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392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阻尼装置,包括缸体、活塞组件、储油装置设于缸体两端的端盖和底座;活塞组件与缸体滑动配合,储油装置通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活塞杆穿过所述端盖与活塞组件固连;活塞组件及活塞杆设置有面向底座的第一回油通道;第一回油通道深度与活塞杆行程相适配;活塞杆位于第一腔室一侧径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油孔;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于第一回油通道中的芯柱,芯柱与第一回油通道之间留有可供液压油通过的间隙,所述芯柱包括靠近底座一端的柱形部及远离底座一端的渐变部,所述柱形部为倒置圆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简单结构有效的适应了复杂工况,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阻尼装置的稳定性。

A hydraulic dam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ydraulic damp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lock, a piston assembly and an end cover and a base of an oil storage devic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cylinder block; the piston assembly is in sliding cooperation with the cylinder block, and the oil storage devic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chamber; the piston rod passes through the end cover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assembly; the piston assembly and the piston rod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oil return channel facing the base; the first oil return channel The depth is matched with the stroke of the piston rod; the piston rod is radially arranged with at least one first oil passage hole at one side of the first chamber;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is fixed with a core column fixed in the first oil return channel, and a gap is left between the core column and the first oil return channel for hydraulic oil to pass through. The core column includes a column shaped part near one end of the base and a gradual change part away from the end of the base, and the column The shape part is an inverted circular platform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adapts to the complex working conditions through the simple structure,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d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阻尼装置
本技术涉及阻尼装置,特别是一种液压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具有良好的吸能减震效果,在生产生活中被大量的运用。但是随着现在现有工况越来越复杂,为了与之适应,阻尼器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而提升了阻尼器的生产成本。同时复杂的结构使得阻尼器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不能产时间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适应复杂工况的的液压阻尼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缸体、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组件、附设于缸体外部的储油装置及分设于缸体两端的端盖和底座;所述端盖与活塞组件于缸体中形成第一腔室,底座与活塞组件与缸体中形成第二腔室;所述储油装置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过油通道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活塞杆穿过所述端盖与活塞组件固连;活塞组件及活塞杆设置有面向底座的第一回油通道;所述第一回油通道深度与活塞杆行程相适配;所述活塞杆位于第一腔室一侧径向设置有与第一回油通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过油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于第一回油通道中的芯柱,芯柱与第一回油通道之间留有可供液压油通过的间隙,所述芯柱包括靠近底座一端的柱形部及远离底座一端的柱形部,所述柱形部为倒置圆台结构。进一步地,芯柱内部设置有纵向贯通的第二回油通道;底座中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第三回油通道,所述第三回油通道两端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三回油通道一端与第二回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回油通道中设置有抵压在第二回油通道端口的单向控制机构;所述底座中还安装有调节第三回油通道流量的调节机构。进一步地,所述调解机构为螺接在底座上的锥销,所述锥销端部垂直的穿过第三回油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中设置有与一端第三回油通道相连通一端与第二腔室连通的溢流通道,所述溢流通道中设置有溢流保护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中设置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中设置有套设在芯柱上的滑套,所述滑套外部设置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第三腔室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滑套内部设置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内径不大于第一回油通道内径;所述滑套于第一凸环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过油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抵压在滑套及第三腔室之间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对滑套施加一个朝向底座的作用力。进一步地,所述芯柱靠近第三回油通道一端设置有连通第二回油通道和第三回油通道的第三过油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芯柱中柱形部与柱形部的设置,使得阻尼装置在活塞杆伸出过程过程中活塞杆的第一进出油孔处于柱形部水平位置时,因为第一回油通道与芯柱间的间隙通道相对较大,即阻尼力较小而使得活塞杆能够快速伸出。而随着活塞杆的继续伸出,第一进出油孔处于柱形部上方时,活塞杆与芯柱之间可供液压油从第一腔室进入到第二腔室中的间隙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从而限制了液压油的瞬时通过量,起到了增大阻尼力,快速降低活塞杆伸出伸出速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处于活塞杆伸出过程前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处于活塞杆伸出过程后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活塞杆处于回复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1;图7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2;图8是活塞本体的结构剖面图;图9是滑套的结构剖面图;图10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底座中第三回油通道的结构剖面图;图12是底座中溢流通道的结构剖面图。附图标记:100.缸体110.上部端口120.下部端口130.第一腔室140.第二腔室200.活塞组件210.第三腔室220.滑套221.第一凸环222.第二凸环223.第二过油孔230.通盖240.弹性元件300.储油装置400.端盖500.底座510.第三回油通道520.单向控制机构521.钢珠522.第一弹簧530.调解机构531.固定部532.定位部533.调节部540.溢流通道550.溢流保护装置551.封堵结构552.第二弹簧553.螺塞560.压套570.过油通道600.拉杆700.活塞杆710.第一过油孔800.第一回油通道900.芯柱910.柱形部920.柱形部930.第二回油通道940.第三过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缸体、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组件、附设于缸体外部的储油装置及分设于缸体两端的端盖和底座;/n所述端盖与活塞组件于缸体中形成第一腔室,底座与活塞组件与缸体中形成第二腔室;/n所述储油装置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过油通道与第二腔室相连通;/n活塞杆穿过所述端盖与活塞组件固连;活塞组件及活塞杆设置有面向底座的第一回油通道;所述第一回油通道深度与活塞杆行程相适配;/n所述活塞杆位于第一腔室一侧径向设置有与第一回油通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过油孔;/n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于第一回油通道中的芯柱,芯柱与第一回油通道之间留有可供液压油通过的间隙,所述芯柱包括靠近底座一端的柱形部及远离底座一端的渐变部,所述柱形部为倒置圆台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缸体、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组件、附设于缸体外部的储油装置及分设于缸体两端的端盖和底座;
所述端盖与活塞组件于缸体中形成第一腔室,底座与活塞组件与缸体中形成第二腔室;
所述储油装置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过油通道与第二腔室相连通;
活塞杆穿过所述端盖与活塞组件固连;活塞组件及活塞杆设置有面向底座的第一回油通道;所述第一回油通道深度与活塞杆行程相适配;
所述活塞杆位于第一腔室一侧径向设置有与第一回油通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过油孔;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于第一回油通道中的芯柱,芯柱与第一回油通道之间留有可供液压油通过的间隙,所述芯柱包括靠近底座一端的柱形部及远离底座一端的渐变部,所述柱形部为倒置圆台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芯柱内部设置有纵向贯通的第二回油通道;底座中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第三回油通道,所述第三回油通道两端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三回油通道一端与第二回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回油通道中设置有抵压在第二回油通道端口的单向控制机构;所述底座中还安装有调节第三回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先维刘森张德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逸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