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538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包括顶针板、顶针底板,顶针板上设置有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顶针,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弹簧,第二顶针穿过弹簧设置于第二空腔内,第二顶针底端设置有第二顶针头;顶针底板上设置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内设置有滑块,滑块一端设置有斜面,滑块另一端设置有铲基腔,滑块两侧设置有滑轨,斜面与第二顶针相接触,铲基腔内连接有铲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利用成熟的行位机构转化开模力驱动顶针改变顶出状态,同时合理利用行位机构外形与注塑模具外形的兼容性,保证了该二次顶出机构具有体型小、调节方便等特性,同时兼顾了生产成本与节能理念。

A secondary ejection mechanism of injection mold and injection mo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condary ejection mechanism and an injection mold of an injection mold, including a thimble plate and a thimble base plate, wherein a first cavity and a second cavity are arranged on the thimble plate, a first thimbl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avity, a spring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cavity, the second thimble passes through the spring and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cavity, a second thimble head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thimble, and a second thimble head is arranged on the thimble base plate. There is a third cavity, a slide block is arranged in the third cavity, one end of the slid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n inclined plane, the other end of the slid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shovel base cavity, two sides of the slide block are provided with slide rails, the inclined plane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econd thimble, and the shovel ba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ovel base cavity. The secondary eje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vention uses the mature row position mechanism to transform the opening force to drive the ejector pin to change the ejection state, and at the same time reasonably use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row position mechanism shape and the injection mold shape to ensure that the secondary ejection mechan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size, convenient adjust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energy saving concep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无论是采用单一或是多元件的顶出机器,起顶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但是,由于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产量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在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样的顶出动作设计就是二次顶出。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于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量,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简单来说,二次顶出机构可以分为三大类:1、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2、双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3、气动/液压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谓单顶针板组合,就是一般常见的单套顶针板组合(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各一),由于仅有单套的顶针板组合,因此顶出的动作仅提供传统的一次顶出;另一次顶出就必须配合其他的模具机构设计(例如弹簧)来进行,但是此法并不稳定可靠,整体性较差。双顶针板组合,首先所有的顶针板一起同步顶出,顶出到设定的位置后,一部分顶针板停止顶出而剩余的顶针板继续顶出直至顶出完成。但是,双顶针板组合为了二次顶出而多加了两件顶针板件导致结构复杂、组件臃肿,为了保证顶出顺序而又多加了限位卡扣等机构,而且一次顶出距离不可差异化调节,同时加高的顶针板会导致模具厚度变厚、模具成本增高,后期注塑生产时也要使用大吨位的注塑机,使得注塑成本也相应增高。气动/液压的二次顶出机构,即在模具外另外安装气动/液压式二次顶出机构来实现二次顶出动作,但是需要依赖气动液压设备完成二次顶出动作,增加了生产成本。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旨在解决注塑模具二次顶出类型机构体型庞大、价格昂贵且顶出行程与顶出速度难以调节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与顶针底板,其中,所述顶针板与所述顶针底板贴合连接;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顶针,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弹簧,第二顶针穿过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顶针近所述顶针板一端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针头;所述顶针底板上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滑块另一端设置有铲基腔,所述滑块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顶针相接触,所述铲基腔内连接有铲基。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顶针与所述第一空腔相匹配。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三空腔内两侧均设置有行位压条,两侧所述行位压条相互配合使所述滑块能在所述行位压条上滑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轨在所述行位压条上滑动。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深腔。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滑块顶部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内设置有相匹配的玻珠螺丝;所述顶针板底部设置有第一孔洞与第二空洞,所述第一孔洞和所述第二空洞与所述玻珠螺丝上的钢珠相匹配。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滑块顶部近所述斜面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二顶针头底端设置有顶针球头,所述斜面与所述顶针球头相接触处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顶针球头相匹配。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二顶针上设置有顶针导向块一与顶针导向块二。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顶针底板上设置有垃圾钉。一种注塑模具,包括:B板;设置于所述B板上的型芯;与所述B板连接的方铁;与所述方铁连接的下码模板,以及与所述B板和所述下码模板连接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二次顶出机构为任一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该二次顶出机构仅设置两块顶针板然后配合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等装置就达到了注塑模具二次顶出的功能,实现了二次顶出机构的小型化;开模时模具顶针底板与下码模板的分离,可作为该二次顶出机构驱动力,同时通过滑块和铲基的设置,开模时顶针底板垂直分离转化为滑块的水平动作,再依靠滑块导向作用使得顶针后退完成二次顶出,从而大幅缩短二次顶出机构机构高度,保留了行位机构的可调节性,方便后续设计与调节顶针顶出行程和顶出速度。该二次顶出机构利用成熟的行位机构转化开模力驱动顶针改变顶出状态,同时合理利用行位机构外形与注塑模具外形的兼容性,保证了该二次顶出机构具有体型小、调节方便等特性,同时兼顾了生产成本与节能理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的仰视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的俯视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第二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合模状态时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开模时运动第一阶段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开模时运动第二阶段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V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完全开模时运动总量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图14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顶针板,11、第一空腔,12、第二空腔,13、第一孔洞,14、第二孔洞,15、深腔,2、顶针底板,21、第三空腔,31、铲基,32、滑块,33、第二顶针,34、行位压条,35、顶针导向块一,36、顶针导向块二,37、弹簧,38、博主螺丝,321、斜面,322、铲基腔,323、滑轨,324、螺丝孔,325、凹槽,326、滑槽,331、第二顶针头,332、顶针球头,4、第一顶针,41、第一顶针头,5、垃圾钉,6、限位柱,7、塑胶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1)与顶针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1)与所述顶针底板(2)贴合连接;/n所述顶针板(1)上设置有第一空腔(11)与第二空腔(12),所述第一空腔(11)内设置有第一顶针(4),所述第二空腔(12)内设置有弹簧(37),第二顶针(33)穿过所述弹簧(37)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12)内,所述第二顶针(33)近所述顶针板(1)一端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针头(331);/n所述顶针底板(2)上设置有第三空腔(21),所述第三空腔(21)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21)内滑动的滑块(32),所述滑块(32)一端设置有斜面(321),所述滑块(32)另一端设置有铲基腔(322),所述滑块(32)两侧设置有滑轨(323),所述斜面(321)与所述第二顶针(33)相接触,所述铲基腔(322)内连接有铲基(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1)与顶针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1)与所述顶针底板(2)贴合连接;
所述顶针板(1)上设置有第一空腔(11)与第二空腔(12),所述第一空腔(11)内设置有第一顶针(4),所述第二空腔(12)内设置有弹簧(37),第二顶针(33)穿过所述弹簧(37)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12)内,所述第二顶针(33)近所述顶针板(1)一端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针头(331);
所述顶针底板(2)上设置有第三空腔(21),所述第三空腔(21)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21)内滑动的滑块(32),所述滑块(32)一端设置有斜面(321),所述滑块(32)另一端设置有铲基腔(322),所述滑块(32)两侧设置有滑轨(323),所述斜面(321)与所述第二顶针(33)相接触,所述铲基腔(322)内连接有铲基(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4)与所述第一空腔(11)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腔(21)内两侧均设置有行位压条(34),两侧所述行位压条(34)相互配合使所述滑块(32)能在所述行位压条(34)上滑动,所述滑块(32)通过所述滑轨(323)在所述行位压条(34)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1)上设置有深腔(15)。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平袁建忠龙章汉潘文军梅中政张倩
申请(专利权)人:创维集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