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及采用其的空调系统和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921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及采用其的空调系统和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不能温湿独控的问题,该压缩机包括滚动转子式的压缩机主体,压缩机主体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压缩机主体具有两条相对独立且彼此密封的吸排气气路,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属于一条吸排气气路用于独立地吸排气。该空调系统采用双蒸发器以及电磁阀与该压缩机组成系统,实现温湿独控。该空调器采用该空调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实现温湿独控,达到调温除湿、冷凝再热、无需电再热的目的。

A double suction double row compressor and it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ouble suction double row compressor and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n air conditioner adopting the sam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conditioning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not being able to contro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ly. The compressor includes a rolling rotor type compressor body, the compressor body has an independent first cylinder and a second cylinder, the compressor body has tw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mutually sealed suction and exhaust gas paths, and A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respectively belong to a suction and exhaust gas path for independent suction and exhaust.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dopts double evaporator, solenoid valve and compressor to realiz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The air conditioner adopts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mperature regul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condensation and reheat, and no need for electric re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及采用其的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及采用其的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机很多室内换热器是由两排换热器构成的,换热空气流先后通过两排换热器,空气经过进风一侧的换热器后,温度发生变化,所以经过两排换热器的空气温度是不同的,空气经过出风一侧换热器时换热温差减小,换热器效率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制冷模式是任何空调器都具有的模式,也是空调器最基本的功能。空调器制冷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除湿,潮湿空气通过空调器蒸发器后温度会大幅度下降,空气湿度处于一种过饱和状态,多余水汽以冷凝水的形式析出,凝结于蒸发器的翅片上,也就是“凝露”,等到制冷模式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空气湿度也就降到了一定的水平。空调除湿也是空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作用。空调除湿其实原理同制冷一样,也是靠整个制冷系统运作,利用压缩机制冷,靠室内机风机将房间内的水排到室外。传统制冷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同时承担制冷和除湿两个功能,为了实现除湿,一味降低蒸发温度,会造成系统能效降低和人体舒适性降低的问题,需要加热空气则需要电辅助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及采用其的空调系统和空调器,可实现温湿独控,达到调温除湿、冷凝再热、无需电再热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包括滚动转子式的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压缩机主体具有两条相对独立且彼此密封的吸排气气路,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属于一条所述吸排气气路用于独立地吸排气。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该压缩机主体为一个双缸压缩机,整个压缩机主体由一个电机带动,吸入的气体来可源于空调系统的两条管路,并非现有的双缸压缩机一样只有一个吸入口进行吸气,可实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吸入不同温度的气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独立地吸气、排气,第一气缸压缩的气体通过密封的上法兰排气口排出,第二气缸压缩的气体通过密封的下法兰排气口排出。应用在具有双冷凝器和双蒸发器的空调系统中可实现夏季高效制冷、温湿独控,还可以实现梅雨季除湿、温湿双控、冷凝再热、无需电再热。可根据不同制冷模式的需求进行切换,最大程度提升机械制冷的效率,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压缩机主体设置有第一气缸吸气管、第二气缸吸气管、第一气缸排气管和第二气缸排气管,所述第一气缸吸气管和所述第一气缸排气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端和排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缸吸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缸排气管分别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端和排气端连通。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气缸吸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缸吸气管分别连接第一吸气分液器和第二吸气分液器。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为V1,所述第二气缸排气容积为V2,其中,V1/V2=0.1~1.0。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为V1,所述第二气缸排气容积为V2,其中,V1/V2=0.4~1.0。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V1/V2=0.4~1.0为本双吸双排压缩机方案的最优容积比,此外,将其应用于配置双冷凝器的空调系统内时,可根据不同制冷模式的需求进行切换,最大程度提升机械制冷的效率,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为V1,所述第二气缸排气容积为V2,其中,V1/V2=0.4~1.0,所述第一吸气分液器的容积为V3,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的容积为V4,其中,V3/V4=0.5~1.0。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对应的第一吸气分液器和第二吸气分液器,根据气缸缸体容积的大小不同,其分液器的容积也不同,本方案根据上述的气缸容积比值,设定分液器容积比值范围在0.5-1.0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二冷凝器、闪蒸器、第二节流阀、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七电磁阀和上述的双吸双排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主体的第一气缸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排入口,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排出口连接闪蒸器的排入口,所述闪蒸器的第二排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的排入口,所述第二节流阀的排出口分流并分别连接所述高温蒸发器的排入口和所述第七电磁阀的排入口,所述高温蒸发器的排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的吸入口,所述第七电磁阀的排出口连接所述低温蒸发器的排入口,所述低温蒸发器的排出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排入口,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排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吸气分液器的吸入口,所述低温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管路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排出口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的排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气缸排气管,所述高温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的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排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吸气分液器的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排出口连接。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可解决传统制冷空调系统制冷模式下,同时承担制冷和除湿两个功能,为了实现除湿,一味降低蒸发温度,造成系统能效降低,人体舒适性降低等问题。可实现温湿独控,达到调温除湿、冷凝再热、无需电再热的目的。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五电磁阀、第一节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气缸排气管分流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排入口和所述第四电磁阀的排入口,所述第三电磁阀的排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排入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排出口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的排入口,所述第五电磁阀的排出口连接所述闪蒸器的排入口,所述闪蒸器的第一排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的排入口,所述第一节流阀的排出口连接所述第六电磁阀的排入口,所述第六电磁阀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七电磁阀的排出口汇流并连接所述低温蒸发器的排入口。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本方案解决了传统制冷空调系统制冷模式下,同时承担制冷和除湿两个功能,为了实现除湿,一味降低蒸发温度,造成系统能效降低,人体舒适性降低等问题。结合冷暖型空调系统的双蒸发器和双冷凝器,低温蒸发器用于除湿,高温蒸发器用于处理显热,分级处理负荷,提高循环效。本方案的空调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夏季高效制冷、温湿独控,还可以实现梅雨季除湿、温湿双控、调温除湿、冷凝再热、无需电再热的功能。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压缩机主体的第一气缸排气管连接所述四通阀的C端口,所述四通阀的B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排入口,所述四通阀的A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的吸入口,所述四通阀的D端口连接所述高温蒸发器的排出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采用了上述的空调系统。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该压缩机主体为一个双缸压缩机,整个压缩机主体由一个电机带动,吸入的气体来可源于空调系统的两条管路,并非现有的双缸压缩机一样只有一个吸入口进行吸气,可实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吸入不同温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滚动转子式的压缩机主体(1),所述压缩机主体(1)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缸(1a)和第二气缸(1b),所述压缩机主体(1)具有两条相对独立且彼此密封的吸排气气路,所述第一气缸(1a)与所述第二气缸(1b)分别属于一条所述吸排气气路用于独立地吸排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滚动转子式的压缩机主体(1),所述压缩机主体(1)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缸(1a)和第二气缸(1b),所述压缩机主体(1)具有两条相对独立且彼此密封的吸排气气路,所述第一气缸(1a)与所述第二气缸(1b)分别属于一条所述吸排气气路用于独立地吸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主体(1)设置有第一气缸吸气管(1c)、第二气缸吸气管(1d)、第一气缸排气管(1e)和第二气缸排气管(1f),所述第一气缸吸气管(1c)和所述第一气缸排气管(1e)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1a)的吸气端和排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缸吸气管(1d)和所述第二气缸排气管(1f)分别与所述第二气缸(1b)的吸气端和排气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吸气管(1c)和所述第二气缸吸气管(1d)分别连接第一吸气分液器(2)和第二吸气分液器(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a)的排气容积为V1,所述第二气缸(1b)排气容积为V2,其中,V1/V2=0.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a)的排气容积为V1,所述第二气缸(1b)排气容积为V2,其中,V1/V2=0.4~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吸双排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a)的排气容积为V1,所述第二气缸(1b)排气容积为V2,其中,V1/V2=0.4~1.0,所述第一吸气分液器(2)的容积为V3,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3)的容积为V4,其中,V3/V4=0.5~1.0。


7.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冷凝器(5b)、闪蒸器(6)、第二节流阀(8)、高温蒸发器(9a)、低温蒸发器(9b)、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第四电磁阀(14)、第七电磁阀(17)和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双吸双排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主体(1)的第一气缸排气管(1e)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5b)的排入口,所述第二冷凝器(5b)的排出口连接闪蒸器(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霍喜军李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