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291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柱、吊钩收纳杆和液压缸,所述支撑柱贯穿第一安装座、第一移动箱和第二移动箱,所述第一安装座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杆下端设置有摩擦片,所述第一移动箱内部通过滚轮与支撑柱相接触,所述吊钩收纳杆设置在第一移动箱下端内部,所述电机设置在第一移动箱内部,所述第二移动箱和支撑柱上均开设有插销孔,所述液压缸设置在第二移动箱下端内侧,且液压缸上设置有液压杆,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螺栓与第一移动箱右端相连接,该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将两个第一安装座通过螺丝固定在建筑上,通过摩擦片固定住支撑柱,通过插销固定住第二移动箱,通过螺栓将第二安装座与第一移动箱相连接即可。

An intelligent feeding device for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material loading device for building,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column, a hook storage rod and a hydraulic cylinder. The support column runs through the first mounting base, the first moving box and the second moving box,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mounting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lower end of the threaded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riction plate, the inner part of the first moving box is contacted with the support column through a roller, and the hook The storage rod is arranged inside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mobile box, the moto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mobile box, the second mobile box and the support column are both provided with bolt holes,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mobile box, and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hydraulic rod, the second mounting ba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mobile box through bolts, and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material loading device, The two first mounting bases are fixed on the building by screws, the support column is fixed by friction plates, the second mobile box is fixed by pins, and the second mounting ba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bile box by bol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化建筑,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化建筑是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在智能化建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为上料装置。现有的大部分传统的上料装置,不便于将上料设备安装在建筑上,且体积较大,在对物体进行横向移动时对滚轮的伤害较大,造成设备使用寿命较短。为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方便安装,且滚轮寿命长。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柱、吊钩收纳杆和液压缸,所述支撑柱贯穿第一安装座、第一移动箱和第二移动箱,且第一移动箱和第二移动箱均设置在第一安装座内侧,同时第一移动箱设置在第二移动箱左侧,所述第一安装座下端开设有通孔,且第一安装座上端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设置有摩擦片,且摩擦片设置在支撑柱上方,所述第一移动箱内部通过滚轮与支撑柱相接触,且滚轮设置在支撑柱上方,所述吊钩收纳杆设置在第一移动箱下端内部,且吊钩收纳杆右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第一移动箱内部,且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轴,同时电机轴左端与吊钩收纳杆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箱和支撑柱上均开设有插销孔,且第二移动箱和支撑柱通过插销孔和插销固定,所述液压缸设置在第二移动箱下端内侧,且液压缸上设置有液压杆,同时液压杆左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螺栓与第一移动箱右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安装座上的通孔设置有四个。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与第一安装座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与摩擦片之间为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滚轮设置有八个,且滚轮等间距分布在第一移动箱上。进一步的,所述插销孔在支撑柱上设置有两组,且插销孔五个设置为一组。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与第一移动箱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栓设置有四个。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支撑柱、第一移动箱和第二移动箱,将两个第一安装座通过螺丝固定在建筑上,随后将支撑柱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座、第一移动箱和第二移动箱,通过摩擦片固定住支撑柱,通过插销固定住第二移动箱,通过螺栓将第二安装座与第一移动箱相连接即可,比起传统的上料装置安装简单;2、设置有液压缸和滚轮,在液压缸的作用下,推动第一移动箱在支撑柱上左右移动,在滚轮作用下,以方便推动第一移动箱,比起传统的上料装置,通过驱动滚轮进行移动,使得滚轮工作载荷较大,容易损坏,本装置滚轮不易损坏。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柱;2、第一安装座;3、第一移动箱;4、第二移动箱;5、通孔;6、螺纹杆;7、摩擦片;8、滚轮;9、吊钩收纳杆;10、电机;11、电机轴;12、插销孔;13、插销;14、液压缸;15、液压杆;16、第二安装座;17、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柱1贯穿第一安装座2、第一移动箱3和第二移动箱4,且第一移动箱3和第二移动箱4均设置在第一安装座2内侧,同时第一移动箱3设置在第二移动箱4左侧,第一安装座2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安装座2上的通孔5设置有四个,通过两个第一安装座2支撑住支撑柱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座2下端开设有通孔5,且第一安装座2上端贯穿有螺纹杆6,螺纹杆6与第一安装座2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6与摩擦片7之间为转动连接,旋转螺纹杆6,使摩擦片7向下移动,并且压紧支撑柱1,以固定住支撑柱1,螺纹杆6下端设置有摩擦片7,且摩擦片7设置在支撑柱1上方,第一移动箱3内部通过滚轮8与支撑柱1相接触,且滚轮8设置在支撑柱1上方,滚轮8设置有八个,且滚轮8等间距分布在第一移动箱3上,在滚轮8的作用下,方便第一移动箱3在支撑柱1上移动。如图1所示,吊钩收纳杆9设置在第一移动箱3下端内部,且吊钩收纳杆9右侧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设置在第一移动箱3内部,且电机10上设置有电机轴11,同时电机轴11左端与吊钩收纳杆9右端相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移动箱4和支撑柱1上均开设有插销孔12,且第二移动箱4和支撑柱1通过插销孔12和插销13固定,插销孔12在支撑柱1上设置有两组,且插销孔12五个设置为一组,通过插销13插入第二移动箱4和支撑柱1上的插销孔12内,以固定住第二移动箱4,液压缸14设置在第二移动箱4下端内侧,且液压缸14上设置有液压杆15,同时液压杆15左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座16,第二安装座16通过螺栓17与第一移动箱3右端相连接,螺栓17与第一移动箱3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栓17设置有四个,通过螺栓17将第二安装座16与第一移动箱3相连。本实施例的操作简单,安装上料装置时,将支撑柱1贯穿两个第一安装座2、第一移动箱3和第二移动箱4,使得第一移动箱3和第二移动箱4位于两个第一安装座2之间,随后将2个第一安装座2通过螺丝固定在建筑上,随后旋转螺纹杆6,使摩擦片7向下移动,并且紧贴支撑柱1,以固定住支撑柱1,根据第一移动箱3需要运动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支撑柱1上插销孔12位置,再将插销13穿过第二移动箱4和支撑柱1上的插销孔12固定住第二移动箱4,最后通过螺栓17将第二安装座16固定在第一移动箱3上即可,工作时,将电机10和液压缸14连接外部电源,启动电机10和液压缸14,电机10带动电机轴11转动,使吊钩收纳杆9上的吊钩上下移动,以勾起物体,此时液压缸14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柱(1)、吊钩收纳杆(9)和液压缸(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贯穿第一安装座(2)、第一移动箱(3)和第二移动箱(4),且第一移动箱(3)和第二移动箱(4)均设置在第一安装座(2)内侧,同时第一移动箱(3)设置在第二移动箱(4)左侧,所述第一安装座(2)下端开设有通孔(5),且第一安装座(2)上端贯穿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下端设置有摩擦片(7),且摩擦片(7)设置在支撑柱(1)上方,所述第一移动箱(3)内部通过滚轮(8)与支撑柱(1)相接触,且滚轮(8)设置在支撑柱(1)上方,所述吊钩收纳杆(9)设置在第一移动箱(3)下端内部,且吊钩收纳杆(9)右侧设置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设置在第一移动箱(3)内部,且电机(10)上设置有电机轴(11),同时电机轴(11)左端与吊钩收纳杆(9)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箱(4)和支撑柱(1)上均开设有插销孔(12),且第二移动箱(4)和支撑柱(1)通过插销孔(12)和插销(13)固定,所述液压缸(14)设置在第二移动箱(4)下端内侧,且液压缸(14)上设置有液压杆(15),同时液压杆(15)左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座(16),所述第二安装座(16)通过螺栓(17)与第一移动箱(3)右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建筑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柱(1)、吊钩收纳杆(9)和液压缸(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贯穿第一安装座(2)、第一移动箱(3)和第二移动箱(4),且第一移动箱(3)和第二移动箱(4)均设置在第一安装座(2)内侧,同时第一移动箱(3)设置在第二移动箱(4)左侧,所述第一安装座(2)下端开设有通孔(5),且第一安装座(2)上端贯穿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下端设置有摩擦片(7),且摩擦片(7)设置在支撑柱(1)上方,所述第一移动箱(3)内部通过滚轮(8)与支撑柱(1)相接触,且滚轮(8)设置在支撑柱(1)上方,所述吊钩收纳杆(9)设置在第一移动箱(3)下端内部,且吊钩收纳杆(9)右侧设置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设置在第一移动箱(3)内部,且电机(10)上设置有电机轴(11),同时电机轴(11)左端与吊钩收纳杆(9)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箱(4)和支撑柱(1)上均开设有插销孔(12),且第二移动箱(4)和支撑柱(1)通过插销孔(12)和插销(13)固定,所述液压缸(14)设置在第二移动箱(4)下端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鑫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众鑫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