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078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包括传动系统、给水系统、电容去离子系统和供能系统;通过传送带旋转带动电极在脱盐区域、密封区域、再生区域、脱水区域转换;两脱盐区域中间为吸附流道,通过吸附流道的苦咸水中离子被吸附至电极表面,达到对苦咸水的脱盐作用;两再生区域中间为脱附流道,电极吸附的离子重新释放至浓缩盐水中,达到电极再生的目的;利用电极的转换,达到对苦咸水连续性脱盐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的工作结构,达到了在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吸附流道对水体进行连续性脱盐,并在吸附流道出口端获得连续稳定的纯净水的目的,有效提高电容去离子的脱盐效率。

A rotating continuous capacitance deionization desalin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tary continuous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desal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system, a water supply system, a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system and an energy supply system;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a conveyor belt, the electrode is driven to convert in the desalting area, the sealing area, the regeneration area and the dehydration area; the middle of the two desalting areas is an adsorption flow channel, and the ions in the brackish water through the adsorption flow channel are adsorbed to the electricity The electrode surface can desalinate the brackish water; the middle of the two regeneration areas is the desorption channel, and the ions absorbed by the electrode are released to the concentrated brine agai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lectrode regeneration; the conversion of the electrode can achieve the continuous desalination of the brackish water. By changing the working structure of the capacitance deionization desal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goal of continuous desalting of water body in the adsorption channel of the capacitance deionization desalting device, and obtaining continuous and stable purified water at the outlet end of the adsorption channel,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salting efficiency of the capacitance deion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
本技术涉及脱盐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传送带为基础的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可以适用于含有无机盐的废水净化、含钙镁离子的硬质水软化、含重金属离子的饮用水净化、低盐浓度地表水净化。
技术介绍
淡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其储存量的紧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将海水或者苦咸水转换为纯净水,将有效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世界上比较广泛使用的脱盐技术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随着技术发展,目前占据主要地位的是反渗透法(64%),多级闪蒸法(23%)和多效蒸馏法(8%),其他脱盐技术因为价格、脱盐效率及应用规模等问题而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但以上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反渗透法尽管有着操作简单,出水纯度高的特点,但工艺中需要高驱动能量,和定时清洗反渗透膜,高驱动能量带来高能耗,而清洗工艺也会带来二次污染。蒸馏法淡化海水时,设备占地面积大且设备易结垢。电渗析法需要高电压的工作条件,能耗高,难以推广。因此,发展低能耗、低成本、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的新型脱盐技术意义重大。电容去离子,其依靠外加电压及高比表面积电极强大的吸附能力,对离子实现周期性地吸附与脱附,达到苦咸水脱盐的目的,具有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在以往的研究中,着重于材料和操作方面的影响,由于电容去离子技术存在周期性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传统的设备无法对水体实现连续性的脱盐,存在效率低下,脱盐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电容去离子脱盐过程中由于电极周期性充电放电所带来的生产不连续,提供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本技术构建电容去离子系统、传动系统、供能系统和给水系统,通过传送带旋转带动电极在四个工作区域转换,固定工作区域的电极始终处于相同工作状态,即将电极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在不同的工作区域进行,最终使得苦咸水能够连续稳定的处于脱盐的状态,达到连续性脱盐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包括:传动系统,包括若干组传送带,若干组所述传送带并列布置且相邻所述传送带之间留有空隙,每组所述传送带沿旋转方向分为:脱盐区域、密封区域、再生区域、脱水区域;相邻所述传送带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传送带的脱盐区域与一侧相邻的传送带的脱盐区域相对、再生区域与另一侧相邻的传送带的再生区域相对;给水系统,包括吸附流道和脱附流道,所述吸附流道设置在相邻所述传送带的相对的脱盐区域之间,所述脱附流道设置在相邻所述传送带的相对的再生区域之间;电容去离子系统,包括电极和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电极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传送带的外侧,随所述传送带旋转;供能系统,包括电源;相邻所述传送带的相对的脱盐区域内的所述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正、负极,用于在相邻所述传送带的相对的脱盐区域内的所述电极之间形成静电场,吸附所述吸附流道内的水体中的离子;同一所述传送带的脱盐区域和再生区域内的所述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正、负极,用于改变从脱盐区域旋转至再生区域的所述电极的电性,使吸附于所述电极表面的离子被释放到所述脱附流道中。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转动电机、橡胶垫片和半圆形挡板;所述传送带由所述转动电机驱动;所述橡胶垫片固定连接在所述传送带上,每两个相邻所述电极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橡胶垫片;所述半圆形挡板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密封区域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呈跑道型布置,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与跑道平面垂直;所述传送带的脱盐区域和再生区域分别为位于所述传送带的直边段,密封区域和脱水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弯边段。进一步的,所述给水系统还包括蠕动泵,所述蠕动泵分别设置在所述吸附流道和脱附流道的入水口,为所述吸附流道的入水口注入苦咸水、为所述脱附流道的入水口注入浓缩盐水;所述苦咸水浓度为1g/L~15g/L,流量为1mL/s~10mL/s;所述浓缩盐水浓度为40g/L~60g/L,流量为1mL/s~10mL/s。进一步的,所述集流体为导电金属片,位于所述电极与所述传送带之间,并与所述电极紧密接触;所述集流体的上端为长方形突出,作为电流接收器。进一步的,所述电极采用活性炭布。进一步的,所述供能系统还包括导电电刷,所述导电电刷为长方体状石墨块,固定在所述传送带的脱盐区域和再生区域的上方,与随所述传送带转动至所述脱盐区域和再生区域内的所述集流体的上端长方形突出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电源采用梯度式供电,在所述传送带的脱盐区域的电压范围为0~1V,在所述传送带的再生区域的电压范围为-0.6~0V,呈梯度式变化,变化梯度为0.1V~0.4V。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通过改变电容去离子装置的工作结构,达到了在电容去离子装置吸附流道对水体进行连续性脱盐,并在吸附流道出口端获得连续稳定的纯净水的目的,有效提高电容去离子的脱盐效率,对电容去离子技术从实验室阶段向实际生产阶段的推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本技术所设计的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在脱盐过程中依靠双电层电容对水中离子进行物理吸附,不涉及其他过程,具有耗能低的显著优点,也不会生成其他附加产物,无二次污染。同时,由于该装置吸附流道与脱附流道独立运行,脱附流道中的水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纯净水的转化率也有所提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传送带、集流体、电极和橡胶垫片的装配位置示意图;图3:本技术半圆形挡板装配位置示意图。附图标注:1-直流电源、2-半圆形挡板、3-电极、4-集流体、5-转动电机、6-导电电刷、7-橡胶垫片、8-蠕动泵、9-苦咸水蓄水池、10-脱盐水蓄水池、11-浓缩盐水蓄水池、12-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以分区域工作的传送带12为基础,电极3依附于传送带12且随传送带12转动,实现电极3的动态转换以及脱盐区域的稳定运行,达到对苦咸水的连续性脱盐的目的。如附图1所示,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包括电容去离子系统、传动系统、供能系统和给水系统四部分。所述传动系统为装置的基础,包括传送带12、转动电机5、橡胶垫片7、半圆形挡板2及相对应的传动零件。所述传送带12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传送带12并列布置且相邻所述传送带12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传送带12呈跑道型布置,所述传送带12的宽度方向与跑道平面垂直;所述传送带12沿旋转方向分为:脱盐区域、密封区域、再生区域、脱水区域,所述传送带12的脱盐区域和再生区域分别为位于所述传送带12的直边段,密封区域和脱水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传送带12的弯边段;所述传送带12的宽度为3~20cm,直边段长度为10~100cm,弯边段半径为10~30cm,所述传送带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动系统,包括若干组传送带(12),若干组所述传送带(12)并列布置且相邻所述传送带(12)之间留有空隙,每组所述传送带(12)沿旋转方向分为:脱盐区域、密封区域、再生区域、脱水区域;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传送带(12)的脱盐区域与一侧相邻的传送带(12)的脱盐区域相对、再生区域与另一侧相邻的传送带(12)的再生区域相对;/n给水系统,包括吸附流道和脱附流道,所述吸附流道设置在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相对的脱盐区域之间,所述脱附流道设置在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相对的再生区域之间;/n电容去离子系统,包括电极(3)和集流体(4),所述集流体(4)、电极(3)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传送带(12)的外侧,随所述传送带(12)旋转;/n供能系统,包括电源;/n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相对的脱盐区域内的所述电极(3)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正、负极,用于在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相对的脱盐区域内的所述电极(3)之间形成静电场,吸附所述吸附流道内的水体中的离子;/n同一所述传送带(12)的脱盐区域和再生区域内的所述电极(3)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正、负极,用于改变从脱盐区域旋转至再生区域的所述电极(3)的电性,使吸附于所述电极(3)表面的离子被释放到所述脱附流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系统,包括若干组传送带(12),若干组所述传送带(12)并列布置且相邻所述传送带(12)之间留有空隙,每组所述传送带(12)沿旋转方向分为:脱盐区域、密封区域、再生区域、脱水区域;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传送带(12)的脱盐区域与一侧相邻的传送带(12)的脱盐区域相对、再生区域与另一侧相邻的传送带(12)的再生区域相对;
给水系统,包括吸附流道和脱附流道,所述吸附流道设置在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相对的脱盐区域之间,所述脱附流道设置在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相对的再生区域之间;
电容去离子系统,包括电极(3)和集流体(4),所述集流体(4)、电极(3)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传送带(12)的外侧,随所述传送带(12)旋转;
供能系统,包括电源;
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相对的脱盐区域内的所述电极(3)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正、负极,用于在相邻所述传送带(12)的相对的脱盐区域内的所述电极(3)之间形成静电场,吸附所述吸附流道内的水体中的离子;
同一所述传送带(12)的脱盐区域和再生区域内的所述电极(3)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正、负极,用于改变从脱盐区域旋转至再生区域的所述电极(3)的电性,使吸附于所述电极(3)表面的离子被释放到所述脱附流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连续性电容去离子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转动电机(5)、橡胶垫片(7)和半圆形挡板(2);所述传送带(12)由所述转动电机(5)驱动;所述橡胶垫片(7)固定连接在所述传送带(12)上,每两个相邻所述电极(3)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橡胶垫片(7);所述半圆形挡板(2)设置在所述传送带(12)的密封区域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赵聪刘丽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