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62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包括通道活塞杆,通道活塞杆尾端固定插装在活塞连接座内,另一端位于筒身中,筒身为圆柱型中空筒,并在筒身两端分别设有筒身连接座和筒身端盖,所述筒身端盖靠近活塞连接座设置,通道活塞杆插装在筒身端盖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通道活塞杆内部中空并在其中前段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在通道活塞杆前端套装有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筒身连接座内的凹槽侧面设计成锥面,缓冲了阻尼器受到的极限压缩力,避免了阻尼器和车辆悬挂部件受到较大冲击,提高了车辆乘坐舒适性;同时,针对不同工况或车型,调节合适的压缩阻尼,提高阻尼器的减震效果。

A damper with adjustable hydraulic compression limit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amper with adjustable hydraulic compression limit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a passage piston rod, the tail end of the passage piston rod is fixedly inserted in the piston connecting seat, the other end is located in the barrel, the barrel is a cylindrical hollow barrel,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barre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barrel connecting seat and a barrel end cover, the barrel end cover is arranged close to the piston connecting seat, and the passage piston rod is inserted in the barrel The end cover of the barrel is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the end cover; the inner part of the passage piston rod is hollow and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in the front part of the passage piston ro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direction,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passage piston rod is equipped with a return non-homogeneous piston seat; the groove side in the barrel connecting seat is designed as a conical surface, which can buffer the ultimate compression force of the damper, and avoid the damper and the vehicle suspension parts from being subjected to the comparison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or models, adjust the appropriate compression damping to improve the damping effect of the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阻尼器技术,具体是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经常需要用到阻尼器,比如汽车摩托车悬挂的阻尼器,火车悬挂阻尼器、飞机起落架等;汽车阻尼器作为车辆滤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主要承担着吸收车辆行驶时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当车辆运行中悬架压缩阻尼器到极限时,力值突变,乘坐舒适性较差,对悬架和阻尼器危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包括通道活塞杆,通道活塞杆尾端固定插装在活塞连接座内,另一端位于筒身中,筒身为圆柱型中空筒,并在筒身两端分别设有筒身连接座和筒身端盖,所述筒身端盖靠近活塞连接座设置,通道活塞杆插装在筒身端盖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通道活塞杆内部中空并在其中前段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在通道活塞杆前端套装有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所述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呈“丄”字形,在其直径最大处外侧嵌设有滑动环,并在滑动环和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之间设有O型圈,滑动环与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滑动连接且滑动环固定在筒身内壁上,所述通道活塞杆上还套装有压缩阀片保护垫片,在压缩阀片保护垫片和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之间设有压缩阀片,在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内设有回路可调阀体,在筒身连接座上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筒身连接座具有凹槽,凹槽的侧面为上窄下宽的锥面,凹槽开口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调节结构与凹槽对接用于选择凹槽底面的空隙,所述凹槽底面具有四个大小不同的孔隙。所述调节结构具有位于筒身连接座侧面的调节手柄,调节手柄为圆柱杆;所述回路可调阀体一端插入通道活塞杆内部,在回路可调阀体外壁上套装有抵接在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内部前端的塔簧,并在非同面活塞阀座内部前端和塔簧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卡簧,在塔簧另一端设有伸张阀片;所述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通过紧定螺钉与通道活塞杆连接固定,且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内壁和通道活塞杆外壁上均具有螺纹方便进行连接安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回路可调阀体前端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并进行调节的回路可调阀体固定螺母,回路可调阀体固定螺母与回路可调阀体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筒身连接座内的凹槽侧面设计成锥面,缓冲了阻尼器受到的极限压缩力,避免了阻尼器和车辆悬挂部件受到较大冲击,提高了车辆乘坐舒适性;同时,针对不同工况或车型,调节合适的压缩阻尼,提高阻尼器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可调节结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筒身连接座的锥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调节手柄的位置图。图中1-通道活塞杆,2-压缩阀片保护垫片,3-压缩阀片,4-滑动环,5-O型圈,6-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7-回路可调阀体,8-活塞连接座,9-筒身连接座,10-筒身,11-筒身端盖,12-伸张阀片,13-塔簧,14-卡簧,15-紧定螺钉,16-回路可调阀体固定螺母,17-调节结构,18-调节手柄,19-活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包括通道活塞杆1,通道活塞杆1尾端固定插装在活塞连接座8内,另一端位于筒身10中,筒身10为圆柱型中空筒,并在筒身10两端分别设有筒身连接座9和筒身端盖11,所述筒身端盖11靠近活塞连接座8设置,通道活塞杆1插装在筒身端盖11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通道活塞杆1内部中空并在其中前段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在通道活塞杆1前端套装有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所述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呈“丄”字形,在其直径最大处外侧嵌设有滑动环4,并在滑动环4和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之间设有O型圈5,滑动环4与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滑动连接且滑动环4固定在筒身10内壁上,所述通道活塞杆1上还套装有压缩阀片保护垫片2,在压缩阀片保护垫片2和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之间设有压缩阀片3,在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内设有回路可调阀体7,在筒身连接座9上设置有调节结构17,所述筒身连接座9具有凹槽,凹槽的侧面为上窄下宽的锥面,凹槽开口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调节结构17与凹槽对接用于选择凹槽底面的空隙,所述凹槽底面具有四个大小不同的孔隙,通过调节结构17能够选择凹槽底面不同的孔隙,从而实现调节功能。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17具有位于筒身连接座9侧面的调节手柄18,调节手柄18为圆柱杆。具体的,所述回路可调阀体7一端插入通道活塞杆1内部,在回路可调阀体7外壁上套装有抵接在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内部前端的塔簧13,并在非同面活塞阀座6内部前端和塔簧13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卡簧14,卡簧14用于对接塔簧13,在塔簧13另一端设有伸张阀片12。具体的,所述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通过紧定螺钉15与通道活塞杆1连接固定,且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内壁和通道活塞杆1外壁上均具有螺纹方便进行连接安装。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将固定座1与汽车底盘连接,阻尼器壳体与汽车底盘上的悬挂部件连接,汽车上的缓冲弹簧套装在壳体上,缓冲弹簧与固定座1连接;当汽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身会出现颠簸,汽车下行时,缓冲弹簧受力带动车体缓慢下行,此时为压缩行程,活塞杆1上行带动活塞阀座6上行,使筒身10内腔中的一部分油打开压缩阀片3进入活塞阀座6以下部分;另一部分油通过筒身连接座9中凹槽底面的孔隙流入油管或者活塞阀座6以下部分;当活塞阀座6上行到筒身连接座9的凹槽时,由于凹槽侧面为锥面,越往上凹槽越窄,活塞阀座6与凹槽之间的缝隙也越来越小,压缩油的阻尼越来越大,缓冲了阻尼器受到的压缩力,从而保护了阻尼器及连接的悬挂部件不受冲击;另一方面,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包括通道活塞杆(1),通道活塞杆(1)尾端固定插装在活塞连接座(8)内,另一端位于筒身(10)中,筒身(10)为圆柱型中空筒,并在筒身(10)两端分别设有筒身连接座(9)和筒身端盖(11),所述筒身端盖(11)靠近活塞连接座(8)设置,通道活塞杆(1)插装在筒身端盖(11)上并与其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活塞杆(1)内部中空并在其中前段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在通道活塞杆(1)前端套装有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所述通道活塞杆(1)上还套装有压缩阀片保护垫片(2),在压缩阀片保护垫片(2)和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之间设有压缩阀片(3),在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内设有回路可调阀体(7),在筒身连接座(9)上设置有调节结构(17),所述筒身连接座(9)具有凹槽,凹槽的侧面为上窄下宽的锥面,凹槽开口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调节结构(17)与凹槽对接用于选择凹槽底面的空隙,所述凹槽底面具有四个大小不同的孔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包括通道活塞杆(1),通道活塞杆(1)尾端固定插装在活塞连接座(8)内,另一端位于筒身(10)中,筒身(10)为圆柱型中空筒,并在筒身(10)两端分别设有筒身连接座(9)和筒身端盖(11),所述筒身端盖(11)靠近活塞连接座(8)设置,通道活塞杆(1)插装在筒身端盖(11)上并与其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活塞杆(1)内部中空并在其中前段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在通道活塞杆(1)前端套装有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所述通道活塞杆(1)上还套装有压缩阀片保护垫片(2),在压缩阀片保护垫片(2)和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之间设有压缩阀片(3),在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内设有回路可调阀体(7),在筒身连接座(9)上设置有调节结构(17),所述筒身连接座(9)具有凹槽,凹槽的侧面为上窄下宽的锥面,凹槽开口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调节结构(17)与凹槽对接用于选择凹槽底面的空隙,所述凹槽底面具有四个大小不同的孔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调节液压压缩限位机构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呈“丄”字形,在其直径最大处外侧嵌设有滑动环(4),并在滑动环(4)和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之间设有O型圈(5),滑动环(4)与回路非同面活塞阀座(6)滑动连接且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多耐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