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193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包括低温散热器,高温散热器,散热阀芯;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下方左侧固定连接有低温进液口,且低温散热器的下方右侧同样安装有低温出液口;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左上角固定连接有高温进液口,且高温散热器的下侧加工有高温出液口;对于整车冷却系统设计而言,使前端模块进风流畅,有利于冷却系统前端模块的功能实现,提高了散热效率,综上所述,比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散热器采用了前后并列安装高、低温散热器的方式,使两散热器分别满足发动机高温冷却需求和电机低温冷却需求,降低了所占用的布置空间和成本。

A new structure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structure of a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including a 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a high temperature radiator and a heat dissipation valve core; a low temperature liquid inlet is fixedly connec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and a low temperature liquid outlet is also install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a high temperature liquid inlet is fixedly connected on the left upper corner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radiator,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radiator is processed There is a high-temperature liquid outlet; for the design of the cooling system of the whole vehicle, the air inlet of the front-end module is smooth,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unctional realization of the front-end module of the cooling system and impro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In summary,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radiator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he front and rear side-by-side installation of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radiators is adopted, so that the two radiators can respectively meet the needs of high-temperature engine cooling and low-temperature motor cooling Cooling demand reduces the occupied layout space and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散热器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燃油发动机仅需对发动机冷却即可,而新型混合动力车型需要同时给发动机和电机提供冷却,由于发动机和电机所需的冷却温度不同,现在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设计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来分别给发动机和电机进行冷却,这种方案由于新增一个低温散热器,会占用较多的布置空间,成本压力也大,不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另一种是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集成,内部设置隔板,现有的方案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采用左右方式并排设置,这会减小高温和低温散热器迎风面积,且增加风阻,影响冷却效果。现有的比如专利号为CN201720819376.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自散热式新能源汽车散热器,其基本描述为:该装置包括固定板一、固定板二、通液管、散热翅片,所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均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设有六组通液管,所述通液管管壁外侧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位于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的凹槽中,其中一侧两端的通液管分别设有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其余的通液管之间均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所述固定板二上设有风扇和钢管,所述风扇的外侧设有电动球阀一,所述钢管的外侧设有电动球阀二。基于上述专利描述,可以看出,类似于此专利中的汽车散热器使用时需安装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来分别给发动机和电机进行冷却,占用较多的布置空间,成本压力也大,不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以解决类似于此专利中的汽车散热器使用时需安装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来分别给发动机和电机进行冷却,占用较多的布置空间,成本压力也大,不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包括低温散热器,高温散热器,散热阀芯;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下方左侧固定连接有低温进液口,且低温散热器的下方右侧同样安装有低温出液口;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左上角固定连接有高温进液口,且高温散热器的下侧加工有高温出液口;所述散热阀芯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框,且固定边框的两侧通过螺栓连接分别安装有一处安装支架。进一步的,所述低温散热器位于散热阀芯内,且低温散热器位于散热阀芯沿车辆前进方向的后侧。进一步的,所述高温散热器同样位于散热阀芯内,且高温散热器位于散热阀芯的沿车辆前进方向的前侧。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阀芯的内部空间的中间加工有隔板,且散热阀芯内的隔板平行于散热阀芯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边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阀芯,且固定边框内固定连接有低温散热器和高温散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设计在现有的汽车散热器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将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集成在一起,使两个原本不同功能的热交换器集成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一个热交换器,较普通的高、低温散热器分离的设计而言,提高了零部件的集成化程度、简化前端模块的安装布置设计、节省整车布置空间和降低零件制造成本;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沿车辆前进方向由前向后依次设置汽车前端,且采用前后并列设置中间用隔板隔开的方式,对于整车冷却系统设计而言,使前端模块进风流畅,有利于冷却系统前端模块的功能实现,提高了散热效率,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比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散热器采用了前后并列安装高、低温散热器的方式,使两散热器分别满足发动机高温冷却需求和电机低温冷却需求,降低了所占用的布置空间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低温散热器;2、高温散热器;3、散热阀芯;4、安装支架;5、高温进液口;6、高温出液口;7、低温进液口;8、低温出液口;9、固定边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包括低温散热器1,高温散热器2,散热阀芯3;低温散热器1的下方左侧固定连接有低温进液口7,且低温散热器1的下方右侧同样安装有低温出液口8;高温散热器2的左上角固定连接有高温进液口5,且高温散热器2的下侧加工有高温出液口6;散热阀芯3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框9,且固定边框9的两侧通过螺栓连接分别安装有一处安装支架4。其中,低温散热器1位于散热阀芯3内,且低温散热器1位于散热阀芯3沿车辆前进方向的后侧,此结构的低温散热器1如图2所示,采用前后并排两种类型的散热器,可实现两种不同用途的散热器在散热过程中由于进风的流畅度不同,使在后方的低温散热器1散热效果低于高温散热器2,可为电机提供散热。其中,高温散热器2同样位于散热阀芯3内,且高温散热器2位于散热阀芯3的沿车辆前进方向的前侧,此结构的高温散热器2如图2所示,高温散热器2位于散热阀芯3的汽车行驶方向的前方,可使流经高温散热器2的进风流畅度较高,散热效果好于后方的低温散热器1,可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其中,散热阀芯3的内部空间的中间加工有隔栏,且散热阀芯3内的隔栏平行于散热阀芯3外表面,此结构的散热阀芯3如图1所示,散热阀芯3中间的隔栏使高温散热器2和低温散热器1不直接接触,不影响相互之间的散热功能。其中,固定边框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阀芯3,且固定边框9内固定连接有低温散热器1和高温散热器2,此结构的固定边框9如图1所示,固定边框9固定两散热器的位置,使两散热器保持前后并列安装,有利于节省空间和保持各自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将高低温散热器的高温散热器2一侧朝向汽车行驶方向的前侧,低温散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散热器(1),高温散热器(2),散热阀芯(3);所述低温散热器(1)的下方左侧固定连接有低温进液口(7),且低温散热器(1)的下方右侧同样安装有低温出液口(8);所述高温散热器(2)的左上角固定连接有高温进液口(5),且高温散热器(2)的下侧加工有高温出液口(6);所述散热阀芯(3)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框(9),且固定边框(9)的两侧通过螺栓连接分别安装有一处安装支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散热器(1),高温散热器(2),散热阀芯(3);所述低温散热器(1)的下方左侧固定连接有低温进液口(7),且低温散热器(1)的下方右侧同样安装有低温出液口(8);所述高温散热器(2)的左上角固定连接有高温进液口(5),且高温散热器(2)的下侧加工有高温出液口(6);所述散热阀芯(3)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框(9),且固定边框(9)的两侧通过螺栓连接分别安装有一处安装支架(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散热器(1)位于散热阀芯(3)内,且低温散热器(1)位于散热阀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兰江发林任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