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电池盖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249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盖板沿平行电芯卷绕轴线的方向延伸,且盖板上开设有注液孔,注液孔中电解液的滴落路径途径电芯位于卷绕轴线上的侧端面。其中,基材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电芯后,电芯位于卷绕轴线上的侧端面具有多层基材之间的缝隙,当注液孔对应侧端面设置,注液孔中电解液在重力作用下滴落时,便会经过侧端面并从侧端面的缝隙渗入电芯,进而从隔膜的侧边渗入到隔膜两侧的正极层和负极层中,电解液不会从电芯顶部滴落而受到隔膜的阻挡,提高电解液的注液效率。

Battery and battery cover assembl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ttery and a battery cover plate assembly. The battery cover plate assembly includes a cover plate, the cover plate extends along the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winding axis of the electric core, and the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jection hole, and the drip path of the electrolyte in the liquid injection hole is through the side end face of the electric core on the winding axis. After the base material is wound around the winding axis to form the core, the side end surface of the core located on the winding axis has a gap between multi-layer base materials. When the corresponding side end surface of the injection hole is set, and the electrolyte in the injection hole drips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it will pass through the side end surface and penetrate into the core from the gap of the side end surface, and then penetrate in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lay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diaphragm from the side edge of the diaphragm The electrolyte will not drop from the top of the cell and be blocked by the diaphragm, thus improving the liquid inj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oly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及电池盖板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电池及电池盖板组件。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无公害和快速充、放电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器件中,并逐步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拓展应用范围。一般地,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盖板组件、电芯和电解液,壳体和盖板组件组成一密封空间,电芯和电解液收容于该密封空间内。盖板组件包括盖板,盖板上开设有注液孔,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注入电解液。但是,传统的铝壳电池,尤其是铝壳全极耳电池,注液后需要静止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使电解液浸润到电芯内部,注液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注液效率较高的电池盖板组件。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沿平行电芯卷绕轴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中电解液的滴落路径途径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卷绕轴线上的侧端面。上述电池盖板组件中,盖板上开设有注液孔,注液孔中电解液的滴落路径途径电芯位于卷绕轴线上的侧端面。其中,基材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电芯后,电芯位于卷绕轴线上的侧端面具有多层基材之间的缝隙,当注液孔对应侧端面设置,注液孔中电解液在重力作用下滴落时,便会经过侧端面并从侧端面的缝隙渗入电芯,进而从隔膜的侧边渗入到隔膜两侧的正极层和负极层中,电解液不会从电芯顶部滴落而受到隔膜的阻挡,提高电解液的注液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液孔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注液孔分别对应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卷绕轴线上相对的两个所述侧端面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盖板延伸方向相对两侧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注液孔包括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所述第一注液孔和所述第二注液孔中的一者,位于所述正极极柱在所述盖板延伸方向上背向所述负极极柱的一侧,所述第一注液孔和所述第二注液孔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负极极柱在所述盖板延伸方向上背向所述正极极柱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负极极柱连接且位于所述盖板同一侧的正极盖板极耳和负极盖板极耳;所述正极盖板极耳和所述负极盖板极耳分别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外扩,所述正极盖板极耳和所述负极盖板极耳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负极极柱之间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盖板极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外扩段,所述负极盖板极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段和第二外扩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负极极柱连接;在平行所述盖板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外扩段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段向远离所述负极极柱的方向外扩,所述第二外扩段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段向远离所述正极极柱的方向外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盖板极耳还包括第一过渡段,所述负极盖板极耳还包括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沿平行所述盖板延伸的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外扩段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段沿平行所述盖板延伸的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外扩段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扩段向所述盖板的投影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注液孔所在区域重叠,所述第二外扩段向所述盖板的投影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注液孔所在区域重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盖板极耳或所述负极盖板极耳上设置有过流熔断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电芯、电解液及上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所述电池盖板组件盖设于所述外壳上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解液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电芯吸附所述电解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由基材绕所述卷绕轴线卷绕并压扁后形成,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卷绕轴线上的侧端面为,中心层基材的侧边凸出、外层基材的侧边逐渐内缩形成的倾斜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盖板上的极柱、及与所述极柱连接并位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电芯一侧的盖板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沿所述电芯的所述卷绕轴线方向凸出设置于所述电芯本体上的电芯极耳,所述电芯极耳与所述盖板极耳焊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盖板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池盖板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电芯210、电解液及电池盖板组件100,电池盖板组件100盖设于外壳上形成收容空间,电芯210和电解液设于收容空间内,且电芯210吸附电解液。电池盖板组件100与电芯210电连接,形成正负电极,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在正负电极之间移动,实现充放电功能。外壳形成有具有开口的收容腔,从开口将电芯210装入收容腔,并将电池盖板组件100盖设于开口处,封闭开口。可选地,外壳为铝壳。电芯210为卷绕电芯,制作过程中基材绕卷绕轴线a缠绕,然后压扁制得。其中,基材包括正极层、负极层及隔膜,隔膜设置于正极层与负极层之间,防止正负极短路。进一步地,基材卷绕后形成的电芯210包括电芯本体212和电芯极耳214,电芯极耳214沿电芯210的卷绕轴线a方向凸出设置于电芯本体212上。可选地,电芯极耳214为全极耳。电池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0、极柱20及盖板极耳,极柱20设于盖板10上,盖板极耳与极柱20连接并位于盖板10靠近电芯210的一侧,并与电芯极耳214焊接,以将电芯210中的正负极层引导至极柱20上。具体地,极柱20包括正极极柱21和负极极柱23,盖板极耳包括分别与正极极柱21和负极极柱23连接的正极盖板极耳41和负极盖板极耳42,电芯极耳214包括沿卷绕轴线a分别位于电芯本体212两端的两个,两个电芯极耳214分别与正极盖板极耳41和负极电极极耳焊接,实现电芯本体212中正极层与正极极柱21的电连接,及电芯本体212中负极层与负极极柱23的电连接。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卷绕电芯210的基材中,隔膜绝缘设置于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如果,从电芯210卷绕的周向上注射电解液,电解液受到隔膜的阻碍后很难渗入电芯210内部,电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0),所述盖板(10)沿平行电芯(210)卷绕轴线(a)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盖板(10)上开设有注液孔(11),所述注液孔(11)中电解液的滴落路径途径所述电芯(210)位于所述卷绕轴线(a)上的侧端面(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0),所述盖板(10)沿平行电芯(210)卷绕轴线(a)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盖板(10)上开设有注液孔(11),所述注液孔(11)中电解液的滴落路径途径所述电芯(210)位于所述卷绕轴线(a)上的侧端面(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11)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注液孔(11)分别对应所述电芯(210)位于所述卷绕轴线(a)上相对的两个所述侧端面(21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盖板(10)延伸方向相对两侧的正极极柱(21)和负极极柱(23);
所述注液孔(11)包括第一注液孔(13)和第二注液孔(15),所述第一注液孔(13)和所述第二注液孔(15)中的一者,位于所述正极极柱(21)在所述盖板(10)延伸方向上背向所述负极极柱(23)的一侧,所述第一注液孔(13)和所述第二注液孔(15)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负极极柱(23)在所述盖板(10)延伸方向上背向所述正极极柱(2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正极极柱(21)和所述负极极柱(23)连接且位于所述盖板(10)同一侧的正极盖板极耳(41)和负极盖板极耳(42);
所述正极盖板极耳(41)和所述负极盖板极耳(42)分别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外扩,所述正极盖板极耳(41)和所述负极盖板极耳(4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正极极柱(21)与所述负极极柱(23)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盖板极耳(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段(43)和第一外扩段(45),所述负极盖板极耳(4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段(44)和第二外扩段(46),所述第一连接段(43)和所述第二连接段(44)分别与所述正极极柱(21)和所述负极极柱(23)连接;
在平行所述盖板(10)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外扩段(45)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段(43)向远离所述负极极柱(23)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华李影李乾乾曾庆苑魏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