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换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56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换热设备。其中,压缩机包括:转子结构;曲轴,曲轴穿过转子结构;挡油结构,挡油结构连接在曲轴的顶端并与转子结构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挡油空间,其中,挡油结构包括碗状结构,且碗状结构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缝隙,开口缝隙连通至碗状结构的顶部边缘处,且碗状结构的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置有挡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排油率高的问题。

Compressor and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 device. The compressor comprises a rotor structure, a crankshaft passing through the rotor structure, an oil retaining structure, wherein the oil retaining structure is connected at the top of the crankshaft and forms a first oil retaining space with the end face of the rotor structure, wherein the oil retain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bowl structure, and at least one opening gap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bowl structure, and the opening gap is connected to the top edge of the bowl structure, And an oil baffl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and / o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bow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high oil discharge rate of the compressor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换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旋转变频压缩机运行时,内部若过多的冷冻油随着排气气流进入换热系统,则会影响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降低系统性能,并使得压缩机的回油变得困难,容易导致压缩机缺冷冻油,造成压缩机零部件润滑不良,磨损加剧,无法保证压缩机运行可靠性。在现有的压缩机中,挡油帽一般为U型结构,竖直U型外侧壁面对混合的冷媒、冷冻油扰动的接触面积小,且结构单一,导致分离效果差,压缩机中的冷冻油流入空调系统,影响换热效率,降低空调性能。并且,为保证转子铁芯与曲轴的过盈配合长度,曲轴需要高出挡油帽,挡油帽中间冲有圆型轴孔,且内径大于曲轴外径。混合的冷媒、冷冻油通过转子铁芯通流孔上窜,通过挡油帽轴孔再经排气管直接排出压缩机,导致压缩机排油率高,换热设备性能变差。而且在现有的压缩机中挡油帽底面与转子铁芯端面贴合,只靠竖直U型面进行一次油气分离,分离效率较低,压缩机排油率高,空调性能不良。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压缩机排油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换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排油率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转子结构;曲轴,曲轴穿过转子结构;挡油结构,挡油结构连接在曲轴的顶端并与转子结构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挡油空间,其中,挡油结构包括碗状结构,且碗状结构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缝隙,开口缝隙连通至碗状结构的顶部边缘处,且碗状结构的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置有挡油板。进一步地,开口缝隙由碗状结构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时向偏离挡油结构的中心点的方向弯曲,以使开口缝隙呈弧形。进一步地,开口缝隙的弯曲方向与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一致。进一步地,开口缝隙的顶端至开口缝隙的底端之间的连线L1与开口缝隙的顶端至碗状结构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L2之间的角度A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30度。进一步地,开口缝隙是多个,多个开口缝隙沿碗状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开口缝隙的弯曲方向一致且间距相等。进一步地,挡油板相对于开口缝隙向碗状结构的中心偏转的角度为20度至60度。进一步地,开口缝隙的个数是转子结构的转子级数的整数倍。进一步地,挡油板与碗状结构的底部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进一步地,转子结构的转子铁芯的外径至少比碗状结构的顶部开口的直径大4毫米。进一步地,碗状结构包括平板状底壁和碗状侧壁,平板状底壁与转子结构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挡油空间,碗状侧壁具有开口缝隙。进一步地,挡油结构还包括由碗状结构的底部向曲轴一侧伸出的延伸段,延伸段套设在曲轴的顶端且二者之间凹凸配合以密封。进一步地,延伸段朝向曲轴的一侧具有环状凸筋,曲轴的顶端的外周面具有与环状凸筋嵌合的环状凹槽;或者延伸段朝向曲轴的一侧具有环状凹槽,曲轴的顶端的外周面具有与环状凹槽嵌合的环状凸筋。进一步地,碗状结构的底部中心处成型一个通孔,且通孔处的结构形成延伸段。进一步地,延伸段的高度至少比转子结构的平衡块的高度大3毫米。进一步地,开口缝隙的边缘处设置有挡油板,且挡油板向碗状结构的内侧伸出或向碗状结构的外侧伸出。进一步地,同一个开口缝隙处仅对应设置有一个挡油板,且挡油板的宽度W大于等于4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进一步地,开口缝隙的一组相对设置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挡油板,以在两个挡油板之间形成第二挡油空间。进一步地,同一个开口缝隙处的两个挡油板的宽度W均大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进一步地,同一个开口缝隙处的两个挡油板之间的距离沿靠近碗状结构的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挡油板由开口缝隙处裁切后的结构折弯形成。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包括上述的压缩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压缩机包括转子结构、曲轴以及挡油结构。曲轴穿过转子结构;挡油结构连接在曲轴的顶端并与转子结构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挡油空间,其中,挡油结构包括碗状结构,且碗状结构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缝隙,开口缝隙连通至碗状结构的顶部边缘处,且碗状结构的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置有挡油板。使用上述结构的压缩机时,当油通过转子结构随排气气流上窜时,由于曲轴的顶端设置有挡油结构,所以能够通过挡油结构对随排气气流上窜的油进行阻挡,从而防止油向外排出。在油上窜至转子结构的顶端时,首先经过第一挡油空间对排气气流中的油进行油气分离,并使油回流。在排气气流经过第一挡油空间后,由于转子铁芯会一直处于旋转状态,所以会在挡油结构的碗状结构的内外部形成压差,这样会把质量较轻的排气气流通过开口缝隙抽吸至碗状结构内部,而排气气流中的油则会被碗状结构的侧壁上设置的挡油板阻挡,并使油重新回到压缩机底部的油池,而不会随排气气流排出,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压缩机的排油率,进而提高换热系统的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压缩机的曲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中的挡油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的挡油结构的主视图;图6示出了L1与L2的角度关系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挡油结构的开口缝隙处仅对应设置一个挡油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中的挡油结构的主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转子结构;11、平衡块;12、转子铁芯流通孔;20、曲轴;21、环状凹槽;30、挡油结构;31、第一挡油空间;32、碗状结构;321、平板状底壁;322、碗状侧壁;33、开口缝隙;34、挡油板;35、延伸段;351、环状凸筋;36、通孔;37、第二挡油空间;40、挡板;50、铆钉。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排油率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换热设备。其中,换热设备包括下述的压缩机。可选地,换热设备可以是空调。如图1至图7所示所示,本申请中的压缩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子结构(10);/n曲轴(20),所述曲轴(20)穿过所述转子结构(10);/n挡油结构(30),所述挡油结构(30)连接在所述曲轴(20)的顶端并与所述转子结构(10)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挡油空间(31),其中,所述挡油结构(30)包括碗状结构(32),且所述碗状结构(32)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缝隙(33),所述开口缝隙(33)连通至所述碗状结构(32)的顶部边缘处,且所述碗状结构(32)的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置有挡油板(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结构(10);
曲轴(20),所述曲轴(20)穿过所述转子结构(10);
挡油结构(30),所述挡油结构(30)连接在所述曲轴(20)的顶端并与所述转子结构(10)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挡油空间(31),其中,所述挡油结构(30)包括碗状结构(32),且所述碗状结构(32)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缝隙(33),所述开口缝隙(33)连通至所述碗状结构(32)的顶部边缘处,且所述碗状结构(32)的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置有挡油板(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缝隙(33)由所述碗状结构(32)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时向偏离所述挡油结构(30)的中心点的方向弯曲,以使所述开口缝隙(33)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缝隙(33)的弯曲方向与所述转子结构(10)的转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缝隙(33)的顶端至所述开口缝隙(33)的底端之间的连线L1与所述开口缝隙(33)的顶端至所述碗状结构(32)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L2之间的角度A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缝隙(33)是多个,多个所述开口缝隙(33)沿所述碗状结构(32)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开口缝隙(33)的弯曲方向一致且间距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34)相对于所述开口缝隙(33)向所述碗状结构(32)的中心偏转的角度为20度至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缝隙(33)的个数是所述转子结构(10)的转子级数的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34)与所述碗状结构(32)的底部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10)的转子铁芯的外径至少比所述碗状结构(32)的顶部开口的直径大4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结构(32)包括平板状底壁(321)和碗状侧壁(322),所述平板状底壁(321)与所述转子结构(10)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挡油空间(31),所述碗状侧壁(322)具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魏会军陈华杰朱晓光刘才李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