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75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包括行车层,所述行车层包括行车道及位于所述行车道两侧的行车人行道,在所述行车人行道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行车人行道导通的跃层;在所述行车层的下方设有下层人行道;所述行车人行道、跃层和下层人行道导通;还包括坡屋,所述坡屋包括顶板或底板、前门板和后门板。首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具有多层结构,能够为行人提供多种观景和行走的角度和路线,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坡屋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设置的坡屋可以作为避雨、遮阳和商业使用,不仅进一步拓宽了桥梁的功能,而且可以提升桥梁的空间大小。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的结构简单,实用性非常高。

A new multifunctional urban brid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multi-functional urban bridge, which includes a driving layer, the driving layer includes a driving lane and a driving sidewalk on both sides of the driving lane, above the driving sidewalk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jumping laye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sidewalk, below the driving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sidewalk, the driving sidewalk, the jumping layer and the lower pedestrian The utility model also comprises a slope roof, which comprises a top plate or a bottom plate, a front door plate and a rear door plate. First of all, the multifunctional urban bridg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multi-layer structure, can provide a variety of viewing and walking angles and routes for pedestrians, and can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Secondly, the structure of the pitched roof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The pitched roof can be used as rain shelter, sunshade and commercial use. It not only widens the function of the bridge, but also improves the space size of the bridg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ultifunctional urban bridg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high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
本技术涉及桥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桥梁相继出现,城市桥在城市出行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较典型的就是城市跨河桥梁、城市人形天桥等。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愈来愈注重生活品质,导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传统景观桥梁主要起到交通作用,不能很好地承接周边建筑高低起伏的造型,也没有商业价值,在空间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方面还需要改善。同时由于人口的日益增加,导致在城市跨河桥梁中,居民只能拥挤着前行,也无多余的时间在去欣赏这座跨河桥梁。而现有的跨河桥梁中,居民想穿越公路到另一侧去,十分困难,只能走到桥头去换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且兼具美观性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该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包括行车层,所述行车层包括行车道及位于所述行车道两侧的行车人行道,在所述行车人行道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行车人行道导通的跃层;在所述行车层的下方设有下层人行道;所述行车人行道、跃层和下层人行道导通;还包括坡屋,所述坡屋包括顶板或底板、前门板和后门板。首先,本技术的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具有多层结构,能够为行人提供多种观景和行走的角度和路线,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坡屋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设置的坡屋可以作为避雨、遮阳和商业使用,不仅进一步拓宽了桥梁的功能,而且可以提升桥梁的空间大小。可见,本技术的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的结构简单,实用性非常高。进一步地,在所述前门板和/或后门板上设有门。由此,行人可以从门穿过坡屋,也可以在坡屋内观测外面的景观。当不设置门时,可以减小前门板和后门板的宽度,使坡屋与围栏之间预留出行人通道。进一步地,左右两侧的坡屋交错设置,由此,这样可以在提升美观性的同时最大化扩大行人的观景空间大小。进一步地,所述坡屋包括设于所述行车人行道上的第一坡屋、设于所述跃层上的第二坡屋及设于所述下层人行道上的第三坡屋和第四坡屋,所述第一坡屋、第二坡屋和第三坡屋向上凸出,所述第四坡屋向下凸出,所述第四坡屋内设有楼梯。由此,不仅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桥梁的空间,提升实用性,并且完美地承接了周边建筑高低起伏的造型,不易产生突兀的感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坡屋和第二坡屋为一体式结构。由此,便于建设,且外观更加简洁美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坡屋、第三坡屋和第四坡屋为一体式结构。由此,便于建设,且外观更加简洁美观。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行车人行道上方的跃层导通。由此,不仅便于跃层的行人横向跨越桥梁,而且也便于观景。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为跨河桥梁,在河的两侧设有河边人行道,所述河边人行道与所述行车人行道和/或下层人行道导通。由此,跨河桥梁可以和河完美地融合,使得跨河行人具有多种观景和行走路线。进一步地,所述下层人行道上设有桁架;所述行车人行道、跃层和下层人行道上设有围栏。由此,提升安全性。可见,本技术的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的结构简单,具有多层结构,能够为行人提供多种观景和行走的角度和路线,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的坡屋可以作为避雨、遮阳和商业使用,不仅进一步拓宽了桥梁的功能,而且可以提升桥梁的空间大小,实用性非常高且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一个视觉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另一个视觉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1:行车道;2:行车人行道;3:跃层;4:下层人行道;41:桁架;5:河边人行道;61:第一坡屋;62:第二坡屋;63:第三坡屋;64:第四坡屋;71:顶板;72:前门板;73:后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本技术中术语和单位。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如图1-2所示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包括行车层,所述行车层包括行车道1及位于所述行车道1两侧的行车人行道2,在所述行车人行道2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行车人行道2导通的跃层3;在所述行车层的下方设有下层人行道4;所述行车人行道2、跃层3和下层人行道4导通;还包括坡屋所述坡屋包括设于所述行车人行道2上的第一坡屋61、设于所述跃层3上的第二坡屋62及设于所述下层人行道4上的第三坡屋63和第四坡屋64。所述第一坡屋61、第二坡屋62和第三坡屋63向上凸出,包括顶板71、前门板72和后门板73,所述第四坡屋64向下凸出,包括底板、前门板72和后门板73。在左侧的行车人行道2上设有一个第一坡屋61,在右侧的行车人行道2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前部和后部的第一坡屋61,三个第一坡屋61的前门板72和后门板73上设有门,三个第一坡屋61交错设置。在右侧的下层人行道4上设有一个第三坡屋63,其前门板72和后门板73上设有门。在左侧的下层人行道4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前部和后部的第四坡屋64,在右侧的下层人行道4上设有一个第四坡屋64,第四坡屋64上未设置门,下层人行道4的行人通过楼梯进入坡屋的底板。在左侧的跃层3上设有一个第二坡屋62,在右侧的跃层3上设有第二坡屋62,右侧第二坡屋62的前门板72上设有门。其中,左侧中,第一坡屋61和第二坡屋62为一体式结构;右侧中,后部第一坡屋61和第二坡屋62为一体式结构,前部第一坡屋61、第三坡屋63和第四坡屋64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交错且具有同向倾角的分布,完美地承接了周边建筑高低起伏的造型,不易产生突兀的感觉。所述两个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包括行车层,所述行车层包括行车道(1)及位于所述行车道(1)两侧的行车人行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车人行道(2)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行车人行道(2)导通的跃层(3);在所述行车层的下方设有下层人行道(4);所述行车人行道(2)、跃层(3)和下层人行道(4)导通;还包括坡屋,所述坡屋包括顶板(71)或底板、前门板(72)和后门板(7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包括行车层,所述行车层包括行车道(1)及位于所述行车道(1)两侧的行车人行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车人行道(2)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行车人行道(2)导通的跃层(3);在所述行车层的下方设有下层人行道(4);所述行车人行道(2)、跃层(3)和下层人行道(4)导通;还包括坡屋,所述坡屋包括顶板(71)或底板、前门板(72)和后门板(7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门板(72)和/或后门板(73)上设有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坡屋交错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屋包括设于所述行车人行道(2)上的第一坡屋(61)、设于所述跃层(3)上的第二坡屋(62)及设于所述下层人行道(4)上的第三坡屋(63)和第四坡屋(64),所述第一坡屋(61)、第二坡屋(62)和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欣雨张文居魏凯王顺意郭镇杨婧怡刘川昆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