述底座上位于外筒内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位于外筒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筒被活塞隔断的两侧空间的流通道,所述外筒内位于活塞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内位于外筒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上靠近活塞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弹簧的支撑座。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防止第一弹簧错位的凸起。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倒插避震器,在避震器受到撞击收缩时,外筒压缩第一弹簧向内运动,使得外筒内设置第一弹簧的空间减小,其里面的阻尼油一部分通过出油口排入到储油腔内,另一部分通过活塞上的流通道向上流动,通过设置两个阻尼流动路线,使得避震器初段的避震较软,避免避震器初段的冲击力,提高舒适性,当出油口被压缩到内筒内,阻尼油仅通过活塞上的流通道流动,进入到内筒内,再经过内筒上的进油口流动到储油腔内,避震器的中后端的减震得到支撑,形成较好的避震效果,当避震器回弹时,初段储油腔内的阻尼油经过进油口进入到内筒内,再经过流通道流动到外筒上,使得回弹初段速度慢,支撑性好,后端再通过流通道和出油口两个阻尼流动路线,加快回弹,使得避震的效果加强,提高舒适性;进一步的,内筒内位于外筒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加强避震器的支撑性,提高避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避震器压缩初段阻尼油的流动方向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避震器压缩后段阻尼油的流动方向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避震器回弹初段阻尼油的流动方向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避震器回弹后段阻尼油的流动方向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为:参考图1至图5,一种倒插避震器,包括底,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液压筒2,所述液压筒2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3,所述底座1上位于液压筒2内设置有内筒4,所述内筒4上靠近底座1处设置有进油口5,所述液压筒2的长度大于内筒4的长度,所述内筒4内可滑动地设置有外筒6,其一端穿过封口盖3延伸到液压筒2外且设置有安装座7,所述外筒6上位于内筒4与封口盖3之间设置有出油口8,所述液压筒2、内筒4和外筒6均同轴设置,所述液压筒2、内筒4和外筒6所围成一储油腔9,所述内筒4与外筒6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器10和第二导向器11,所述底座1上位于外筒6内固定设置有活塞杆12,所述活塞杆12上位于外筒6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13,所述活塞13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筒6被活塞13隔断的两侧空间的流通道14,所述活塞杆12上靠近活塞1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弹簧15的支撑座16,所述外筒6内位于支撑座16与安装座7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5,所述支撑座16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防止第一弹簧15错位的凸起17,所述内筒4内位于外筒6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8。本技术的工作方式是:本倒插避震器,在避震器受到撞击收缩时,外筒6压缩第一弹簧15向内运动,使得外筒6内设置第一弹簧15的空间减小,其里面的阻尼油一部分通过出油口8排入到储油腔9内,另一部分通过活塞13上的流通道14向上流动,通过设置两个阻尼流动路线,使得避震器初段的避震较软,避免避震器初段的冲击力,提高舒适性,当出油口8被压缩到内筒4内,阻尼油仅通过活塞13上的流通道14流动,进入到内筒4内,再经过内筒4上的进油口5流动到储油腔9内,避震器的中后端的减震得到支撑,形成较好的避震效果,当避震器回弹时,初段储油腔9内的阻尼油经过进油口5进入到内筒4内,再经过流通道14流动到外筒6上,使得回弹初段速度慢,支撑性好,后端再通过流通道14和出油口8两个阻尼流动路线,加快回弹,使得避震的效果加强,提高舒适性;内筒4内位于外筒6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8,加强避震器的支撑性,提高避震效果。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倒插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筒,所述液压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所述底座上位于液压筒内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靠近底座处设置有进油口,所述液压筒的长度大于内筒的长度,所述内筒内可滑动地设置有外筒,其一端穿过封口盖延伸到液压筒外且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外筒上位于内筒与封口盖之间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液压筒、内筒和外筒均同轴设置,所述液压筒、内筒和外筒所围成一储油腔,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器和第二导向器,所述底座上位于外筒内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位于外筒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筒被活塞隔断的两侧空间的流通道,所述外筒内位于活塞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插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筒,所述液压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所述底座上位于液压筒内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靠近底座处设置有进油口,所述液压筒的长度大于内筒的长度,所述内筒内可滑动地设置有外筒,其一端穿过封口盖延伸到液压筒外且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外筒上位于内筒与封口盖之间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液压筒、内筒和外筒均同轴设置,所述液压筒、内筒和外筒所围成一储油腔,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器和第二导向器,所述底座上位于外筒内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钟
申请(专利权)人:博汉泉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