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266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包括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所述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发热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铆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铆接式发热片,可借助铆接工具实现自动化安装,效率高且合格率高。

A riveted heating pla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iveted heating shee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eating sheet and a second heating sheet, wherein a support bod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heating sheet and the second heating sheet, one end of the support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heating sheet,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support body; both ends of the first heating sheet and the second heating sheet are provided with riveting structures. The riveted heating pie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be installed automatically with the aid of riveting tool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qualificat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接式发热片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保护器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铆接式发热片。
技术介绍
热保护器是常用的一种电路保护元件,申请号为201910427597.0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性能较好的热保护器,在静触点和动触点形成的电路上并联有热敏陶瓷和电阻丝形成的串联电路的热保护器,这种热保护器,当电路出现过载、短路等故障时,流过热敏陶瓷和电阻丝形成的串联电路的电流迅速变大,热敏电阻发热促进动触点和静触点快速分离,提高了热敏电阻的灵敏性。在生产中,电阻丝是用人工切割后一个个放到产品内部,通过人工做到保护器产品里面,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安装效率低下,且由于不同的人技术水平不同,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同,产品合格率低;2、电阻丝焊接到两块底板上后,将底板与外壳连接时两块底板容易相对扭曲变形,给底板的安装工作造成很大麻烦,尤其是对于小型和微型的热保护器,其空间结构有限,一旦两块底板相对扭曲变形,就很难安装,因此无法自动化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铆接式发热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包括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所述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发热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铆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平行设置;所述支撑体垂直于所述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将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连接为一体,形成工字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交叉设置为一体,连接位置形成所述支撑体。优选的,所述铆接结构为铆接孔。优选的,所述铆接孔的内侧周向设置有多条断痕。优选的,所述铆接结构为铆接柱。优选的,铆接结构前端为向前凸出的球面,铆接结构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球面两侧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与球面的前端连接的第一圆弧、与开口的侧壁连接的第二圆弧以及连接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的第三圆弧,所述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的弧面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三圆弧的弧面向内侧凸出;所述第一圆弧位于所述球面的外侧,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开口的内侧,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有间距。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形状为矩形。优选的,铆接结构前端的球面形状用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的圆台形替代,所述圆台形的后端与开口的底端齐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铆接式发热片,使用前,将两块底板也要设置上与铆接结构配合的结构,并将两块底板固定好后即可方便的将该发热片铆接到两块底板上,该结构可借助铆接工具实现自动化安装,效率高且合格率高。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实施例1的一种铆接式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实施例1的一种铆接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实施例2的一种铆接式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实施例2的一种铆接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示出了实施例2的一种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实施例2的一种铆接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标记:第一发热片5、第二发热片6、支撑体7、铆接孔8、断痕8-1、铆接柱9、开口9-1、导向部9-2、第一圆弧9-3、第三圆弧9-4、第二圆弧9-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包括第一发热片5和第二发热片6,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体7,所述支撑体垂直于所述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将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连接为一体,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铆接结构。该结构,使用前,将两块底板也要设置上与铆接结构配合的结构,并将两块底板固定好后即可方便的将该发热片铆接到两块底板上,该结构可借助铆接工具实现自动化安装,效率高且合格率高。铆接时,可以将两块底板与热保护器外壳组装后直接铆接,也可以将两个底板装到模具上后将发热片铆接后再与热保护器外壳组装,无论如何组装,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通过支撑体相互支撑,不会扭曲变形,有利于自动化安装。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述铆接结构为铆接孔8,所述铆接孔的内侧周向设置有多条断痕8-1,通过将铆接孔上周向设置多条断痕,从而可以对两块底板上的铆接柱的制作精度要求降低或者对铆接孔的制作精度降低:当铆接柱的直径大于铆接孔的直径导致铆接柱不容易穿过铆接孔时,多条断痕受力撑开,使得铆接孔的直径增大,从而便于铆接柱穿过铆接孔,当然制作的铆接孔和铆接柱合适时,断痕不会被撑开。实施例2: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包括第一发热片5和第二发热片6,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体7,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交叉设置为一体,连接位置形成所述支撑体,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铆接结构。该结构,使用前,将两块底板也要设置上与铆接结构配合的结构,并将两块底板固定好后即可方便的将该发热片铆接到两块底板上,该结构可借助铆接工具实现自动化安装,效率高且合格率高。铆接时,可以将两块底板与热保护器外壳组装后直接铆接,也可以将两个底板装到模具上后将发热片铆接后再与热保护器外壳组装,无论如何组装,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形成两个三角形结构而相互支撑,不会扭曲变形,有利于自动化安装。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4和图5,所述铆接结构为铆接柱9,铆接结构前端(铆接时首先与其配合的结构接触的一端)为向前凸出的球面,铆接结构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球面两侧的开口9-1,所述开口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开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部9-2,所述导向部包括与球面的前端连接的第一圆弧9-3、与开口的侧壁连接的第二圆弧9-5以及连接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的第三圆弧9-4,所述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的弧面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三圆弧的弧面向内侧凸出,所述第一圆弧位于所述球面的外侧,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开口的内侧,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有间距。这种结构,在铆接时,导向部首先穿过底板的铆接孔,当铆接柱前端铆接孔挤压时,开口向内侧收缩,有利于铆接柱前端穿过底板上的铆接孔,当铆接柱前端穿过铆接孔后,开口恢复原状,对铆接柱前端施加外力,两个导向部向内侧弯曲后相互支撑,使开口向外侧扩张,从而使得铆接的更牢固,当然铆接时,铆接柱前端整体也向外部扩张。开口的深度可以设置的略深一些,这样,假设铆接孔的直径制作的不是很精确,略小于铆接孔的直径,这样,铆接柱虽然不能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热片(5)和第二发热片(6),所述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体(7),所述支撑体(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发热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连接;/n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铆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热片(5)和第二发热片(6),所述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体(7),所述支撑体(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发热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铆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平行设置;
所述支撑体垂直于所述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将第一发热片和第二发热片连接为一体,形成工字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片和所述第二发热片交叉设置为一体,连接位置形成所述支撑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结构为铆接孔(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铆接式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孔的内侧周向设置有多条断痕(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兆龙汪文瀚郝琰申李健伟卞开友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宝珠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