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13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支架。该组合式支架用于固定汽车的催化器,其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主支架和副支架的排布方向为由催化器至发动机方向,可以有效避开催化器上下方向的冲击点,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这种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固定点承载催化器前后方向的冲击,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支架适用于狭小空间,且具有明显提升的结构强度。

A combined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mbined bracket. The combined support is used for fixing the catalyst of the automobil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support and a auxiliary support. The arrangement direction of the main support and the auxiliary support is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catalyst to the engine, 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impact point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of the catalyst. Through the front and rear fixed points of the utility model to carry the impact of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of the catalyst, the combined suppor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a narrow space, and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ructural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支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的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支架,其尤其适用于固定催化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车辆的发动机舱空间狭小,其内同时布置有发动机101、201,催化器102、202等。一般情况下,催化器102、202是固定于发动机101、201上。如图1-图6所示,其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通用的将催化器102、202固定于发动机101、201上的固定装置,其中图1-3示出了常规的第一固定装置,图4-图6示出了常规的第二固定装置。如图1-图3所示,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主支架103和第一副支架104。第一主支架103和第一副支架104各自通过通孔而固定于发动机支架上。然而,当发动机为前排气型发动机时,随着催化器的容积朝大型化方向发展,发动机舱内的布置空间更加狭小,第一固定装置的第一主支架103的安装空间被大大缩小,第一副支架104甚至已无安装空间。在此情况下,第一主支架103不易被固定,即便将第一主支架103固定至既定位置,仅靠第一主支架103也无法保证催化器102的固定要求。对于第二固定装置,第二主支架203与发动机201之间采用两个固定点彼此固定,而第二副支架204与发动机201之间无连接,第二主支架203与第二副支架204采用两点固定的方式进行组合。对于这种第二固定装置,第二主支架203和第二副支架204彼此之间为图4所示的上下方向,然而在催化器202容积较大,重量较大的情况下,这种第二主支架203和第二副支架204的彼此固定方式连接点强度不足;此外,催化器202在上下方向的震动频率最高,当前构造的第二固定装置亦无法承受催化器202上下方向的载荷冲击。由上述内容可知,现有产品均不能满足大容积催化器在布置空间小前提下的刚度和强度,固定支架存在断裂的风险。此外,现有的固定装置也无法保证安装、拆卸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支架,其用于固定汽车的催化器。所述组合式支架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其中,所述主支架具有大致呈“几”字形的构造并且包括朝向发动机一侧且位于所述“几”字形构造的顶部的顶面,以及朝向催化器一侧且位于所述“几”字形构造的底部的翼状延伸部。所述翼状延伸部朝外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催化器上,其中所述顶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主支架能够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副支架具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其中所述第三通孔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第二通孔适配,从而使得所述副支架能够与所述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通孔被构造成能够使所述副支架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副支架被构造成Z字形板状构造并且包括位于所述Z字形的顶部的上平板、位于所述Z字形的底部的下平板以及连接所述上平板和所述下平板的过渡板,其中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位于所述下平板,而且其中所述副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平板上的第五通孔,其被构造成能够使所述副支架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孔被构造为台阶孔,且所述台阶孔的大口径端位于紧邻所述主支架的一侧,由此保证所述大口径端能够容纳穿过所述第四通孔的紧固件的头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支架的所述翼状延伸部被构造成具有适于贴合所述催化器的外表面的曲面形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支架的所述顶面被构造成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通孔紧邻所述发动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沿所述主支架的纵向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沿所述主支架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面还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副支架在朝向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上平板和所述过渡板上。根据本技术的组合式支架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主支架和副支架的排布方向为由催化器至发动机方向,可以有效避开催化器上下方向的冲击点,通过本技术这种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固定点承载催化器前后方向的冲击,保证了本技术的组合式支架适用于狭小空间,且具有明显提升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第一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安置环境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的催化器和第一固定装置催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示出图1、2的第一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第二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安置环境示意图;图5-图6是示出图4的催化器和第二固定装置催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组合式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10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从不同方向示出了主支架的结构;图11-1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从不同方向示出了副支架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组合式支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技术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水平”、“竖直”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组合式支架可用于固定汽车的催化器。如图7-13所示,组合式支架包括主支架310和副支架320。其中,主支架310具有大致呈“几”字形的构造并且包括朝向发动机一侧且位于“几”字形构造的顶部的顶面311,以及朝向催化器一侧且位于“几”字形构造的底部的翼状延伸部312。翼状延伸部312朝外延伸并且固定于催化器上,其顶面311开设有第一通孔313和第二通孔314。主支架310能够通过第一通孔313与发动机连接。副支架320具有第三通孔321和第四通孔322,其中第三通孔321被构造成能够与第二通孔314适配,从而使得副支架320能够与主支架310固定连接。第四通孔322被构造成能够使副支架320与发动机连接。根据上述构造的组合式支架,使用时,可先利用第四通孔322将副支架320固定于发动机,随后再通过第二通孔314与第三通孔321将主支架310与副支架320彼此固定,通过第一通孔313将主支架310与发动机彼此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第二固定装置的上下方向的承载能力由支架厚度来决定,本技术中的组合式支架中,由于主支架310和副支架320之间沿催化器至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支架,其用于固定汽车的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支架包括:/n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具有大致呈“几”字形的构造并且包括朝向发动机一侧且位于所述“几”字形构造的顶部的顶面,以及朝向催化器一侧且位于所述“几”字形构造的底部的翼状延伸部,所述翼状延伸部朝外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催化器上,其中所述顶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主支架能够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发动机连接;/n副支架,所述副支架具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其中所述第三通孔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第二通孔适配,从而使得所述副支架能够与所述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通孔被构造成能够使所述副支架与所述发动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支架,其用于固定汽车的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支架包括:
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具有大致呈“几”字形的构造并且包括朝向发动机一侧且位于所述“几”字形构造的顶部的顶面,以及朝向催化器一侧且位于所述“几”字形构造的底部的翼状延伸部,所述翼状延伸部朝外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催化器上,其中所述顶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主支架能够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副支架,所述副支架具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其中所述第三通孔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第二通孔适配,从而使得所述副支架能够与所述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通孔被构造成能够使所述副支架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架被构造成Z字形板状构造并且包括位于所述Z字形的顶部的上平板、位于所述Z字形的底部的下平板以及连接所述上平板和所述下平板的过渡板,其中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位于所述下平板,而且其中所述副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平板上的第五通孔,其被构造成能够使所述副支架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明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