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5097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8:45
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中间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中间透镜组、和后续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倍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一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一中间透镜组和第二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第二中间透镜组和后续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后续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聚焦透镜组,该聚焦透镜组在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距离物体的聚焦时移动;并且满足预定的条件表达式,由此减轻聚焦透镜组的重量。

Zoom optical system,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zoom optical system

A zoom optic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order from the object side, includes: a first lens group with a negative bending force, a first intermediate lens group with a positive bending force, a second intermediate lens group with a negative bending force, and a subsequent lens group; when the zoom is from the wide-angle end state to the telephoto end stat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lens group and the first intermediate lens group changes, and the first intermediate lens group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lens group and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lens group is change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lens group and the subsequent lens group is changed; the subsequent lens group includes at least one focusing lens group, which moves when focusing from an infinitely far object to a near object is performed; and the predetermined condition expression is satisfied, thereby reducing the weight of the focusing lens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
技术介绍
已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相机、电子静态相机、摄像机等的变倍光学系统。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13-160944。然而,在传统的变倍光学系统中,聚焦透镜组的重量还不足够轻。现有技术参考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13-160944。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中间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中间透镜组、和后续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倍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和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和所述后续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后续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聚焦透镜组,所述聚焦透镜组在执行从无限远距离物体到近距离物体的聚焦时移动;以及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0.050<f1/fM2<1.0500.10<BFw/fw<1.00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M2表示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的焦距,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后焦距离(backfocus),以及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中间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中间透镜组、和后续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构造使得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倍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和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和所述后续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构造使得所述后续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聚焦透镜组,所述聚焦透镜组在执行从无限远距离物体到近距离物体的聚焦时移动;以及构造使得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0.050<f1/fM2<1.0500.10<BFw/fw<1.00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M2表示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的焦距,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后焦距离,以及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附图说明[图1]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截面图。[图2]图2A、图2B和图2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一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无限远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3]图3A、图3B和图3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一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近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4]图4是根据第二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截面图。[图5]图5A、图5B和图5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二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无限远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6]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二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近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7]图7是根据第三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截面图。[图8]图8A、图8B和图8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三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无限远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9]图9A、图9B和图9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三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近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0]图10是根据第四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截面图。[图11]图11A、图11B和图11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四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无限远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2]图12A、12B和12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四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近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3]图13是根据第五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截面图。[图14]图14A、图14B和图14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五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无限远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5]图15A、图15B和图15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五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近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6]图16是根据第六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截面图。[图17]图17A、图17B和图17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六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无限远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8]图18A、图18B和图18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六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近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9]图19是根据第七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截面图。[图20]图20A、图20B和图20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七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无限远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21]图21A、图21B和图21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七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近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22]图22是根据第八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截面图。[图23]图23A、图23B和图23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八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无限远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24]图24A、图24B和图24C是示出分别在根据第八示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聚焦在近距离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25]图25是示出配备有变倍光学系统的相机的构造的视图。[图26]图26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用于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根据本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中间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中间透镜组和后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倍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和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和所述后续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后续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聚焦透镜组,所述聚焦透镜组在执行从无限远距离物体到近距离物体的聚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中间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中间透镜组、和后续透镜组;/n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倍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和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和所述后续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n所述后续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聚焦透镜组,所述聚焦透镜组在执行从无限远距离物体到近距离物体的聚焦时移动;以及/n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n0.050<f1/fM2<1.050/n0.10<BFw/fw<1.00/n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M2表示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的焦距,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后焦距离,以及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中间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中间透镜组、和后续透镜组;
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倍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和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和所述后续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
所述后续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聚焦透镜组,所述聚焦透镜组在执行从无限远距离物体到近距离物体的聚焦时移动;以及
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050<f1/fM2<1.050
0.10<BFw/fw<1.00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M2表示所述第二中间透镜组的焦距,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后焦距离,以及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70<|fF|/ft<3.30
其中,fF表示所述聚焦透镜组中具有最强屈光力的聚焦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t表示在远摄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60<f1N/f1<2.00
其中f1N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中具有最强负屈光力的透镜的焦距,以及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2.00<D1Mw/fw<4.00
其中,D1M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之间沿光轴的距离,以及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2.00<νM1P/νM1N<3.00
其中,νM1P表示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中具有最强正屈光力的透镜的阿贝数,以及νM1N表示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中具有最强负屈光力的透镜的阿贝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20<fM1P/fM1N<0.80
其中,fM1P表示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组中具有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町田幸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