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岑丽专利>正文

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514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包括底座、通气模块与压紧模块,所述底座上端安装有通气模块,通气模块侧壁外连接有压紧模块,通气模块包括通气管、挤压筒、承托弹簧、回弹弹簧与回弹块,压紧模块包括压紧胶囊、挤压杆、压紧板与导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柔性胶囊与刚性板材对胎坯内部进行双重压紧,在硫化过程中,还可驱动柔性胶囊间断性对刚性板材进行挤压,达到提高胎坯与刚性板材之间接触紧密性的目的,同时也能将二者间的气泡挤出,避免了现有硫化过程中因胶囊刚性不足导致对胎坯的压紧力不足,进而造成胎里有气泡或内衬脱层的情况发生。

A vulcanizing mold for rubber tire manufactur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ubber tire manufacturing vulcanization mold, which includes a base, a ventilation module and a compression module.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is equipped with a ventilation modul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ventilation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a compression module. The ventilation module includes a vent pipe, an extrusion cylinder, a support spring, a rebound spring and a rebound block. The compression module includes a compression capsule, an extrusion rod, a compression plate and a guide plate.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flexible capsule and the rigid plate to compress the inner part of the tire blank. In the process of vulcanization, the flexible capsule can also be driven to extrude the rigid plate intermittently,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tact tightness between the tire blank and the rigid pl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bubbles between the two can be extruded, so as to avoid the pressing force on the tire blank caused by the insufficient rigidity of the capsule in the existing vulcanization process Deficiency, which may cause bubbles or inner liner delamination in the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
技术介绍
轮胎硫化是指对外胎的硫化,是采用模型加压方式进行的硫化。特点是外胎成型胎坯的外直径小于模型内侧直径,硫化时胎坯内装水胎或胶囊,并往水胎内注加高压热水,利用水胎或胶囊的膨胀压力使外胎坯充满模型。外胎硫化均采用逐步升温、低温长时间硫化方法,以使胶料充分流动和传热,确保硫化质量。外胎硫化设备有两种:一是立式硫化,一次可装十儿个不同规格的胎模,缺点是手工澡作多,优点是可随时变换生产不同规格的目前仅用于硫化大型轮胎;二是普遍应用的定型硫化机,其中双模自动液压硫化机效能最好,具有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自动控制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上述两种硫化设备各具备不同的优缺点,但是在硫化过程中均存在一些问题:轮胎内部通过通有高温介质的胶囊进行压紧定型,由于胶囊材质较软,对轮胎施加的压紧力受限,无法保证胎里与胶囊之间的紧密性,导致出现胎里气泡或内衬脱层的缺陷,因此在硫化完成后,多需要对轮胎进行修整,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生产效率。为了提高轮胎与胶囊之间的紧密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包括底座、通气模块与压紧模块,所述底座上端安装有通气模块,通气模块侧壁外连接有压紧模块;其中:所述通气模块包括通气管、挤压筒、承托弹簧、回弹弹簧与回弹块,通气管安装在底座上端,通气管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外通过轴承安装有接口管,通气孔上下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压紧滑槽,通气管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挤压筒,挤压筒下端与通气管之间通过通过承托弹簧相连接,挤压筒上端与回弹块下端相紧贴,回弹块上端通过回弹弹簧安装在通气管内壁上;将胎坯固定在现有活络模内后,便可将本装置放置在活络模中部,再向通气管内通入高温蒸汽,蒸汽对挤压筒产生向下的挤压力,使得挤压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当对接管与接口管对接后,高温蒸汽便可进入压紧模块内,从而向轮胎胎坯传递热量,配合活络模达到对胎坯进行硫化的目的。所述压紧模块包括压紧胶囊、挤压杆、压紧板与导向板,压紧胶囊位置与通气孔位置一一对应,压紧胶囊内侧与接口管相连接,压紧胶囊外侧与导向板相紧贴,导向板上下两端均通过可拆卸方式与导向板一端相连接,导向板另一端安装在通气管侧壁上,导向板内侧与挤压杆侧壁相连接,挤压杆内侧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压紧滑槽内,挤压杆外侧与压紧胶囊侧壁相连接,压紧胶囊充满后,导向板长度最大,且相邻压紧板侧壁相互紧贴;当压紧胶囊内充满高温蒸汽后,压紧胶囊便对压紧板产生相外的压紧力,从而将位于活络模与压紧板之间的胎坯胶料压紧,同时,挤压杆在挤压筒的驱动下,能够间歇性对压紧胶囊进行再次压紧,保证压紧胶囊伸张充分,将胎坯与压紧胶囊存留的空气挤出,以防因合模后空气沿内衬层接头处浸入到内衬层和胎坯帘布之间,而形成胎里气泡或造成内衬层脱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筒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型结构,挤压筒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挤压块,挤压块为半球形结构,且挤压筒中部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对接口,对接口外安装有对接管,对接口位置与通气孔位置一一对应;挤压筒在受到高温蒸汽向下的挤压力后,会向下运动一端距离,导致承托弹簧被压缩,停止向通气筒内通高温蒸汽后,挤压筒在承托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逐渐向上运动,当挤压筒上端与回弹块相碰撞时,回弹弹簧受到挤压,因此会存在一定的回弹,此时挤压筒在承托弹簧与回弹弹簧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在通气管内进行无规律的上下运动,上下运动过程中,挤压块对挤压杆进行挤压,从而带动挤压杆对压紧气囊施加挤压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杆分为固定端与伸缩端,固定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压紧滑槽内,固定端内侧设置有挤压球,固定端外侧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伸缩端,伸缩端外侧与压紧气囊相连接,伸缩端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导向板下端相连接,且固定端最外侧上下对称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球,限位球与限位槽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接;当压紧胶囊被高温蒸汽充满时,带动挤压杆伸长至最大值,此时由于未受到伸缩端的挤压力,同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限位球伸出限位槽,能够防止伸缩端向内回缩,当需要将挤压杆缩短时,将限位球按压至限位槽内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板分为连接端、移动端与安装端,连接端与压紧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连接端内侧安装有移动端,移动端内侧与安装端相连接,安装端固定在通气管侧壁上,移动端内侧与挤压杆伸缩端侧壁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中部开设有两组密封口,两组密封口上下对称布置,同组中的密封口沿通气管周向方向均匀布置,密封口断面为半球型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紧胶囊内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接口管外壁相连接,连接管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气槽,密封气槽内侧设置有进气口,密封气槽外侧设置有出气口,密封气槽、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相互连通,出气口外安装有密封气囊,密封气囊位置与密封口位置一一对应,且密封气囊为圆环形结构,且密封气囊顶端形状与密封口形状相吻合;当密封气囊充气后,密封气囊顶端将会紧贴在密封口内,达到对通气孔进行二次密封的效果,避免因漏气导致硫化效果受到影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对接管管口位置与通气孔位置一一对应。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采用柔性胶囊与刚性板材对胎坯内部进行双重压紧,在硫化过程中,还可驱动柔性胶囊间断性对刚性板材进行挤压,达到提高胎坯与刚性板材之间接触紧密性的目的,同时也能将二者间的气泡挤出,避免了现有硫化过程中因胶囊刚性不足导致对胎坯的压紧力不足,进而造成胎里有气泡或内衬脱层的情况发生;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气模块工作时,向通气管内通入高温蒸汽且对接管与接口管对接后,高温蒸汽便可进入压紧模块内,从而向轮胎胎坯传递热量,配合活络模达到对胎坯进行硫化的目的,停止向通气筒内通高温蒸汽后,挤压筒能够带动挤压杆对压紧气囊施加挤压力;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锥筒体,当压紧胶囊内充满高温蒸汽后,压紧胶囊便对压紧板产生相外的压紧力,同时,挤压杆在挤压筒的驱动下,能够间歇性对压紧胶囊进行再次压紧,保证压紧胶囊伸张充分,从而将胎坯与压紧胶囊存留的空气挤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与活络模配合时的工作状态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通气模块与压紧模块之间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N向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Y向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S向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包括底座(1)、通气模块(2)与压紧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安装有通气模块(2),通气模块(2)侧壁外连接有压紧模块(3);其中:/n所述通气模块(2)包括通气管(21)、挤压筒(22)、承托弹簧(23)、回弹弹簧(24)与回弹块(25),通气管(21)安装在底座(1)上端,通气管(21)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外通过轴承安装有接口管(21a),通气孔上下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压紧滑槽,通气管(21)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挤压筒(22),挤压筒(22)下端与通气管(21)之间通过通过承托弹簧(23)相连接,挤压筒(22)上端与回弹块(25)下端相紧贴,回弹块(25)上端通过回弹弹簧(24)安装在通气管(21)内壁上;/n所述压紧模块(3)包括压紧胶囊(31)、挤压杆(32)、压紧板(33)与导向板(34),压紧胶囊(31)位置与通气孔位置一一对应,压紧胶囊(31)内侧与接口管(21a)相连接,压紧胶囊(31)外侧与导向板(34)相紧贴,导向板(34)上下两端均通过可拆卸方式与导向板(34)一端相连接,导向板(34)另一端安装在通气管(21)侧壁上,导向板(34)内侧与挤压杆(32)侧壁相连接,挤压杆(32)内侧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压紧滑槽内,挤压杆(32)外侧与压紧胶囊(31)侧壁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包括底座(1)、通气模块(2)与压紧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安装有通气模块(2),通气模块(2)侧壁外连接有压紧模块(3);其中:
所述通气模块(2)包括通气管(21)、挤压筒(22)、承托弹簧(23)、回弹弹簧(24)与回弹块(25),通气管(21)安装在底座(1)上端,通气管(21)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外通过轴承安装有接口管(21a),通气孔上下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压紧滑槽,通气管(21)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挤压筒(22),挤压筒(22)下端与通气管(21)之间通过通过承托弹簧(23)相连接,挤压筒(22)上端与回弹块(25)下端相紧贴,回弹块(25)上端通过回弹弹簧(24)安装在通气管(21)内壁上;
所述压紧模块(3)包括压紧胶囊(31)、挤压杆(32)、压紧板(33)与导向板(34),压紧胶囊(31)位置与通气孔位置一一对应,压紧胶囊(31)内侧与接口管(21a)相连接,压紧胶囊(31)外侧与导向板(34)相紧贴,导向板(34)上下两端均通过可拆卸方式与导向板(34)一端相连接,导向板(34)另一端安装在通气管(21)侧壁上,导向板(34)内侧与挤压杆(32)侧壁相连接,挤压杆(32)内侧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压紧滑槽内,挤压杆(32)外侧与压紧胶囊(31)侧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筒(22)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型结构,挤压筒(22)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挤压块(22a),挤压块(22a)为半球形结构,且挤压筒(22)中部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对接口,对接口外安装有对接管(22b),对接口位置与通气孔位置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轮胎制造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32)分为固定端(32a)与伸缩端(32b),固定端(32a)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压紧滑槽内,固定端(32a)内侧设置有挤压球(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岑丽张晋源
申请(专利权)人:李岑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