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687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斜顶装置,包括:定模、动模、底板、斜顶及斜顶杆;定模位于动模上方,动模位于动模底板上方,斜顶位于定模下方,内嵌于动模,与定模形成注塑通道,斜顶杆固定于底座,并穿过动模与动模底板,分别与斜顶固定连接,底座设置于动模底板内,底座可在动模底板内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针对倒扣产品的内部倒钩结构全周做多个斜顶,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减少了斜顶数量,降低了成本。

A kind of inclined roof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lanting top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mold, a moving mold, a bottom plate, a slanting top and a slanting top rod; the fixed mold is located above the moving mold, the moving mold is located above the moving mold bottom plate, the slanting top is located below the fixed mold, is embedded in the moving mold, forms an injection channel with the fixed mold, the slanting top rod is fixed on the bottom seat, passes through the moving mold and the moving mold bottom plate,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lanting top respectively, and the bas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oving mold In the plate, the base can move up and down in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mov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internal barb structure of the barb produc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inclined roofs all around, and the workload is large, the number of inclined roofs is reduced, and the cos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顶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机械、汽车、家电和建材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约占30%。但是由于塑料模具配件形状复杂,对其设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模具试模结果检验等技术水平必须有所创新,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否则塑料模具发展会受到制约。在现有的斜顶顶出脱模技术中,为形成产品内部倒钩结构而做斜顶时,全周要对应做多个斜顶用以顶出产品,该种设计加工量大,模具的研合工作量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斜顶装置,以克服为形成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做斜顶时,全周要对应做多个斜顶以顶出产品。本技术包括:包括:定模、动模、底板、斜顶及斜顶杆;所述定模位于所述动模上方,所述动模位于所述动模底板上方,所述斜顶位于所述定模下方,内嵌于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形成注塑通道,所述斜顶杆固定于所述底座,并穿过所述动模与所述动模底板,分别与所述斜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动模底板内,所述底座可在所述动模底板内上下运动。还包括:滑槽及导向球头;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槽为矩形凹槽,所述所导向球头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述斜顶杆底端,所述斜顶杆可通过所述导向球头的滚动在所述滑槽上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斜顶及所述斜顶杆的接触面积与所述斜顶的面积之比为1:3,所述斜顶下端与所述滑槽。进一步地,还包括:铰链;所述铰链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斜顶的接缝处。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浇口设置在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非接触处的上表面。本技术解决了针对倒扣产品的内部倒钩结构全周做多个斜顶,工作量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斜顶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斜顶另一实施例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斜顶装置,包括:定模1、动模5、底板9、斜顶2及斜顶杆4;所述定模1位于所述动模5上方,所述动模5位于所述动模底板9上方,所述斜顶2位于所述定模1下方,内嵌于所述动模5,与所述定模1形成注塑通道3,所述斜顶杆4固定于所述底座7,并穿过所述动模5与所述动模底板9,分别与所述斜顶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设置于所述动模底板9内,所述底座7可在所述动模底板9内上下运动。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设置为六个斜顶及六个斜顶杆,针对倒扣的产品,六个斜顶环形设置拼接,用于顶出注塑产品,六个斜顶的排列方式自由,其大小也可自由定义,确保六个斜顶彼此成紧密连接状态,如图3b所示,为提出的另一种组合方式。所述动模5位于所述动模底板9上方,所述斜顶2位于所述定模1下方,内嵌于所述动模5,与所述定模1形成注塑通道,所述斜顶杆4固定于所述动模底板9,并穿过所述动模5与所述动模底板9,分别与所述斜顶2固定连接;当注塑完成后,所述动模底板9带动所述动模5向下运动,运动一定距离后,所述底座7推动所述斜顶杆4向上运动,所述斜顶杆4推动所述斜顶2并将产品顶出。该种改进增大了受力面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即在顶出产品时,产品不易变形。同时,减少了加工研配模具的时间。还包括:滑槽6及导向球头8;所述底座7上开设有所述滑槽6,所述滑槽6为矩形凹槽,所述所导向球头8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述斜顶杆4底端,所述斜顶杆4可通过所述导向球头8的滚动在所述滑槽6上滑动。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底座7上设有与斜顶杆4配套的所述滑槽6,所述六个斜顶杆4的底部均分别设置有导向球头8,每个所述的导向球头8均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滑槽6内,所述导向球头8在所述滑槽6可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滑行,所述滑槽6的设置特点是所述斜顶杆4的位置可根据需求调节,达到相应顶出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斜顶2及所述斜顶杆4的接触面积与所述斜顶2的面积之比为1:3,所述斜顶2下端与所述滑槽6。具体而言,因所述斜顶2数量减少,从而面积增大,为使所述斜顶杆4足以顶起产品及所述斜顶2,所述斜顶杆4的横截面积需相应的增大,且所述斜顶杆4与所述斜顶2接触面在斜顶的中心处,接触面大小与斜顶面积大小比例为1:3。进一步地,还包括,铰链10;所述铰链10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斜顶2的接缝处。具体而言,六个斜顶由可拆卸的所述铰链10相互连接,保证斜顶彼此不脱落,出力一致,能够达到同时顶出产品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浇口设置在所述动模5与所述定模1非接触处的上表面。具体而言,以往常规浇口设置在所述定模1侧,这样的浇口产生痕迹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故现改进成浇口设置在所述动模5侧,对产品外表面没有影响,因浇注设备在所述定模1侧,但浇口设置在所述动模5侧,若设置一条绕过所述定模1的管路用于流通浇注液体,液体会因长时间未进入型腔内而凝固,达不到制作效果,故设计为管路穿过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5,在所述动模5底部向型腔内浇注液体,因减小液体行程,故容易达到浇注效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1)、动模(5)、动模底板(9)、斜顶(2)及斜顶杆(4);/n所述定模(1)位于所述动模(5)上方,所述动模(5)位于所述动模底板(9)上方,所述斜顶(2)位于所述定模(1)下方,内嵌于所述动模(5),与所述定模(1)形成注塑通道(3),所述斜顶杆(4)固定于底座(7),并穿过所述动模(5)与所述动模底板(9),分别与所述斜顶(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设置于所述动模底板(9)内,所述底座(7)可在所述动模底板(9)内上下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1)、动模(5)、动模底板(9)、斜顶(2)及斜顶杆(4);
所述定模(1)位于所述动模(5)上方,所述动模(5)位于所述动模底板(9)上方,所述斜顶(2)位于所述定模(1)下方,内嵌于所述动模(5),与所述定模(1)形成注塑通道(3),所述斜顶杆(4)固定于底座(7),并穿过所述动模(5)与所述动模底板(9),分别与所述斜顶(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设置于所述动模底板(9)内,所述底座(7)可在所述动模底板(9)内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槽(6)及导向球头(8);
所述底座(7)上开设有所述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富华仁合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