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307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5:57
在模具主体部(2)的轴向上的一侧设有空腔(20),在构成空腔(20)的空腔底面(21)上形成有突出部(40),突出部(40)朝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突出部(40)的突出顶端面(41)为沿与所述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展开且在径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W1)的平面,突出顶端面(41)的所述规定的宽度(W1)被设定为空腔(20)的开口端的直径(Di1)的10%以上的长度。

Die for riveting

A cavity (20)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mold main body part (2), a protruding part (40) is form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21) of the cavity which forms the cavity (20), the protruding part (40) is protruding towards the one side of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protruding top end surface (41) of the protruding part (40) is a plane which is unfolded in the direction roughly orthogonal to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has a specified width (W1)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protrudes the gauge of the top end surface (41 The fixed width (W1) is set to be more than 10% of the length of the diameter (di1) of the opening end of the cavity (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铆接用模具
此处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在利用自冲铆钉使多个被接合部件彼此接合时所使用的铆接用模具。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为了接合多个被接合部件有时会使用自冲铆钉,当利用该自冲铆钉接合时使用了铆接用模具。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铆接用模具包括基部主体,当利用自冲铆钉接合时,该基部主体与多个被接合部件中离模具最近的被接合部件即模具侧被接合部件抵接,在该基部主体上形成有允许模具侧被接合部件鼓起变形的凹部(空腔),该鼓起变形是因打入自冲铆钉而引起的,在该凹部的底面部的中央区域设有环状的隆起部。并且,就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铆接用模具而言,当打入自冲铆钉时,利用所述隆起部抑制模具侧被接合部件从比该隆起部靠径向内侧的部位朝着该径向外侧的部位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表2015-5295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利用自冲铆钉使多个被接合部件彼此接合的情况下,首先,将铆接用模具布置在该多个被接合部件的供自冲铆钉打入的部分且位于与该自冲铆钉的所述打入侧相反的一侧。然后,将自冲铆钉朝着铆接用模具打入多个被接合部件。一般而言,为了允许多个被接合部件中离铆接用模具最近的被接合部件(以下称为模具侧被接合部件)鼓起变形而在铆接用模具上设有凹陷下去的空腔。其中,该鼓起变形是因打入自冲铆钉而引起的。因此,当自冲铆钉打入多个被接合部件后,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就朝空腔内鼓起变形。自冲铆钉的腿部贯穿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以外的被接合部件,并进入该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由此将多个所述被接合部件接合起来。当自冲铆钉的腿部进入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时,该腿部扩径变形,由此将多个所述被接合部件牢固地接合起来。然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为了利用自冲铆钉接合多个被接合部件而将自冲铆钉打入多个被接合部件时,在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上有时会产生裂纹。并且,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发现: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裂纹是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与自冲铆钉的腿部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为腿部对应部)欲在空腔内朝该空腔的径向外侧伸长变形时产生的。具体而言,当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腿部对应部欲朝空腔的径向外侧伸长变形时,利用该铆接用模具的构成空腔的部分抑制了该伸长变形。这样一来,来自自冲铆钉的打入载荷和来自构成空腔的侧壁的反力载荷(repulsiveload)这两者就会被输入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腿部对应部,从而导致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产生裂纹。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环状的隆起部,来抑制当打入自冲铆钉时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移动。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铆接用模具中,利用环状的隆起部,来约束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腿部对应部的变形,从而从环状的隆起部向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腿部对应部输入反力载荷,其结果是,在该模具侧被接合部件上可能产生裂纹。此处所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铆接用模具,在利用自冲铆钉使多个被接合部件彼此接合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抑制多个被接合部件中离铆接用模具最近的被接合部件即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变形受到约束,从而能够抑制在该模具侧被接合部件上产生裂纹。-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此处所公开的技术的对象是一种铆接用模具,在将多个被接合部件层叠起来的状态下,利用具有近似圆筒状的腿部的自冲铆钉使多个该被接合部件彼此接合时,所述铆接用模具布置在多个该被接合部件的供所述自冲铆钉打入的部分且位于与所述自冲铆钉的所述打入侧相反的一侧,所述铆接用模具采用下述构成:其包括柱状的模具主体部,所述模具主体部的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面与离所述模具最近的所述被接合部件即模具侧被接合部件抵接,所述模具主体部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面的除了外周缘部以外的部分具有从所述轴向看去呈圆形的空腔,其中,为了允许因打入所述自冲铆钉而引起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向所述轴向上的另一侧鼓起变形,所述空腔从所述端面朝所述轴向上的所述另一侧凹陷,所述空腔由空腔底面和空腔侧面构成,所述空腔底面从所述轴向看去呈圆形,所述空腔侧面具有平面部,在所述空腔底面上,形成有朝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并且所述突出部位于假想圆上,其中,所述假想圆的直径为所述自冲铆钉的腿部的内径与外径的平均值,且所述假想圆与所述空腔底面同心,以在所述假想圆上连续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一个所述突出部,或者在所述假想圆上不连续地设置有多个所述突出部,当所述突出部为一个时的该突出部的突出顶端面和当所述突出部为多个时的各突出部的突出顶端面是沿与所述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展开且在径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平面,所述突出顶端面在所述径向上的所述规定的宽度被设定为所述空腔的开口端的直径的10%以上的长度,其中,所述空腔的开口端的直径由两个交点之间的长度定义,两个所述交点是在以通过所述空腔底面的中心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平面剖开所述模具主体部而得到的剖面中,分别沿位于所述径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空腔侧面的平面部朝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延伸的两条直线、与沿所述模具主体部的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面在所述径向上延伸的直线之间的交点。根据该构成,在利用自冲铆钉使多个被接合部件彼此接合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模具侧被接合部件上产生裂纹。具体而言,在模具主体部上设置有为了允许模具侧被接合部件向轴向上的另一侧鼓起变形而凹陷下去的空腔,因此在将多个所述被接合部件层叠起来的状态下,将自冲铆钉朝铆接用模具打入多个所述被接合部件后,多个被接合部件就朝着模具主体部的空腔内鼓起变形。此时,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与自冲铆钉的腿部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为腿部对应部)向空腔底面的径向外侧伸长变形。与所述腿部对应部相同,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比所述腿部靠所述径向的内侧的部分(以下称为内侧变形部)也向所述径向的外侧伸长变形。另一方面,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比所述腿部靠所述径向的外侧且比空腔侧面与模具主体部的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面之间的交界部分靠所述径向的内侧的部分(以下称为外侧变形部)朝着所述轴向上的所述另一侧弯曲变形。此外,在空腔底面上形成有突出部,并且该突出部位于假想圆上,该假想圆的直径为自冲铆钉的腿部的内径与外径的平均值,且该假想圆与空腔底面同心,因此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腿部对应部与空腔底面的突出部的突出顶端面抵接。另一方面,当所述腿部对应部与所述突出顶端面开始抵接时,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内侧变形部和外侧变形部处于尚未与空腔底面和空腔侧面抵接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空腔底面的比突出部靠所述径向的内侧和外侧的部分及空腔侧面、与模具侧被接合部件之间形成有间隙。将自冲铆钉从上述状态进一步朝铆接用模具打入后,模具侧被接合部件会进一步朝空腔内鼓起变形。此时,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腿部对应部就朝着所述径向的内侧和外侧伸长变形。这是因为所述间隙的存在允许所述腿部对应部产生变形之故。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内侧变形部随所述腿部对应部的所述伸长变形,而朝着空腔底面的比所述突出部靠所述径向的内侧的部分移动。模具侧被接合部件的外侧变形部随所述腿部对应部的所述伸长变形,而朝着空腔底面的比所述突出部靠所述径向的外侧的部分和空腔侧面,向所述轴向上的所述另一侧弯曲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接用模具,在将多个被接合部件层叠起来的状态下,利用具有近似圆筒状的腿部的自冲铆钉使多个该被接合部件彼此接合时,所述铆接用模具布置在多个该被接合部件的供所述自冲铆钉打入的部分且位于与所述自冲铆钉的所述打入侧相反的一侧,所述铆接用模具的特征在于:/n所述铆接用模具包括柱状的模具主体部,所述模具主体部的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面与离所述铆接用模具最近的所述被接合部件即模具侧被接合部件抵接,/n所述模具主体部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面的除了外周缘部以外的部分具有从所述轴向看去呈圆形的空腔,其中,为了允许因打入所述自冲铆钉而引起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向所述轴向上的另一侧鼓起变形,所述空腔从所述端面朝所述轴向上的所述另一侧凹陷,/n所述空腔由空腔底面和空腔侧面构成,所述空腔底面从所述轴向看去呈圆形,所述空腔侧面具有平面部,/n在所述空腔底面上,形成有朝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并且所述突出部位于假想圆上,其中,所述假想圆的直径为所述自冲铆钉的腿部的内径与外径的平均值,且所述假想圆与所述空腔底面同心,/n以在所述假想圆上连续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一个所述突出部,或者在所述假想圆上不连续地设置有多个所述突出部,/n当所述突出部为一个时的该突出部的突出顶端面和当所述突出部为多个时的各突出部的突出顶端面是沿与所述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展开且在径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平面,/n所述突出顶端面在所述径向上的所述规定的宽度被设定为所述空腔的开口端的直径的10%以上的长度,其中,所述空腔的开口端的直径由两个交点之间的长度定义,两个所述交点是在以通过所述空腔底面的中心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平面剖开所述模具主体部而得到的剖面中,分别沿位于所述径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空腔侧面的平面部朝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延伸的两条直线、与沿所述模具主体部的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面在所述径向上延伸的直线之间的交点。/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17 JP 2017-081224;20170417 JP 2017-0812211.一种铆接用模具,在将多个被接合部件层叠起来的状态下,利用具有近似圆筒状的腿部的自冲铆钉使多个该被接合部件彼此接合时,所述铆接用模具布置在多个该被接合部件的供所述自冲铆钉打入的部分且位于与所述自冲铆钉的所述打入侧相反的一侧,所述铆接用模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铆接用模具包括柱状的模具主体部,所述模具主体部的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面与离所述铆接用模具最近的所述被接合部件即模具侧被接合部件抵接,
所述模具主体部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面的除了外周缘部以外的部分具有从所述轴向看去呈圆形的空腔,其中,为了允许因打入所述自冲铆钉而引起所述模具侧被接合部件向所述轴向上的另一侧鼓起变形,所述空腔从所述端面朝所述轴向上的所述另一侧凹陷,
所述空腔由空腔底面和空腔侧面构成,所述空腔底面从所述轴向看去呈圆形,所述空腔侧面具有平面部,
在所述空腔底面上,形成有朝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并且所述突出部位于假想圆上,其中,所述假想圆的直径为所述自冲铆钉的腿部的内径与外径的平均值,且所述假想圆与所述空腔底面同心,
以在所述假想圆上连续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一个所述突出部,或者在所述假想圆上不连续地设置有多个所述突出部,
当所述突出部为一个时的该突出部的突出顶端面和当所述突出部为多个时的各突出部的突出顶端面是沿与所述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展开且在径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平面,
所述突出顶端面在所述径向上的所述规定的宽度被设定为所述空腔的开口端的直径的10%以上的长度,其中,所述空腔的开口端的直径由两个交点之间的长度定义,两个所述交点是在以通过所述空腔底面的中心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平面剖开所述模具主体部而得到的剖面中,分别沿位于所述径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空腔侧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崎吉博清水昇平田量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