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819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包括驾驶室、支撑板、左缓冲杆、右缓冲杆和主气缸,所述驾驶室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观测窗,驾驶室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加固杆,所述支撑板设置在驾驶室底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与驾驶室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支撑块上下两端分别与驾驶室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左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左缓冲杆,支撑板右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右缓冲杆,右缓冲杆左侧设置有右气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缓冲结构组件在不使用时,可以进行折叠,折叠后与支撑板平行,从而节省空间;缓冲结构在进行缓冲时,将缓冲过程分为三级,可保证有效缓冲,使驾驶员和驾驶室受到的冲击降低到最小。

A control room with safety protection function for construction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rol room with safety protection function for a construction elevator, which comprises a cab, a support plate, a left buffer rod, a right buffer rod and a main cylinder. The side wall of the cab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observation window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ab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einforcement rods, the support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cab, and between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cab is arranged Several support blocks,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upport block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ab and the support plate respectively, the left lower part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left buffer bars, the right lower right part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right buffer bars,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right buffer bar is provided with a right cylinder,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buffer structure component can be folded when not in use After folding, it is parallel to the support plate, so as to save space; during buffering, the buffering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which can ensure effective buffering and minimize the impact on the driver and c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机操控室,具体是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
技术介绍
施工电梯通常称为施工升降机,但施工升降机包括的定义更宽广,施工平台也属于施工升降机系列。单纯的施工电梯是由轿厢、驱动机构、标准节、附墙、底盘、围栏、电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由于其独特的箱体结构使其乘坐起来既舒适又安全,施工电梯在工地上通常是配合塔吊使用,一般载重量在0.3-3.6吨,运行速度为1-96M/min不等。施工升降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钢梁断裂、驱动结构供电不足、制动系统损坏、悬挂结构损坏等情况发生时,升降机会发生坠落,从而使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收到威胁,而市面上常见的升降机不具备应对该类危险的能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包括驾驶室、支撑板、左缓冲杆、右缓冲杆和主气缸,所述驾驶室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观测窗,驾驶室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加固杆,所述支撑板设置在驾驶室底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与驾驶室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支撑块上下两端分别与驾驶室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左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左缓冲杆,支撑板右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右缓冲杆,左缓冲杆右侧设置有左气缸,右缓冲杆左侧设置有右气缸,所述左气缸和右气缸内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内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左缓冲杆和右缓冲杆内均设置有导轨,第二伸缩杆底部均与导轨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主气缸设置在支撑板上方中部且固定连接,主气缸底部与主气管连接,主气管通过支气管与各个左气缸或右气缸连接,主气缸与主气管连接处设置有气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底部对应左缓冲杆、右缓冲杆、左气缸和右气缸处均设置有连接凸台,左缓冲杆、右缓冲杆、左气缸和右气缸顶部均与相对应的连接凸台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前后两左缓冲杆底部之间设置有连杆,前后两右缓冲杆底部之间也设置有连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伸缩杆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弹簧设置在第一伸缩杆底部与限位凸台之间,限位凸台底部设置有滑轮固定杆,滑轮固定杆内侧设置有滑轮且转动连接,滑轮底部与导轨底部相切,导轨与滑轮固定杆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气缸和右气缸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出气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1m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阀为电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缓冲结构组件在不使用时,可以进行折叠,折叠后与支撑板平行,从而节省空间;2、缓冲结构在进行缓冲时,将缓冲过程分为三级,可保证有效缓冲,使驾驶员和驾驶室受到的冲击降低到最小;3、缓冲结构通过主气缸充能,主气缸内蕴藏有高压气体,在使用时只需通过开关打开电磁阀即可,使用时方便,更容易应对危险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中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中局部放大图A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驾驶室;2、观测窗;3、加固杆;4、支撑板;5、支撑块;6、连接凸台;7、左缓冲杆;8、左气缸;9、连杆;10、右气缸;11、右缓冲杆;12、导轨;13、支气管;14、主气管;15、主气缸;16、气阀;17、第一伸缩杆;18、第二伸缩杆;19、弹簧;20、限位凸台;21、滑轮固定杆;22、滑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包括驾驶室1、支撑板4、左缓冲杆7、右缓冲杆11和主气缸15,所述驾驶室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观测窗2,驾驶室1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加固杆3,所述支撑板4设置在驾驶室1底部支撑板4底部,支撑板4与驾驶室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5,支撑块5上下两端分别与驾驶室1和支撑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左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左缓冲杆7,支撑板4右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右缓冲杆11,左缓冲杆7右侧设置有左气缸8,右缓冲杆11左侧设置有右气缸10,左气缸8和右气缸10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出气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1mm,所述左气缸8和右气缸10内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7,第一伸缩杆17内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8,所述左缓冲杆7和右缓冲杆11内均设置有导轨12,第二伸缩杆18底部均与导轨12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杆18上套设有弹簧19,第二伸缩杆18上设置有限位凸台20,所述弹簧19设置在第一伸缩杆17底部与限位凸台20之间,限位凸台20底部设置有滑轮固定杆21,滑轮固定杆21内侧设置有滑轮22且转动连接,滑轮22底部与导轨12底部相切,导轨12与滑轮固定杆21滑动连接,减震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进行折叠,折叠后与支撑板4平行,可节省空间。所述主气缸15设置在支撑板4上方中部且固定连接,主气缸15底部与主气管14连接,主气管14通过支气管13与各个左气缸8或右气缸10连接,主气缸15与主气管14连接处设置有气阀16,气阀16为电磁阀,方便进行控制开关,主气缸15内有高压气体,打开气阀16后即可通过气管进入左气缸8和右气缸10。所述支撑板4底部对应左缓冲杆7、右缓冲杆11、左气缸8和右气缸10处均设置有连接凸台6,左缓冲杆7、右缓冲杆11、左气缸8和右气缸10顶部均与相对应的连接凸台6转动连接,前后两左缓冲杆7底部之间设置有连杆9,前后两右缓冲杆11底部之间也设置有连杆9,连杆9能平衡各个缓冲杆之间的压力,且能加固缓冲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初始状态下,缓冲杆、气缸和伸缩杆折叠收起,与支撑板4平行,使用时,驾驶员在驾驶室1内,若出现意外,驾驶室从高处跌落时,驾驶员按下电磁阀开关,打开气阀16,主气缸15内气体通过气管进入左气缸8和右气缸10,气缸充气后,推动第一伸缩杆17,将左缓冲杆7和右缓冲杆11撑开,形成如图2所示的支架,驾驶室1不断下坠,连杆9触地后,缓冲杆被挤压,相对驾驶室1向上移动,弹簧19被压缩,第二伸缩杆18缩入第一伸缩杆17,形成一级缓冲,弹簧19被压缩,其势能较大时,左气缸8和右气缸10内的气体被压缩,形成二级缓冲,同时从出气孔溢出,由于出气孔孔径较小,气体溢出速度较慢,因此气体溢出形成三级缓冲,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缓冲对驾驶员进行保护。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包括驾驶室(1)、支撑板(4)、左缓冲杆(7)、右缓冲杆(11)和主气缸(15),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观测窗(2),驾驶室(1)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加固杆(3),所述支撑板(4)设置在驾驶室(1)底部支撑板(4)底部,支撑板(4)与驾驶室(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5),支撑块(5)上下两端分别与驾驶室(1)和支撑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左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左缓冲杆(7),支撑板(4)右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右缓冲杆(11),左缓冲杆(7)右侧设置有左气缸(8),右缓冲杆(11)左侧设置有右气缸(10),所述左气缸(8)和右气缸(10)内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7),第一伸缩杆(17)内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8),所述左缓冲杆(7)和右缓冲杆(11)内均设置有导轨(12),第二伸缩杆(18)底部均与导轨(12)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杆(18)上套设有弹簧(19),所述主气缸(15)设置在支撑板(4)上方中部且固定连接,主气缸(15)底部与主气管(14)连接,主气管(14)通过支气管(13)与各个左气缸(8)或右气缸(10)连接,主气缸(15)与主气管(14)连接处设置有气阀(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操控室,包括驾驶室(1)、支撑板(4)、左缓冲杆(7)、右缓冲杆(11)和主气缸(15),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观测窗(2),驾驶室(1)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加固杆(3),所述支撑板(4)设置在驾驶室(1)底部支撑板(4)底部,支撑板(4)与驾驶室(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5),支撑块(5)上下两端分别与驾驶室(1)和支撑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左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左缓冲杆(7),支撑板(4)右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右缓冲杆(11),左缓冲杆(7)右侧设置有左气缸(8),右缓冲杆(11)左侧设置有右气缸(10),所述左气缸(8)和右气缸(10)内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7),第一伸缩杆(17)内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8),所述左缓冲杆(7)和右缓冲杆(11)内均设置有导轨(12),第二伸缩杆(18)底部均与导轨(12)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杆(18)上套设有弹簧(19),所述主气缸(15)设置在支撑板(4)上方中部且固定连接,主气缸(15)底部与主气管(14)连接,主气管(14)通过支气管(13)与各个左气缸(8)或右气缸(10)连接,主气缸(15)与主气管(14)连接处设置有气阀(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升降机具有安全防护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