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291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上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包括两组平行排列的船体组件,船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筏体和踏板,筏体上设有踏板,船体组件还包括金属杆,金属杆一端与一个筏体焊接,金属杆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焊接。船体组件还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位于金属杆的下方,第一板体一端与一个筏体焊接,第一板体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焊接;第二板体一端与一个筏体焊接,第二板体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护工人安全、方便工人在船体组件上来回走动、能在水面上施工的效果。

A kind of water transpor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ater devices, and discloses a water transpor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wo groups of hull components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hull component comprises at least one raft body and a pedal, the raf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edal, the hull component also comprises a metal rod, one end of the metal rod is welded with a raft bod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metal rod is welded with another raft body. The hull assembly also includes a first plate body and a second plate body, the first plate body is located under the metal rod, one end of the first plate body is welded with a raft body,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plate body is welded with another raft body; one end of the second plate body is welded with one raft bod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plate body is welded with another raft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effects of protecting workers' safety, facilitating workers to walk back and forth on the hull components, and being able to construct on the water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上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水上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标题:新型龙门吊,申请号:CN201410476165.6,申请日:2014-09-18,公告号:CN104210941B的技术公开了下述内容,一种新型龙门吊,包括左前支架、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右后支架、横梁、滑轨和滑轮,所述滑轨安装在滑轮的下方,并且滑轮和滑轨滑动配合;横梁上设置有电机,并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轮组,传动轮组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链条,并在传动链条的输出端设置有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支架、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的顶端均设置有连接片,并在连接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横梁的左端穿过左前支架和左后支架的连接片上的通孔,所述横梁的右端穿过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的连接片上的通孔,所述左前支架、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可相对旋转;还包括第一连接软条、第二连接软条、第三连接软条和第四连接软条;所述第一连接软条的前端与左前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软条的后端与左后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软条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插扣,所述第二连接软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扣与一个第一插孔插装固定;所述第三连接软条的前端与右前支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软条的后端与右后支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软条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插扣,所述第四连接软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扣与一个第二插孔插装固定;所述左前支架、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的底端均设置有上支腿,还包括下支腿和下套管,所述下支腿的顶端与上支腿的底端均螺装入下套管内;所述滑轮安装在下支腿的底端。上述专利通过第一连接软条、第二连接软条、第三连接软条和第四连接软条进行横向调节,通过横梁达到拉开配合拉开左前支架与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间的距离的目的,从而增高和降低高度,通过上支腿、下支腿和下套管可以进一步达到高度调节目的,方便实用。但是上述装置只能在陆地使用,不能在水上使用。而本申请的研发背景是在杭州西湖的水底下建造一条活水输水通道,从而将活水引入西湖中,改善西湖的水质,提高外湖引水流场均匀度。由于涉及西湖多个湖区,点多线长面广,难度更大。为确保不影响西湖游览秩序和景观、确保船只航行安全,采取分区段、错时施工:白天在茅家埠西湖淤泥中转场进行引水管道的加工拼接,夜间于湖面分段实施管道的连接与沉放;施工时间较为紧张,传统的施工工艺是将管道在岸上连接好,慢慢地放入水底中,但这种施工存在耗时长、施工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并且需要很多名工人才能完成,因此需要一种能在水上施工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水上运输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包括两组平行排列的船体组件,船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筏体和踏板,筏体上设有踏板,船体组件还包括金属杆,金属杆一端与一个筏体焊接,金属杆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焊接。作为优选,船体组件还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位于金属杆的下方,第一板体一端与一个筏体焊接,第一板体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焊接;第二板体一端与一个筏体焊接,第二板体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焊接。作为优选,筏体为空心管体,筏体的数量为2个,踏板为钢制成的踏板,踏板一侧与一个筏体焊接,踏板另一侧与另一个筏体焊接。作为优选,筏体上还设有起重组件,起重组件包括第一吊装组件和第二吊装组件,第一吊装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一手拉葫芦,筏体上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第二吊装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手拉葫芦,筏体上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作为优选,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底部框架、第一竖向框架和第一横向框架,筏体上设有第一底部框架,第一底部框架上设有第一竖向框架,第一竖向框架上设有第一横向框架,第一横向框架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作为优选,第一横向框架上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第一手拉葫芦;第一支撑架还包括第一三角铁,第一三角铁两侧分别与第一横向框架、第一竖向框架连接。作为优选,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底部框架、第二竖向框架和第二横向框架,筏体上设有第二底部框架,第二底部框架上设有第二竖向框架,第二竖向框架上设有第二横向框架,第二横向框架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作为优选,第二横向框架上设有挂绳,挂绳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第二支撑架还包括第二三角铁,第二三角铁两侧分别与第二横向框架、第二竖向框架连接。作为优选,起重组件还包括连接框架,连接框架分别与第一吊装组件、第二吊装组件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工人在施工时,可以踩在踏板上,踏板具有防滑功能,从而为工人提供操作空间,并且避免工人滑动,有效保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在施工时,工人可以借助踩在金属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来回走动,从而方便工人在船体组件上走动,防止工人滑入水中,有效保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通过本申请的装置,有效解决了钢管的运输、吊装问题,并且不影响日间的游客游览,而且采用本申请的装置,能有效定位沉在水底上下的钢管,使钢管能在水面上施工,降低工人搬运钢管的劳累程度,提升了工人的施工速度,保护工人的施工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件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第一吊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中第二吊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船体组件、101—筏体、102—踏板、103—第一板体、104—金属杆、105—第二板体、201—第一吊装组件、2011—第一横向框架、2012—第一三角铁、2013—第一竖向框架、2014—第一底部框架、2015—第一支撑架、2016—安装块、2017—安装孔、2018—第一手拉葫芦、202—第二吊装组件、2021—第二横向框架、2022—第二三角铁、2023—第二竖向框架、2024—第二底部框架、2025—第二支撑架、2026—挂绳、2027—第二手拉葫芦、203—连接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两组平行排列的船体组件1,船体组件1包括两个筏体101和踏板102,筏体101上设有踏板102,船体组件1还包括金属杆104,金属杆104一端与一个筏体101焊接,金属杆104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101焊接。工人在施工时,可以踩在踏板102上,踏板102具有防滑功能,从而为工人提供操作空间,并且避免工人滑动,有效保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船体组件1还包括第一板体103和第二板体105,第一板体103位于金属杆104的下方,第一板体103一端与一个筏体101焊接,第一板体103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101焊接;第二板体105一端与一个筏体101焊接,第二板体105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101焊接。在施工时,工人可以借助踩在金属杆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平行排列的船体组件(1),船体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筏体(101)和踏板(102),筏体(101)上设有踏板(102),船体组件(1)还包括金属杆(104),金属杆(104)一端与一个筏体(101)焊接,金属杆(104)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101)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平行排列的船体组件(1),船体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筏体(101)和踏板(102),筏体(101)上设有踏板(102),船体组件(1)还包括金属杆(104),金属杆(104)一端与一个筏体(101)焊接,金属杆(104)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101)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船体组件(1)还包括第一板体(103)和第二板体(105),第一板体(103)位于金属杆(104)的下方,第一板体(103)一端与一个筏体(101)焊接,第一板体(103)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101)焊接;第二板体(105)一端与一个筏体(101)焊接,第二板体(105)另一端与另一个筏体(101)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筏体(101)为空心管体,筏体(101)的数量为2个,踏板(102)为钢制成的踏板(102),踏板(102)一侧与一个筏体(101)焊接,踏板(102)另一侧与另一个筏体(101)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筏体(101)上还设有起重组件,起重组件包括第一吊装组件(201)和第二吊装组件(202),第一吊装组件(201)包括第一支撑架(2015)和第一手拉葫芦(2018),筏体(101)上设有第一支撑架(2015),第一支撑架(2015)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二吊装组件(202)包括第二支撑架(2025)和第二手拉葫芦(2027),筏体(101)上设有第二支撑架(2025),第二支撑架(2025)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架(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奂饶大鹏谢泽利沈洁戚燕露蒋俊钱国建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