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在自动调整臂内的内花键移动啮合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387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在自动调整臂内的内花键移动啮合轮,包括壳体、控制臂、蜗轮、副蜗杆、副蜗轮、蜗杆、小齿轮、中间啮合轮、移动啮合轮,在制动和释放制动的过程中,控制臂与壳体会发生相对转动,控制臂通过齿环驱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驱动中间啮合轮转动,中间啮合轮与移动啮合轮依靠一对三角形锯形齿形成了一对单向离合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可靠,传递运动和力矩可靠;精度等级相对不高,制造起来成本好控制;设有退刀槽,加工方便。

A kind of internal spline moving meshing wheel used in automatic adjusting a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nal spline moving meshing wheel used in an automatic adjusting arm,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control arm, a worm wheel, a pair of worms, a pair of worm wheels, a worm wheel, a pinion, an intermediate meshing wheel and a moving meshing wheel. During the braking and releasing process, the control arm and the shell will rotat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the control arm will drive the pinion to rotate through the gear ring, and the pinion will drive the intermediate The meshing wheel rotates, and the intermediate meshing wheel and the mobile meshing wheel form a pair of unidirectional clutch mechanisms by relying on a pair of triangular saw teeth.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liable coordination,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motion and torque; relatively low accuracy level, good cost control in manufacturing; and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knife withdrawal groov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在自动调整臂内的内花键移动啮合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
,尤其是一种用在自动调整臂内的内花键移动啮合轮。
技术介绍
随着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发布与实施,商用车要求标配制间隙自动调整臂的要求得到认可与执行,导致了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生产与使用出现了井喷式发展。但目前国内的制造商绝大多数均是考贝国外结构的产品,由于国内外制造技术与工艺的差异性,一些关键零件达不到原设计的要求,导致产品无法达到应有的技术要求。欧式Haldex结构的制动间隙调整臂是目前最具代表性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0%。该产品的结构是这样的:如图1、图5所示,调整臂由壳体为基体,其它件有控制臂、蜗轮、副蜗杆、副蜗轮、蜗杆、小齿轮、中间啮合轮、移动啮合轮等零件装配在壳体上,当汽车在完成制动和释放制动的过程中,控制臂与壳体会发生相对转动,这时控制臂通过齿环驱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7又驱动中间啮合轮转动,如图2所示:中间啮合轮与移动啮合轮依靠一对三角形锯形齿9b形成了一对单向离合机构:只有当二者相对逆时针转动时,才能咬合在一起,一起转动,当相对二者顺时针转动时,二者呈分离状,不能互相驱动。当控制臂1驱动中间啮合轮8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三角锯形齿9b驱动移动啮合轮9和副蜗杆4一起转动,副蜗杆4又驱动副蜗轮5和蜗杆6转动,最后驱动蜗轮3转动,达到调节汽车制动间隙的目的。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副蜗杆4与移动啮合轮9是采过盈配合,如图3所示,依靠过盈配合的作用力,来驱动副杆4转动。该产品在装配时,用机械外力将移动啮合轮9强行压入副杆4的内孔中。这样对二者的公差要求较高:过盈量小了,则二者的配合力不足、导致工作中二得松动;过盈量大了,压入力过大,容易导致二者破裂,这两种情况均不能起到应有的转递运动和力矩的作用,但要保证这两种情况不发生,需严格控制二者的尺寸公差,这样又会导致成本高。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技术了埋在制动衬片内的对制动衬片磨损极限进行报警的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在自动调整臂内的内花键移动啮合轮,包括壳体、控制臂、蜗轮、副蜗杆、副蜗轮、蜗杆、小齿轮、中间啮合轮、移动啮合轮,在制动和释放制动的过程中,控制臂与壳体会发生相对转动,控制臂通过齿环驱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驱动中间啮合轮转动,中间啮合轮与移动啮合轮依靠一对三角形锯形齿形成了一对单向离合机构,本技术配合可靠,传递运动和力矩可靠;精度等级相对不高,制造起来成本好控制;设有退刀槽,加工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在自动调整臂内的内花键移动啮合轮,包括壳体、控制臂、蜗轮、副蜗杆、副蜗轮、蜗杆、小齿轮、中间啮合轮、移动啮合轮,在制动和释放制动的过程中,控制臂与壳体会发生相对转动,这时控制臂通过齿环驱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又驱动中间啮合轮转动,中间啮合轮与移动啮合轮依靠一对三角形锯形齿形成了一对单向离合机构。进一步设置,一个副蜗杆与移动啮合轮配合在一起,同时转动驱动副蜗轮。进一步设置,副蜗杆与移动啮合轮靠花键和配合传动。进一步设置,副蜗杆内有一个花键内孔,其花键内孔是一个台阶孔,花键内端有一个退刀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配合可靠,传递运动和力矩可靠;精度等级相对不高,制造起来成本好控制;设有退刀槽,加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欧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结构示意图;图2为移动啮合轮外形结构图示;图3为原有结构移动啮合轮与副蜗杆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移动啮合轮与副蜗杆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5为图中A-A的示意图。图中:控制臂1、壳体2、蜗轮3、副蜗杆4、副蜗轮5、蜗杆6、小齿轮7、中间啮合轮8、移动啮合轮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在自动调整臂内的内花键移动啮合轮,一个壳体2,及装配在壳体2上的控制臂1、蜗轮3、副蜗杆4、副蜗轮5、蜗杆6、小齿轮7、中间啮合轮8、移动啮合轮9等主要零件的调整臂。当汽车在完成制动和释放制动的过程中,控制臂1与壳体2夺相对转动发生,这时控制臂通过齿环驱动小齿轮7转动,小齿轮7又驱动中间啮合轮8转动,如图2所示:中间中间啮合轮8与移动啮合轮9依靠一对三角形锯形齿9b形成了一对单向离合机构:只有当二者相对逆时针转动时,才能咬合在一起,一起转动,当相对二者顺时针转动时,二者呈分离状,不能互相驱动,本技术配合可靠,传递运动和力矩可靠;精度等级相对不高,制造起来成本好控制;设有退刀槽,加工方便。当控制臂1驱动中间啮合轮8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三角锯形齿9b驱动移动啮合轮9和副蜗杆4一起转动,副蜗杆4又驱动副蜗轮5和蜗杆6转动,最后驱动蜗轮3转动,达到调节汽车制动间隙的目的。为了保证移动啮合轮9和副蜗杆4配合轻松,传运可靠,改用花键孔与花键轴的配合方式将二者配合装在一起。如图4所示,在副蜗杆的内孔上,加工出了一圈内花键孔4a,为了保证内花键的加工便利,在花键孔的内未端有一道退刀槽4c。在移动啮合轮9的外圆上也有一圈外花键9a,二者就靠这个花键孔与花键轴配合一起。这样就不会出现因过盈量不好控制导致松脱或破裂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在自动调整臂内的内花键移动啮合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控制臂(1)、蜗轮(3)、副蜗杆(4)、副蜗轮(5)、蜗杆(6)、小齿轮(7)、中间啮合轮(8)、移动啮合轮(9),在制动和释放制动的过程中,控制臂(1)与壳体(2)会发生相对转动,这时控制臂通过齿环驱动小齿轮(7)转动,小齿轮(7)又驱动中间啮合轮(8)转动,中间啮合轮(8)与移动啮合轮(9)依靠一对三角形锯形齿(9b)形成了一对单向离合机构;/n所述副蜗杆(4)内有一个花键内孔,其花键内孔是一个台阶孔,花键内端有一个退刀槽(4c),一个副蜗杆(4)与移动啮合轮(9)配合在一起,同时转动驱动副蜗轮(5),且副蜗杆(4)与移动啮合轮(9)靠花键(9a)和(4a)配合传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在自动调整臂内的内花键移动啮合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控制臂(1)、蜗轮(3)、副蜗杆(4)、副蜗轮(5)、蜗杆(6)、小齿轮(7)、中间啮合轮(8)、移动啮合轮(9),在制动和释放制动的过程中,控制臂(1)与壳体(2)会发生相对转动,这时控制臂通过齿环驱动小齿轮(7)转动,小齿轮(7)又驱动中间啮合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厚情凡勇志王晓栋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驰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