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5835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5:22
马达(1)具备转子与定子(100),定子(100)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104);多个齿(105),它们从铁芯背部(104)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及多个伞部(106),它们与转子对置,并且与各个齿(105)的径向内端部连接,并向周向两侧延伸,在相邻的伞部(106)之间设置有恒定宽度的间隙(108),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该间隙(108)的周向的位置和径向的位置对齐,在从一个齿延伸的伞部(106)中,具有相对于通过伞部(106)的周向的中心的径向线(R)呈非对称的形状,并且具有相对于伞部(106)的轴向的中心与周向的中心的交叉点(P)呈点对称的形状。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The motor (1) is provided with a rotor and a stator (100), and the stator (100)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back of the iron core (104); a plurality of teeth (105), which extend from the back of the iron core (104) to the radial inner side; and a plurality of umbrella parts (106), which are opposite to the rotor, an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radial inner ends of each tooth (105), which extend to both sides circumferentially, and a constant width gap (108)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acent umbrella parts (106), and When viewed from the axial upper side, the circumferential position of the gap (108) is aligned with the radial position. In the umbrella part (106) extending from a tooth, the radial line (R)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er of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passing through the umbrella part (106) is in an asymmetric shape, and the intersection point (P)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er of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is in a point symmetric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实现齿槽扭矩的降低的马达。例如,日本特许第4214998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转子与定子上分别设置第一段偏斜与第二段偏斜,从而减少齿槽扭矩的两个频率分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1499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在转子与定子上设置第一段偏斜与第二段偏斜,从而降低齿槽扭矩。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马达中,无法充分地降低漏磁通。鉴于上述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磁特性的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备:转子;以及定子,其包围转子的径向外侧,定子包含:环状的铁芯背部;多个齿,它们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及多个伞部,它们与转子对置,并且与各个齿的径向内端部连接,并向周向两侧延伸,在相邻的伞部之间设置有恒定宽度的间隙,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该间隙的周向的位置和径向的位置对齐,在从一个齿延伸的伞部中,具有相对于通过伞部的周向的中心的径向线呈非对称的形状,并且具有相对于伞部的轴向的中心与周向的中心的交叉点呈点对称的形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能够提高磁特性的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转子与定子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节段磁铁的俯视图。图4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第一电磁钢板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的第二电磁钢板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第三电磁钢板的俯视图。图9是变形例的第一电磁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0是变形例的第二电磁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变形例的第三电磁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2是另一变形例的第一电磁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3是另一变形例的第二电磁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4是另一变形例的第三电磁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5是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不重复进行其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以转子的中心轴线A、即轴所延伸的轴向作为上下方向,以外壳的开口部侧作为上侧,以外壳的底部侧作为下侧。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是为了确定位置关系而使用的,并不限定实际的方向。即,下方向并不一定意味着重力方向。而且,以与转子的中心轴线A垂直的方向作为径向,径向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以绕转子的中心轴线A的方向作为周向。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包含严格地沿轴向延伸的状态和沿相对于轴向在小于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同样地,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包含严格地沿径向延伸的状态和沿相对于径向在小于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马达)参照图1~图14,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马达1主要具有外壳10、轴承21、22、轴承保持架30、转子40以及定子100。外壳10为有底圆筒状。即,外壳10具有底部11。外壳10的上部开口。外壳10在内部收纳转子40与定子100。轴承21、22将转子40的轴42支承为能够旋转。配置于轴向上侧的轴承21保持于轴承保持架30。配置于轴向下侧的轴承22保持于外壳10的底部11。<转子>如图1所示,转子40包括转子铁芯41、轴42以及磁铁。转子铁芯41为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转子铁芯41的外形为八边形。另外,转子铁芯41的外形没有特别限定。转子铁芯41通过沿轴向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成。转子铁芯41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并且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多个转子铁芯槽41a。转子铁芯槽41a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转子铁芯41在中央具有轴贯通孔41b。图1所示的轴42通过轴贯通孔41b。转子铁芯41安装于轴42。具体而言,轴42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于转子铁芯41。固定手段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压入、粘接等而固定。转子铁芯41与轴42一起旋转。轴42为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圆柱状。轴42可以是实心的部件,也可以是中空的部件。磁铁固定于转子铁芯41的外表面。也就是说,转子40为SPM型(Surface-permanentmagnet:表面磁铁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铁芯41的外表面沿周向安装有多个节段磁铁43。本实施方式的磁铁包括八个节段磁铁43。多个节段磁铁43沿轴向延伸,并绕中心轴线A呈环状排列。多个节段磁铁43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圆的圆弧。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节段磁铁43的外表面形成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圆的一部分。由此,能够降低从母材切削的无用材料的量。因此,能够降低马达1的制造成本。另外,能够在定子100侧降低齿槽扭矩,代替降低基于转子40侧的偏斜的齿槽扭矩。节段磁铁43为沿轴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如图3所示,节段磁铁43具有内表面部43a、一对侧表面部443b以及外表面部43c。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内表面部43a为直线状。内表面部43a与转子铁芯41的外表面接触。一对侧表面部43b分别从内表面部43a的周向一侧以及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一对侧表面部43b彼此位于周向相反侧。外表面部43c为节段磁铁43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外表面部43c的周向两侧的端部与侧表面部43b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表面部43c为向径向外侧凸起的弯曲状。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外表面部43c的外形为曲线。相邻的节段磁铁43彼此在周向上对置。位于周向一侧的节段磁铁43的周向另一侧的侧表面部43b与位于周向另一侧的磁铁的周向一侧的侧表面部43b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周向上,转子铁芯槽41a位于相邻的节段磁铁4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向上,转子铁芯41的尺寸与节段磁铁43的尺寸相同。转子铁芯41的上表面与节段磁铁43的上表面在同一个面上。转子铁芯41的下表面与节段磁铁43的下表面在同一个面上。节段磁铁43的轴向的尺寸与后述的定子铁芯101的轴向的尺寸相同。另外,也可以是节段磁铁43的轴向的尺寸与定子铁芯101的轴向的尺寸不同。<定子>[定子的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定子100包围转子40的径向外侧。如图1所示,定子100包括定子铁芯101、绝缘件102以及线圈103。绝缘件102覆盖定子铁芯101的至少一部分。绝缘件102由绝缘性的树脂等绝缘体形成,并安装于各个齿105。线圈103通过隔着绝缘件102卷绕于定子铁芯101的齿105而构成。如图2与图4所示,定子铁芯101包括铁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有:/n转子;以及/n定子,其包围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n所述定子包含:/n环状的铁芯背部;/n多个齿,它们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及/n多个伞部,它们与所述转子对置,并且与各个所述齿的径向内端部连接,并向周向两侧延伸,/n在相邻的所述伞部之间设置有恒定宽度的间隙,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该间隙的周向的位置和径向的位置对齐,/n在从一个所述齿延伸的所述伞部中,具有相对于通过所述伞部的周向的中心的径向线呈非对称的形状,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伞部的轴向的中心与周向的中心的交叉点呈点对称的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31 US 62/479,488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以及
定子,其包围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所述定子包含:
环状的铁芯背部;
多个齿,它们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及
多个伞部,它们与所述转子对置,并且与各个所述齿的径向内端部连接,并向周向两侧延伸,
在相邻的所述伞部之间设置有恒定宽度的间隙,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该间隙的周向的位置和径向的位置对齐,
在从一个所述齿延伸的所述伞部中,具有相对于通过所述伞部的周向的中心的径向线呈非对称的形状,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伞部的轴向的中心与周向的中心的交叉点呈点对称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从一个所述齿延伸的所述伞部具有:
第一弯曲部,其设置于轴向上部,朝向径向内侧或者外侧弯曲;以及
第二弯曲部,其设置于轴向下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朝向相同侧弯曲,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顶点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顶点在周向上的位置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伞部还具有第三弯曲部,该第三弯曲部设置于轴向中心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佳明金子拓也一圆明金城秀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