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28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包括用于螺旋弹簧与驾驶室相连的连接件以及限位装置、阻尼器,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及阻尼器的下端均安装在连车架上,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及阻尼器的上端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阻尼器包括缸体及缸体端盖,所述阻尼器还包括缓冲弹性组件、活塞组件以及伸缩减振弹性组件,所述缓冲弹性组件及活塞组件在缸体内部,所述伸缩减振弹性组件在缸体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阻尼器具有很好减振作用,提高了汽车行驶时的平稳性及其它机件的寿命。

A fully floating cab mounting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ull floating cab mount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iece for connecting the spiral spring and the cab, a limiting device and a damper. The lower end of the spiral spring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damper are installed on the connecting frame, the upper end of the spiral spring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damper are installed on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damper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and a cylinder body end cove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damper is installed on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damper also comprises a buffer elastic component, a piston component and a telescopic vibration damping elastic component, wherein the buffer elastic component and the piston component are inside the cylinder block, and the telescopic vibration damping elastic component is outside the cylinder block; the damper of the invention has a good vibration damping effect, which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when driving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other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乘车平顺性有较高的要求,对大中型货车等商用车辆的平顺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辆驾驶室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对整车的振动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如图1所示,驾驶室底板1上设有上垫块2及下垫块3,下垫块3的一端在托架4的上部,托架4固定在车架上;传统的连接方式是将驾驶室与车架用橡胶垫块进行连接,驾驶室相对车体振动时,橡胶垫块趁手冲击,达到弹性隔振的目的;但是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并不能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在传统设计中,货车驾驶室直接安装在车架上,车辆行驶的振动直接传递到驾驶室,驾驶室平顺性比较差;为了提高车辆特别是重型货车驾驶室的平顺性,国内一些厂家开始采用驾驶室悬置隔振即使,通过弹簧阻尼元件组成的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在车架上;目前常用的驾驶室悬置系统为半浮式,即,将驾驶室前部直接与车架相连,驾驶室后部通过弹簧阻尼器与车架相连,但是常规的弹簧阻尼器长期使用后由于弹簧性能减弱会严重影响汽车的平顺性,由于弹簧阻尼器具有减振作用,弹簧阻尼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及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当使阻尼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新的阻尼器,主要包括伸缩减振弹性组件、活塞组件及缓冲弹性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新的阻尼器,主要包括伸缩减振弹性组件、活塞组件及缓冲弹性组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包括用于螺旋弹簧与驾驶室相连的连接件及限位装置、阻尼器,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及阻尼器的下端均安装在连车架上,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及阻尼器的上端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阻尼器包括缸体及缸体端盖,所述阻尼器还包括缓冲弹性组件、活塞组件以及伸缩减振弹性组件,所述缓冲弹性组件及活塞组件在缸体内部,所述伸缩减振弹性组件在缸体外部;所述缓冲弹性组件包括轴,所述轴上设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套装在所述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固定栓内,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通过轨道安装在所述轴;所述轴的两端设有弹簧并通过弹簧端盖及自锁螺母锁紧。具体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上限位块、下限位块,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冲击块,所述冲击块位于所述上限位块及所述下限位块之间;所述连接件直接与驾驶室相连,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冲击块连为一体,驾驶室跳动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冲击块一起上下跳动,所述限位装置安装在车架上,与车架之间没有相对位移,所述限位装置上的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分别起上下限位作用;当驾驶室上跳达到上限位时,冲击块的橡胶冲击上限位块,到达下限位时,冲击块的橡胶冲击下限位块,从而使得螺旋弹簧跳动量始终限制在限位装置限定的范围内,为一种刚性结构;该结构工作原理简单,结构容易实现,且能始终将悬置结构的跳动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更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及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侧板上分别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滚珠。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栓上设有短杆,所述短杆上安装有垫块;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长杆,所述长杆通过安装片与活塞组件连接;所述固定栓采用球体制作,所述固定栓与所述固定支架为球面接触。所述缓冲弹性组件借鉴了动物腿部骨骼接触方式,使所述固定栓及所述固定支架之间通过球面接触,提高了所述缓冲弹性组件的承重力;所述轴两端的弹簧、弹簧端盖和自锁螺母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所述长杆绕所述轴旋转时所受摩擦阻力的粗调;位于所述摩擦片径向外侧的滚珠,随所述长杆旋转,所述滚珠在凹槽内滚动,而所述轨道上的凹槽为所述滚珠的圆周运动提供轨迹,所述滚珠与所述轨道相互配合实现所述长杆所受摩擦力的微调;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侧板上、摩擦片与所述轨道之间,通过周向均匀的三项凸台实现咬合连接;所述固定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轴上。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减振弹性组件包括橡胶空气弹簧,所述橡胶空气弹簧通过导向套套装在所述缸体外的活塞杆上。更进一步的,所述橡胶空气弹簧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法兰环、橡胶弹簧、腰环;所述橡胶弹簧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法兰环上;所述橡胶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下盖板与所述法兰环上;所述腰环位于所述橡胶弹簧中部;所述上盖板上设有两个气源口。在所述橡胶空气弹簧内填充压缩空气,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实现弹性的作用,所述橡胶空气弹簧的刚度可随载荷而变,所述橡胶空气弹簧能同时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也能传递扭矩,所述橡胶空气弹簧通过调整内压力,可以得到不同的承载能力,所述橡胶空气弹簧更加平稳,减振效果更好。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第一导向套,所述上盖板上还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导向套的一端延伸是所述第一密封圈处;所述下盖板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套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下盖板连接在所述缸体端盖上。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所述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出口方向设有内密封件,所述内密封件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端设有缓冲弹性元件,所述缓冲弹性元件的上端与所述缸体端盖相连,所述第一密封件及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设有外密封件。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还设有活塞密封片,所述活塞密封片与活塞相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之间是设有第三密封件。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活塞密封片与所述缸体形成第二腔室。更进一步的,所述缸体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更换所述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内的液体的开口。在所述活塞组件内形成有回油孔,所述活塞组件及所述缓冲弹性组件自所述缸体的一端起依次设置于所述缸体内,所述缸体为柱形;所述活塞杆依次穿过所述缸体端盖并与所述活塞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缓冲弹性组件固定相连;在所述活塞杆受外力的作用下,工作液体从第一腔室经过所述回油孔流向所述第二腔室,实现驾驶室在跳动时的缓冲效果;而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缓冲弹性组件可保证所述阻尼器在外力推动所述活塞杆及外力从所述活塞杆上卸去的时候具有缓冲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的阻尼器改善了因悬置结构的螺旋弹簧动扰度过大引起的冲击振动力,使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平顺性;2、设置在阻尼器上的伸缩减振弹性组件中橡胶空气弹簧减振更平稳,更可控;3、设置的缓冲弹性组件借鉴了动物腿部骨骼的接触方式,提高了缓冲弹性组件的承重力;4、通过缓冲弹性组件中轴两端的弹簧、弹簧端盖和自锁螺母相互配合实现长杆绕轴转动时所受阻力的粗调,通过滚珠与轨道的相互配合实现长杆所受摩擦力的微调,保证了阻尼器在外力推动活塞杆及外力从活塞杆上卸去的时候就有很好的缓冲效果。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包括用于螺旋弹簧(5)与驾驶室相连的连接件(6)及限位装置(7)、阻尼器(8),所述螺旋弹簧(5)的下端及阻尼器(8)的下端均安装在连车架上,所述螺旋弹簧(5)的上端及阻尼器(8)的上端安装在所述连接件(6)上;所述阻尼器(8)包括缸体(801)及缸体端盖(802);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8)还包括缓冲弹性组件(81)、活塞组件(82)以及伸缩减振弹性组件(83),所述缓冲弹性组件(81)及活塞组件(82)在缸体(801)内部,所述伸缩减振弹性组件(83)在所述缸体(801)外部;所述缓冲弹性组件(81)包括轴(811),所述轴(811)上设有固定栓(812),所述固定栓(812)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扭簧(813),所述扭簧(813)套装在所述轴(811)上;所述固定支架(814)两侧对称设有轨道(815),所述轨道(815)与所述固定支架(814)之间设有摩擦片(819);所述轴(811)的两端设有弹簧(816)并通过弹簧端盖(818)及自锁螺母(817)锁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包括用于螺旋弹簧(5)与驾驶室相连的连接件(6)及限位装置(7)、阻尼器(8),所述螺旋弹簧(5)的下端及阻尼器(8)的下端均安装在连车架上,所述螺旋弹簧(5)的上端及阻尼器(8)的上端安装在所述连接件(6)上;所述阻尼器(8)包括缸体(801)及缸体端盖(802);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8)还包括缓冲弹性组件(81)、活塞组件(82)以及伸缩减振弹性组件(83),所述缓冲弹性组件(81)及活塞组件(82)在缸体(801)内部,所述伸缩减振弹性组件(83)在所述缸体(801)外部;所述缓冲弹性组件(81)包括轴(811),所述轴(811)上设有固定栓(812),所述固定栓(812)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扭簧(813),所述扭簧(813)套装在所述轴(811)上;所述固定支架(814)两侧对称设有轨道(815),所述轨道(815)与所述固定支架(814)之间设有摩擦片(819);所述轴(811)的两端设有弹簧(816)并通过弹簧端盖(818)及自锁螺母(817)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815)及所述固定支架(814)的两侧板(8143)上分别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滚珠(8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栓(812)上设有短杆(8121),所述短杆(8121)上安装有垫块(8122);所述固定支架(814)上设有长杆(8141),所述长杆(8141)通过安装片(8142)与活塞组件(8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减振弹性组件(83)包括橡胶空气弹簧(831),所述橡胶空气弹簧(831)通过导向套套装在所述缸体(801)外的活塞杆(80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空气弹簧(831)包括上盖板(8311)、下盖板(8312)、法兰环(8313)、橡胶弹簧(8314)和腰环(8315);所述橡胶弹簧(8314)的一端通过螺栓(8316)固定在所述上盖板(8311)与所述法兰环(8313)上;所述橡胶弹簧(8314)的另一端通过螺栓(8316)固定在所述下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高欢马浩鹏石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史雷帝三维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