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吸波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8846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吸波膜,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PET绝缘层、散热层、复合金属层、吸波层、磁性复合层、聚丙烯薄膜层、离型材料层,所述PET绝缘层的下表面与散热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散热层的下表面与复合金属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的下表面与吸波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吸波层的下表面与磁性复合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磁性复合层的下表面与聚丙烯薄膜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下表面与离型材料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与吸波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棱镜凸起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波膜不但提高了金属层反射电磁场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吸波膜的吸波性能,有效的解决了电子设备的导热及电磁波屏蔽问题。

A multifunctional absorbing fil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absorbing film, which comprises a pet insulating layer, a heat dissipating layer, a composite metal layer, a absorbing layer, a magnetic composite layer, a polypropylene film layer and a release material layer arranged successively from top to bottom.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et insulating layer is adhered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heat dissipating layer,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heat dissipating layer is adhered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 metal layer, and the composite metal layer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absorbing layer is bond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absorbing layer,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absorbing layer is bond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agnetic composite layer,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magnetic composite layer is bond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olypropylene film layer,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olypropylene film layer is bond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release material laye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 metal layer contacting the absorbing layer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prisms arranged in parallel A raised part. The absorbing film of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reflected by the metal layer, but also improves the absorbing performance of the absorbing film, and effectively solves the heat conduc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problems of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吸波膜
本技术属于电子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吸波膜。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拥有各种个性化娱乐功能的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这些产品在给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突出问题,即电磁辐射。这些电子产品释放出来的电磁波,会给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带来电磁干扰,使其工作异常,同时危害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也已将其列为环境保护项目之一。为了减少电磁波的干扰,需要一个具有吸波功能的吸波膜。目前,作为屏蔽材料而广泛使用的金属的片或网较重,有配置在设备的壳体内需要花费劳力和时间的问题。而且,金属的片或网存在电磁波吸收能力具有大的各向异性的倾向,即当电磁波的入射角增大时电磁波吸收能力显著下降的倾向。电子产品释放出的电磁波,会给周围的其它电子设备带来电磁干扰,使其工作异常;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来说,微型化、高度集成化是电子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些产品的内部空间相对狭小。吸波材料中,贴片型吸波材料厚度薄,使用方便,对于降低电磁辐射、防止电磁干扰有很好的效果,比较适合应用在电子产品中。因此,设计开发厚度薄、质量轻、适用于狭小空间的贴片型电磁波吸收材料,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电磁波进行多重阻隔吸收,最大限度保护使用者的多功能吸波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吸波膜,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PET绝缘层、散热层、复合金属层、吸波层、磁性复合层、聚丙烯薄膜层、离型材料层,所述PET绝缘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散热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散热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复合金属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吸波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吸波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磁性复合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磁性复合层的下表面与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离型材料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与吸波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棱镜凸起部。进一步地,所述PET绝缘层的厚度为2~10μm。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层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组。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组由5个孔径为0.1~0.5mm的通孔排列成V形,且该V形的夹角为45°。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金属层由铜层和铝箔层叠加组成。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层的厚度为30~50μm,所述复合金属层的厚度为30~50μm。进一步地,所述吸波层的厚度为20~40μm。进一步地,所述磁性复合层为磁性合金颗粒填充于聚乙烯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磁性复合层的厚度为8~20μm。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8~20μm,所述离型材料层的厚度为15~30μm。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PET绝缘层、聚丙烯薄膜层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吸波膜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大幅度提高了其耐电压击穿的效果。开设通孔的散热层在起到电磁噪声的抵制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热量的过于集中,有利于热量扩散,也避免了电子产品由于温升导致膜上翘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其中,将通孔组设计成45°的V形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吸波膜的强度,进一步的降低其损耗率,改善其加工性能,解决电子设备的导热问题。吸波层将电子产品释放的电磁波以电损耗、磁损耗等方式转换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以达到降低电磁辐射的效果,在2~15GHz范围内有较好的吸收,可以将入射的电磁波反射回吸波层形成多次吸收。由铜层和铝箔层叠加组成的复合金属层且其具有若干个棱镜凸起部,可以形成多次吸收,显著提高了吸波膜的吸波性能,同时,由于使用中大量吸收电磁波,会导致温度升高,这种具有若干个棱镜凸起部的金属层,避免了热量的过于集中,有利于热量扩散,也避免由于温升导致膜上翘,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磁性复合层和复合金属层在吸收电磁波的效果上各有优缺点,组合在一起之后能够分级对电磁波进行递减式吸收,双层结构的电磁波吸收体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能够对电磁波进行多重阻隔吸收,最大限度保护使用者。吸波膜不但提高了金属层反射电磁场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吸波膜的吸波性能,有效的解决了电子设备的导热及电磁波屏蔽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吸波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多功能吸波膜,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PET绝缘层1、散热层2、复合金属层3、吸波层4、磁性复合层5、聚丙烯薄膜层6、离型材料层7,所述PET绝缘层1的下表面与所述散热层2的上表面贴合,所述散热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复合金属层3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3的下表面与所述吸波层4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吸波层4的下表面与所述磁性复合层5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磁性复合层5的下表面与所述聚丙烯薄膜层6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聚丙烯薄膜层6的下表面与所述离型材料层7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3与吸波层4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棱镜凸起部。PET绝缘层的厚度为2~10μ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PET绝缘层的厚度为6μm。PET绝缘层一方面提高了吸波膜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大幅度提高了其耐电压击穿的效果。散热层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组。散热层的厚度为30~50μ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层的厚度为40μm。通孔组由5个孔径为0.1~0.5mm的通孔排列成V形,且该V形的夹角为45°。散热层的材质为合成石墨膜,导热率为800~2000W/m·k。本技术提供的通讯产品的吸波膜,有效的提高了吸波膜的吸波性能,同时,由于使用中大量吸收电磁波,会导致电子产品的温度升高,利用设置散热层,并在散热层上开设通孔,在起到电磁噪声的抵制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热量的过于集中,有利于热量扩散,也避免了电子产品由于温升导致膜上翘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其中,将通孔组设计成45°的V形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吸波膜的强度,进一步的降低其损耗率,改善其加工性能,解决电子设备的导热问题。复合金属层由铜层和铝箔层叠加组成。复合金属层的厚度为30~50μ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复合金属层的厚度为45μm。由铜层和铝箔层叠加组成的复合金属层且其具有若干个棱镜凸起部,可以形成多次吸收,显著提高了吸波膜的吸波性能,同时,由于使用中大量吸收电磁波,会导致温度升高,这种具有若干个棱镜凸起部的金属层,避免了热量的过于集中,有利于热量扩散,也避免由于温升导致膜上翘,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吸波层的厚度为20~40μ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吸波层的厚度为30μm。吸波层由软磁性粉末与高分子基体混炼而成,将电子产品释放的电磁波以电损耗、磁损耗等方式转换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以达到降低电磁辐射的效果,在2~15GHz范围内有较好的吸收,可以将入射的电磁波反射回吸波层形成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吸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PET绝缘层、散热层、复合金属层、吸波层、磁性复合层、聚丙烯薄膜层、离型材料层,所述PET绝缘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散热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散热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复合金属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吸波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吸波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磁性复合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磁性复合层的下表面与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离型材料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与吸波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棱镜凸起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吸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PET绝缘层、散热层、复合金属层、吸波层、磁性复合层、聚丙烯薄膜层、离型材料层,所述PET绝缘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散热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散热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复合金属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吸波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吸波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磁性复合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磁性复合层的下表面与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离型材料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复合金属层与吸波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棱镜凸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绝缘层的厚度为2~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吸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由5个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蒋顺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津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