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底板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66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驾驶室底板结构及汽车,涉及货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驾驶室底板结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检修板,第二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底板和第三底板连接;第二底板设置有检修口,检修板设置于检修口处,检修板能够打开或关闭检修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驾驶室底板结构的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驾驶室底板结构及汽车,其结构简单,检修方便,有效地减少了驾驶室底板的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Cab floor structure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b bottom plate structure and an automobi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reight cars. The base plate structure of the cab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first base plate, a second base plate, a third base plate and a maintenance plat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base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ase plate and the third base plate; the second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maintenance port, and the maintenance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maintenance port, and the maintenance plate can open or close the maintenance port.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n automobile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structure of a cab. The cab bottom plate structure and the automobil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intenance,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weight of the cab bottom plate and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驾驶室底板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货车
,具体而言,涉及驾驶室底板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卡车驾驶室普遍采用翻转悬置结构,其通过扭杆或液压机构提供动力实现驾驶室翻转,从而对驾驶室下方零部件进行检修。其中,液压机构成本高,结构复杂,重量大,一般用于重型卡车驾驶室;扭杆机构结构相对简单,布置容易,发展较为成熟,常用于轻型卡车驾驶室。但是,由于对翻转悬置系统可靠性和耐疲劳性等要求较高,目前其材料以钢材为主,导致其重量较大。同时,采用翻转机构需额外的零部件采购费用,提高了驾驶室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底板结构,其结构简单,检修方便,有效地减少了驾驶室底板的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关于驾驶室底板结构的技术方案:一种驾驶室底板结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检修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三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底板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板设置于所述检修口处,所述检修板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检修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成夹角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成夹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检修板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或所述第三底板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当所述检修板与所述第三底板转动连接时,所述驾驶室底板结构还包括转动件,所述检修板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三底板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当所述检修板与所述第三底板转动连接时,所述检修板上设置有锁定件,所述检修板通过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一底板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卡环,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检修板,所述卡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卡环能够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卡接。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底板结构还包括悬置组件,所述悬置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三底板上,所述悬置组件用于与车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悬置组件包括第一悬置件和第二悬置件,所述第一悬置件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悬置件与所述第三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悬置件和所述第二悬置件均用于与车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底板结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一底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其结构简单,检修方便,有效地减少了驾驶室底板的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关于汽车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包括车架和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底板结构,所述驾驶室底板结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检修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三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底板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板设置于所述检修口处,所述检修板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检修口。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三底板均与所述车架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驾驶室底板结构及汽车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驾驶室底板结构及汽车,在需要对驾驶室下方的零部件进行检修时,将检修板打开漏出检修口,通过检修口对驾驶室下方的零部件进行检修,无须将整个驾驶室进行翻转,从而减少对于翻转驾驶室的机构设备的投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驾驶室底板包括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之间的连接,将整个底板分为多块,使得驾驶室底板结构能够在与汽车车架连接时配合更加紧密,更加接近车架的形状,从而保证驾驶室的内部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底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底板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I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IV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V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标:10-驾驶室底板结构;100-第一底板;200-第二底板;300-第三底板;400-检修板;500-转动件;600-悬置组件;700-支撑件;410-检修口;420-锁定件;421-第一安装部;422-第二安装部;423-卡环;610-第一悬置件;620-第二悬置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底板结构1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底板结构10,其结构简单,检修方便,有效地减少了驾驶室底板的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底板结构10可以应用于轻卡汽车、装载机或者拖拉机等汽车驾驶室中,在现有技术中,驾驶室下方的零部件的检修通过翻转悬置结构实现对驾驶室的翻转检修。翻转悬置结构中,前悬置和后悬置为驾驶室提供支撑点,前悬置采用螺栓与驾驶室骨架连接;后悬置通过锁止机构与驾驶室连接,实现驾驶室锁止功能;打开锁止机构后,驾驶室整体可绕扭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室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检修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三底板连接;/n所述第二底板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板设置于所述检修口处,所述检修板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检修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检修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三底板连接;
所述第二底板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板设置于所述检修口处,所述检修板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检修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成夹角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成夹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板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或所述第三底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修板与所述第三底板转动连接时,所述驾驶室底板结构还包括转动件,所述检修板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三底板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修板与所述第三底板转动连接时,所述检修板上设置有锁定件,所述检修板通过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一底板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小龙何天译吴圣波朱登科刘翰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坚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